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27日,湖北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会评选出2006年度湖北茶业十件大事。1、隆重推出了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省农业厅把整合茶叶品牌作为全省农业的重点工作和亮点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修改制订了新的《采花毛尖》省级地方标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3月9日颁布实施。5月下旬,经省厅组织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和论证,采花毛尖被专家一致推荐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6月20日,省农业厅正式发文认定采花毛尖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7月12日,在农业厅隆重举行了“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7月17日,在…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8日,由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建省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申奥茶”全球新闻发布会、“申奥茶”经销商授牌仪式、“东方神韵杯”第三届中华名茶颁奖活动、饮茶与健康第三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3.
一、我县名茶开发现状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18个乡镇312个村都产茶叶,现有茶园面积5.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万亩,1991年生产各类干茶1533吨,产值1203万元,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平角春”、“长冲茶”、“英山银毫”、“杨柳青”获部优、省优称  相似文献   

4.
1992年湖北省农牧业厅组织的“湖北名茶”暨1992年全省优质绿茶评比于6月中旬在武汉举行。首次评选出邓村云雾茶、鄂南剑春茶、恩施玉露、株山银峰茶、神农奇峰茶、武当针井、隆中白毫茶、挪园青峰茶等20只茶为“湖北名茶”,授予“名茶奖”。这次评比共送来了全省12个地、市、州,56个县(市)的247个茶样,是我省名优茶评比以来送样最多的一次。评审委员会由我省茶叶生产、科研、商检、经营等方面的知名茶叶专家组成,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陆启清高级农艺师担任主  相似文献   

5.
陈新森 《茶叶》2012,38(4):262-264
2012年10月11日,浙江省磐安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这是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界专家对磐安茶业悠久发展历史、优良生产环境、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产业基础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县推动茶产业提升发展的鼓励和鞭策。我县将以此次命名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实施“名乡产名茶,名茶创名牌,名牌显名茶”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百岛绿剑茶     
“百岛绿剑”茶产于湖北省长阳县清江畔。系大堰职高茶业专业组研制的名茶新秀。在1994年“中华陆羽杯”茶叶评比中荣获湖北省优质奖,同年,又在全国“中茶杯”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该茶品质特征为形美如绿剑,满披银毫,毫香持久,汤色清绿,滋味鲜醇。其具体制法如下。 1.采摘:“清明”前后选用壮芽为原料,芽长标准为1.5~1.7cm。做到不采病虫芽、紫色芽、短小、瘦芽及雨、露水叶。  相似文献   

7.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成钜  洪永贵 《茶叶》1995,21(1):17-19
“开化龙顶”茶在杀青、揉捻和毛火等主要工序采用机制,能提高名茶质量和产量,特别是在外形,汤色和叶底上“三绿”较为明显,在造型提毫,提香工序上采用手工辅助,保持了“开化龙顶”茶外形和香气的独特风格。文中分析手工炒制名茶香气高的原因,提出名茶机械的设计要与名茶工艺配套,机械性能与操作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8日,由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建省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申奥茶”全球新闻发布会、“申奥茶”经销商授牌仪式、“东方神韵杯”第三届中华名茶颁奖活动、饮茶与健康第三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9.
简讯(一)     
华农茶学专业又传喜讯由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茶学专业所主持的湖北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绿针花、绒球茶研制”课题,近来取得很大进展.所研制的绿针茶荣获’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这是自华农林学系茶学专业’93年成立以来在科研上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该产品自’93、’94年湖北省名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94年全国“中茶杯”名茶评比二等奖.绿针花外形紧细圆直似松针,芽叶分开,色泽翠绿油涓,内质香气具花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依田出奥,叶底激匀成朵。该产品在湖北省宣思、京山、长阳、公安等县应市已取用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磐安县是浙江省贫困县之一,县政府十分重视名茶开发。该县土特产公司和农业局通力协作,在浙江农大的技术辅导下,试制成功了磐安“云峰”名茶,1988年11月,金华市科委对该茶进行了鉴定。由茶叶科技专家、教授及技术人员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通过认真审查和品评,一致认为该茶品质特优,具有“三绿一”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业局于五月中旬在杭州召开了全省名茶座谈会。会议上对三十只名茶样进行了初评、讨论,并邀请有关教授、专家们进行了复评,选定了品质优异的一类茶八只,以及通过进一步改进很有希望的二类茶十七只,三类茶五只。一类茶中有历史名茶创新的唐朝时就有名的余杭“径山茶”,曾得美利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  相似文献   

12.
国内: 1982年3月,福建崇安,商业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比会,凤凰茶站“一级凤凰浪菜”评为“优质产品”。6月,长沙,商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会,“凤凰单丛”评为“全国名茶”。 1985年6月,南京,农牧渔业部及中国茶学会全国名茶展评会,“石古坪乌权茶”评为“全国优质茶”。 1986年5月,福州,商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会,“风凰单丛”、“岭头单丛”评为“全国名茶”。 1989年8月,西安,农业部全国名茶评选会,“凤凰单丛”评为“全国名茶”。 1991年4月,杭州,国家旅游局主办“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  相似文献   

13.
6月8~10日,湖南省第十一届名优茶鉴评在长沙举行。在这次鉴评会上,专家们对104个送评茶进行了严格的密码鉴评。结果,47个茶分别荣获“湖南省名茶”或“湖南省优质茶”称号,其中5个茶今年新登名茶榜。通过鉴评,新评上的5个名茶有石门县水南渡茶厂的石门银峰,汝城县东岭乡白毛茶示范场的汝白银针和汝白银毫(后者得分第四),平江县长田乡茶场的福寿毛尖和桃江  相似文献   

14.
再谈名茶     
1965年在《茶叶通讯》第五期以“漫谈名茶”为题,谈了名山名种名技综合塑造名茶的观点,今天趁全省“名茶展评暨学术讨论”盛会,以“再谈名茶”为题,谈点发展名茶生产的体会,藉以抛砖引玉。一、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众说纷云,有的说名茶就是好茶;有的说名茶就是有名气的茶;有的说是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  相似文献   

15.
“双龙银针”是金华市在传统名茶“婺州举岩”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型名茶。在1982年省农业厅举办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以外形内质俱优而名列全省第一;1984年在千岛湖举行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由于品质稳定也被评为全省一类名茶,发给证书,受到有关专家和省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正>大悟县是湖北省四大优势茶叶产区之一——鄂东北大别山优质绿茶区,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茶产业已成为孝感市重要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产品面向大众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春茶为主的大悟名优绿茶销售锐减,库存积压较多,效益明显下降,有的甚至成本难以收回。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  相似文献   

17.
扁形名茶在浙江省名茶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新昌“大佛龙井”是扁形茶中的新秀,在此带动下浙江省几乎各产茶县(市)均生产扁形名茶,其产量排名全省名茶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及茶树品种的不同,再加上制茶机械、手工炒制技术水平和采摘标准的不同,导致全省各地加工的扁形茶在外形、色泽、光滑度和扁平度等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18日,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科研、教学、农业、工商、财政和流通等方面的知名茶叶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论证委员会,对恩施市人民政府和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共同申报的打造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进行了评审和论证。恩施玉露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加工工艺,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叶品质等得到专家们的高  相似文献   

19.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农业厅和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主办,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成都国际会议展览公司承办的2000年(成都)国际茶博览会将于2000年5月23日至28日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此届博览会是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茶业界首届盛会,届时将安排有一系列丰富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商贸活动,有国内各会员单位参加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订货会”、国内茶业界权威人士进行的“名茶评选”、途经“马茶古道”的“茶之旅”、行业领导和学术专家主讲的“新世纪中国茶叶报告会”、技术专家亲自演示的“茶叶现场炒制”和“特色茶坊展示”等。  相似文献   

20.
正当全国茶学界准备隆重庆祝茶圣陆羽诞生1260周年的时候,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厅和湖北省茶麻进出口公司联合主办“陆羽茶学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性学术活动。我们有幸被邀出席,深感荣幸!趁此机会,简要谈谈当代茶学研究新进展,不妥之处,敬希茶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