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7年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告了广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广西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成果基础上,划定了4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及5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要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要采取保护管理、局部治理、生态补偿及能源替代等措施,保护林草植被,强化生产建设活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前提下,结合库车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库车县“两区”划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库车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了总体布局,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夯实库车县水土保持工作基础、加快库车县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省高州市马贵镇遭受台风袭击后的洪水灾害调查,分析其生态环境新问题,并根据洪灾破坏的特殊性、生态破坏的程度、人类活动的关联性,将马贵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生态保育区以及河流景观恢复区5个治理分区,提出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策略及思路以及各治理分区的治理策略和措施.认为坚持以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可协调生态恢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特点、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成果及划分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  相似文献   

6.
柠条植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柠条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是陕北丘陵沟壑区植物治理措施的主要灌木树种,近几年又有大发展。国家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无定河流域,种植的柠条占到总治理面积的40%以上。但是,由于柠条造林多年沿袭传统直播方法,虽简单省工,但受干旱气候、自然条件等不利因素制约,造成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相当突出,已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果的巩固。因之,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柠条造林质量与效益,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京津水源区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水沙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津水源区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模式只注重治理区生态经济效益,忽视减沙同时大量减水加剧上下游用水矛盾的问题,以承德市丰宁县达袋沟小流域不同治理措施定位试验结果,结合典型治理区坡面措施调查,重点研究坡面治理措施的水沙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坡耕地与人工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大大超过北方土石山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天然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沙坡头区社会经济及自然地理特点等,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重点预防区、引黄灌区重点预防区、北部沙地重点预防区、北部山地重点预防区、中部山地重点预防区、南部丘陵重点预防区和北山丘陵重点治理区、扬黄灌区重点治理区、香山北麓冲积扇重点治理区、香山南麓川台地及南部丘陵重点治理区,提出了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滹沱河太原水质提升调水工程分为水源地工程和输水线路工程两大部分,涉及忻州市五台县为太行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忻州市定襄县、忻府区和太原市的阳曲县为省级预防区,加强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合分析了项目涉及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现状治理情况,并进行相关测算,提出了防范目标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水土保持“三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应用自主研制的南京市水土保持GIS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三区”面积分别为:重点预防保护区4 016.0km2、重点监督区249.8km2、重点治理区1250.0km2。提出了重点治理区详细的水资源工程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以期为南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火电工程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期及运营期都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植物措施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对项目区植被恢复,新增水土流失控制以及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的发挥有重大意义。就火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影响火电工程建设植物措施配置的几大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自然特点、项目防治分区及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期(2×600MW机组)工程植物措施情况,以期为火电类开发建设项目科学合理配置植物措施,有效发挥植物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效能以及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综合利用”原则和更好地绿化美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同小流域监测和其它建设项目监测相比,其水土保持监测难度相对较大。针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与治理特点,从监测内容、对象到监测项目和方法,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可作为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编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资源破坏的程度,运用水蚀径流场法、水蚀侵蚀沟法、水蚀控制断面卡口站法和风蚀简易小区法4种不同的水土流失量监测方法,采用由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通过实时监测,最终得出:项目区8年间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植被恢复率达到93.7%,植被覆盖率达到10.7%,扰动后土壤侵蚀强度高达9600t/(km2·a),工程护坡减沙率为50%,造林减沙率为65.22%,人工种草减沙率为71.52%。本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实测数据、应用指标等对同类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在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及后期评价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区径流调控工程林草间作模式土壤水分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林地土壤干化问题,安定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了以隔坡水平阶为主体的径流调控工程。对隔坡水平阶不同部位2 m土层内土壤水分含量和不同植物措施的保存率、产出效益的调查分析表明,在退耕地实施的隔坡水平阶,大旱之年2 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平均达到6.95%,其中产流区达到7.05%、蓄水区达到6.63%;侧柏林保存率达到92%,多年生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达到22 417 kg/hm2。以径流调控工程为依托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全区森林覆盖率由9.8%提高到11.2%,林草覆盖率达到19.45%,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四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 ,径流聚散工程体系是径流调控理论的具体运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坡面径流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问题 ,不论是坡面措施还是沟道措施 ,都是依据径流调控理论 ,在径流聚散工程体系中各自起着处理不同地段坡面径流的作用 ,各项措施相互依存和互补。径流调控理论是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指南 ,是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郭罗沟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罗沟流域是长治工程项目在甘肃南部的一个项目区,该项目区经过7年治理,1997年底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6.7%,农业生产总值已由143.66万元提高到484.4万元,林草覆盖率已由21.7%提高到46.6%;蓄水与拦沙效益分别达到52%和73%;人均纯收入由276元提高到1002元;显示出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表明该流域治理措施的布局、配置是合理的,能为同类型区的流域治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省域耕地生态破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为深入了解耕地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奠定基础。[方法]运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耕地生态破坏程度入手,采用熵权法、TOPSIS法对各省域耕地生态破坏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Tapio脱钩模型,深入研究中国省域耕地生态破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结果]在初期,中国各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多以牺牲耕地生态健康为代价。不同地区之间的耕地生态破坏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浙江、西藏、重庆、福建等地区耕地生态破坏与农业经济增长发展协调性较高,其中上海一直以来均处于强脱钩理想状态,西藏、重庆、福建、浙江一直处于脱钩状态未出现负脱钩效应。就整体而言,绝大部分省域耕地破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逐渐增强,但部分地区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尽快整顿。青海、湖南、新疆5次出现负脱钩状态,云南、河南、甘肃3次出现负脱钩状态。[结论]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耕地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牢牢守住耕地生态红线,扎实有效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水蚀区生产建设项目开发活动加速了水力侵蚀进程。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背景下,应以季度为单位进行土壤侵蚀模数动态计算,以直观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情况。以水蚀区生产建设项目为例,基于监测数据,引入季度侵蚀时长参数,以季度为侵蚀时长单位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动态计算,结果表明:水蚀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强度受人为扰动剧烈程度和扰动形式影响显著;工程施工期,人为活动剧烈时,项目建设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增大,施工期末及自然恢复期人为活动大幅减少或消失后,土壤侵蚀模数迅速回落,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土壤侵蚀模数降低至微度侵蚀区间;不同地表扰动形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值及其变幅差异明显,研究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人工下垫面”土壤侵蚀模数及其变幅按大小排序为松散坡地>松散平地>压实平地>绿化平地。引入季度侵蚀时长后,可实现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模数动态计算,计算结果可用于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露天煤矿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监测评价,判定水土保持措施防护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以陕西省神榆矿区西湾露天煤矿为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支撑,从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终计算得出该项目不同建设时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值。[结果]生态效应值为运行期(0.683)试运行期(0.344)施工前期(0.213);工程实施以来,治理总面积349.72 hm~2,治理前后,水土流失面积由426.71 hm~2下降到376.63 hm~2,植被覆盖度由20.20%上升到27.18%,拦蓄径流量增加了7 530 m~3,保土量增加了6.90×10~4 t。[结论]陕西省神榆矿区西湾露天煤矿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植物等措施防护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