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12月23日,本网记者从在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企业峰会上获悉,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企业近60家,规模以上的有影响力的企业约20家,大豆食品蛋白加工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口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据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刘登高介绍,我国大豆具有非转基因、高蛋白的优势,属于食品级大豆,除了直接食  相似文献   

2.
正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确认,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布,新疆的7个农产品入选,涵盖蔬菜、水果、乳品、畜禽等多个品类。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新疆农产品分别来自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乌鲁木齐县和霍尔果斯市等地,其中有高新区天山  相似文献   

3.
1生产现状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5%,总产量占全国的40%~46%,商品率80%以上,是全国大豆的供应基地。大豆是黑龙江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豆作为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最早的作物,入世前后,由于受国外高油大豆的冲击,价格低迷,产量和效益下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面对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300万hm2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及出口基地.近年来,随着大豆深加工技术及产量品质水平的提高,大豆的市场不仅仅停留在蛋白质、脂肪的需求上,且逐步向其专用、特用转移.特用黑大豆以其独特的内含品质及食疗保健用途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及加工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正>为掌握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低毒杀螨剂——联苯肼酯在本地温室对叶螨的防效和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乌鲁木齐市东区三道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于2012年于4月13日、4月21日分别在达坂城区达坂镇八家户村高科技示范园区内温室黄瓜、辣椒上进行了联苯肼酯43%悬浮剂2000倍液、3000倍液、4000倍液,阿维  相似文献   

6.
菜用大豆又称毛豆,多选择灰毛、粒大、口感酥软清香的青荚期采收.但由于青毛豆采摘期较短,集中上市价格偏低,经济效益甚微.为此,笔者对当地有关菜用大豆加工出口企业、生产企业进行相关调查,并对菜用大豆保鲜与加工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当地菜用大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大豆所提供的油脂占世界油脂总量的1/4,人类生活中的蛋白质来源有2/3以上是取自于大豆。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利用蒸煮、发酵等方法,把大豆制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传统食品。近年来,又研究开发出挤压膨化加工技术,使大豆的加工方法更加多样化,也使得大豆的加工应用领域更加广阔。1.挤压膨化加工设备及原理螺杆式挤压膨化机是加工膨化大豆的主要设备,分为干法挤压膨化机和湿法挤压膨化机两种机型及加工方式。干法挤压膨化机主要由进料装置、螺杆挤压腔体、模板、参数检测与控制系统以及动力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湿法挤压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抗旱保墒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3左右.大豆种植是该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12,(1):50-50
2011年12月23日.本网记者从在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企业峰会上获悉.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企业近60家,规模以上的有影响力的企业约20家,大豆食品蛋白加工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口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地区大豆加工与利用概况肖文言,王岚,裴颜龙,付玉清,王连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由亚洲大豆协作网(TheAsianSoybeanNetworU组织的亚洲地区大豆加工与利用专家顾问组会议,于1996年1月8~12日在泰国国家会议中...  相似文献   

11.
王江 《中国种业》2006,(1):55-55
大豆种子成熟收获,经过清选加工后及时安全贮藏是确保大豆种子质量、搞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面临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加工企业不愿用国产大豆、大豆大量进口而无采购权定价权、大豆产业技术创新缓慢等因素的制约,要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就必须突破这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科学种养》2008,(4):60-60
全球大豆价格创纪录的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是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农民从过去种植大豆转种玉米、棕榈油和其他农作物,以供应生物燃料行业需求,直接导致全球大豆产量减少。同时,近年来由于旱灾和作物改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加剧。另外,对豆浆等豆制品需求的增加也刺激了大豆价格的攀升。  相似文献   

14.
黄春莲 《种子科技》2023,(20):56-58
大豆和玉米作为我国两大重要经济作物,其生产和供应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农民的经济收益。当前,单一种植模式的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如土地资源浪费、种植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等。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广西百色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增产增效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接种俄罗斯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娟 《作物杂志》2007,23(4):36-37
生物固氮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植物生长氮素供应形式。应用这一技术,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收到节能增效、绿色环保的效果[1~3]。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邻近,生态条件相似。2005年黑河农科所从全俄大豆所引进大豆根瘤菌OM.37和CB.51,进行田间试验,本文就引进的两个大豆根瘤菌对黑河92-1326大豆品种的增产作用进行分析。1试验设计与方法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试验地进行,试验地为草甸暗棕壤。共设3个处理:①CK;②OM.37;③CB.51。施肥方法为:在播种前取菌剂2g(含菌量约为3亿/g),加水5mL,稀释后拌入250g种子,充分搅拌后,摊开晾干备用……  相似文献   

16.
彭琳  季良 《作物杂志》2006,22(4):38-39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北9939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联合育种模式培育的大豆新品种。1994年黑龙江北安农科所以北丰8号为母本,以北93-406为父本配置组合,经杂交选育出高代品系—北9939。2002年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经黑龙江北安与新疆乌鲁木齐之间的异地鉴定,选择培育而成。2002~2003年参加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大豆品比试验,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均表现优良。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北9939”。1产量表现1.1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大豆的需求量也迅猛增加,选育超高产大豆品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1].为此,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加强了超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泛豆5号(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08002)的选育成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河南出现了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现象,制约省内大豆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单产面积提高缓慢、投入少、品种更新慢、与加工企业缺少连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河南大豆产业发展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加大投入、制定大豆产业计划、做好新品种的推广示范工作、与企业合作建立优质大豆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河南省传统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曾经是黄淮海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均耕地质量、大豆单产水平、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通过分析河南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专用大豆品种,与企业合作建立优质大豆加工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政府扶持,制定大豆产业计划,以期为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资讯,行情)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后,在市场上引起了激烈争论。针锋相对的背后,蕴含的是投资者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忧虑与关注,而《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为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变化。《指导意见》既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也对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提出了具体意见,鼓励并引导大豆生产、贸易、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