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径流起始时间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径流起始时间(tp)与降雨强度(I)、草地盖度(C)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有草体覆盖时,tp主要与I和C有关,(2)当无草体覆盖时,tp与I和W有关;(3)tp与I以及与C、W间分别存在幂函数和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安塞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水分有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相似文献   

3.
宁南黄土丘陵区立体型高产半人工草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生态平衡严重失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林业和草地试验与治理工作中,建立了立体型高产人工草地,提出了该区草的建设的途径与技术,为畜牧业的发展建立了优质,稳定,高产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幼林和草地水保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安塞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治理中幼林与草地水土保持效益及经济效益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水保效益研究试区布设径流小区,径流泥沙采用分流箱和集流桶;经济效益指标测定1~5年生幼林及草地的地上都分生物生产量。作者结合前几年的资料分析比较,提出了该类型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保及经济效益高、生长快的幼林和草地的树、草种及林种结构。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提高草地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度撂荒草地入渗特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婧  王兵 《水土保持学报》2019,33(6):136-142
降雨特征和坡度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其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选取黄土丘陵区6个坡度(5°,10°,15°,20°,25°和30°)的撂荒草地(2年)径流小区(5 m×20 m),观测自然降雨条件下(共计34场降雨,产流11场)植被生长旺期(7—9月)土壤入渗特征,研究降雨过程参数(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I_(30))、坡度和植被盖度对坡面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1场产流降雨不同坡度土壤入渗量总体变化范围为6.58~70.91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83~1.00,入渗率为0.22~19.35 mm/h;(2)土壤入渗量随降雨量呈线性增加(R~2=0.99,p0.01),入渗补给系数随I_(30)呈指数降低(R~2=0.91,p0.01),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呈线性增加(R~2=0.71,p0.01),随降雨历时呈幂函数降低(R~2=0.99,p0.05);(3)坡度增大使得径流位移增长,导致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整体随坡度增大而呈幂函数增加,但当坡度25°时,因径流势能沿坡面方向分量增加,径流流速加快,上述入渗特征参数略有降低;(4)由于降雨量在植被生长周期内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导致植被对入渗特征的影响受控于降雨量,土壤入渗量表现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幂函数显著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降雨特征和坡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且土壤入渗特征参数可表示为降雨过程参数和坡度的综合幂函数方程;在入渗补给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减弱。研究结果对于坡面尺度降雨径流调控机制和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川地及山坡地豆科和禾本科的人工草地为对象,研究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草地植物营养元素吸收与循环特征,揭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的人工草地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在各种牧草当年生长的茎叶、立枯物、凋落物及根系中所累积的营养元素中,氮素累积量最高,其次为钾,磷的累积量最少;牧草通过凋落物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素最多、其次为钾素,磷的归还量最少;各种牧草的地上部氮、磷、钾3种元素累积量高于根系.苜蓿的地上部和根系中氮、磷、钾的总累积量最高,其次为红豆草、柳枝稷和达乌里胡枝子,沙打旺的地上部与根系中累积的氮、磷、钾总量最少.川地与坡地草地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与有机碳储量及有机碳固定量均高于裸地.川地草地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高于坡地,川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定量低于坡地.土壤全氮含量川地以苜蓿最高,山坡地以白羊草最高.建植草地可有效提高土壤氮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建设项目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但由此产生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草地植被的地下根系密集盘结、地上部分紧贴地面,既能直接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又能减少径流,增加入渗率,从而减轻水土流失,快速实现生态恢复,因此建植人工草地是水土保持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人工草地植被的主要种类、选择原则和建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模拟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运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裸地及不同盖度沙打旺草地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裸地产流产沙过程可用指函数y=e^a bx型式描述,不同盖度的沙打旺草地产流产沙过程均可用幂函数y=ax^b来描述,且随着盖度由大向小变化,方程参数a值减小,b值增大。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森林保持水土效益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相似文献   

11.
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就近年来国内有关植被盖度对降雨能量、降雨截留、土壤入渗、初损降雨量、径流量以及泥沙量的影响做了综述;分析了理研究中不足之处,并就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原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水土保持植物,随着对其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日显不足。经试验分析,人工栽培的冬凌草遗传性状稳定,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药用价值与野生自然资源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扩大人工栽培是可行的。试验研究出的人工种植技术,可使冬凌草种子出苗率由野生传播的不足1%提高到87.2%;扦插生根率达到90.5%。冬凌草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一年生冬凌草区比对照减少径流量36.1%,土壤流失量减少48.5%;比一年生金银花区径流量削减18.3%,减少土壤流失26.8%。  相似文献   

13.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人工灌草复合植被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该区域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估,以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恢复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撑。评估结果为:(1)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量为369.25 m~3/hm~2,是草地的90.5%、林地的134%和耕地的110%;该区的水源涵养总量为3 970.99×10~4 m~3,人工灌草地水源涵养量占该区总水源涵养量的29.9%。(2)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N保持量为2.4 kg/hm~2,净化率为72.21%,P保持量为0.12 kg/hm~2,净化率为71.07%。(3)人工灌草地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量为308.76 t/hm~2,比草地、林地和耕地分别高1.88,1.44,6.01倍,该区的土壤保持总量为3 310.21×10~4 t,人工灌草地土壤保持量占总土壤保持量的54.82%。结果表明,人工灌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仅次于草地,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但土壤保持能力是6种土地类型中最强的,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宜的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与社会进步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国家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主要体现为水土资源的增值和生态效益货币化。以期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龙须草水土保持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阐述了龙须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河南省的种植和推广情况,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龙须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和在全省推广龙须草的有利条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草)保持水土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通过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地进行采样并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对贵州山区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后旱坡地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尤其是旱坡陡耕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8.
杨静怡  谢云  辛艳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5):81-85,93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残茬覆盖度在4°坡对黑土坡面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平行条件,分别为4个雨强(30,60,90,120 mm/h),5个残茬覆盖度(15%,35%,55%,75%以及裸土对照组)以及2种土壤初始含水量(8%和30%,分别对应干、湿运行)。结果表明:对黑土坡面进行残茬覆盖处理,能够起到抑制土壤产流产沙的作用,且覆盖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35%,55%,75%覆盖度下保水效益可以分别可以达到30%,27%,57%,72%;保土效益分别可以达到36%,53%,89%,94%。根据保水保土效益与覆盖度的关系建立了指数函数关系式。与保水效益相比,残茬覆盖处理的保土效益更为明显。残茬覆盖不仅能提高黑土养分,更是保护黑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众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同。在对川东丘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当地资料、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以量化为主,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对不同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丁家河小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091 6,各准则层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