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拥有悠久的桑树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桑树资源,培育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是桑树育种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从桑树资源、选育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桑树育种研究,分析了我国桑树育种研究现状,为进行桑树育种深入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桑树基因组计划与桑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林木,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桑树产业的开发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桑树的基础研究是实现桑树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桑树DNA分子标记、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研究3个方面概述了桑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明桑树基因组研究的意义,并以桑树蛋白质合成代谢、次生物质合成代谢以及优势性状的分子机制为例,阐述桑树功能基因组实施的关键问题,探讨桑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桑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种质创新提供基础信息,系统阐述了昆仑山北坡桑树自然区、天山南坡桑树自然区、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桑树自然区、天山西部伊梨河谷盆地桑树自然区和天山以北温凉气候地带桑树自然区等5大桑树资源自然分布区域的地理生态环境及桑树形态特征,认为新疆地区各桑树自然分布区域的地理生态环境及桑树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植物,有着多种经济用途。桑树基因工程的开展将有效地促进桑树分子育种,进而改良相关性状。近年来桑树已进行多种转基因方法研究,并成功地将抗菌、抗虫等基因导入桑树,为丰富桑树育种素材,推进分子育种在桑树上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我国桑树学科和桑叶生产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桑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桑树学科应紧紧围绕“提高全国桑园平均单产和桑叶品质”这一中心课题,加强桑树生物技术、桑树多倍体育种、桑树种质资源和桑树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我国桑树学科和桑叶生产持续发展,为我国长期保持世纪蚕丝生产中心地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使用农药是防治桑树害虫的重要措施。本文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桑树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详细述说了我国桑树杀虫剂应用发展历程,以及桑树专用杀虫剂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当前桑树专用杀虫剂品种及其使用方法。随着我国高毒农药禁用限用政策的实施,桑树主要杀虫剂基本退出市场,目前亟需加快开发新的桑树专用杀虫剂进行有效的桑树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桑树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有关桑树抗寒机理研究动态,主要讨论了桑树抗寒性与细胞膜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不同桑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不同桑树生长阶段与桑树抗性的关系及桑树不同器官对低温的反应,并讨论了桑树寒害预防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桑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虫害和病菌的侵袭,轻则损害桑树生长器官,导致树势衰败,产叶量下降,叶质低下,重则危害桑树整体生长,甚至死亡,使蚕桑生产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1桑树病虫害的种类虽然危害桑树的病虫害有数百种之多,但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40~50余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10多种。1.1桑树虫害种类危害桑树的害虫,从危害的部位可分为桑芽  相似文献   

9.
<正> 一、桑树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桑树的生命活动和它所在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桑树在它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环境中吸取它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以建造自身,并且在同化环境条件的过程中,环境又能对桑树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影响,桑树对环境的变化也产生规律性的不同反应。这种桑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生态关系。我们桑树栽培者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分析和掌握桑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作为科学地栽培、管理桑树(桑园)技术措施的基本依据,以充分发挥桑树快速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12种桑园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构成因子和农作物经济效益,分析了桑叶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AHP方法对桑园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各指标权重作了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套种桑园单位面积平均总条数(Ⅳ)对平均总条长(Y)有显著影响,其拟合多项式方程为y=0.1727x^2-3.2893x+38.8970(x〉0);桑园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权重方面:桑叶产量〉农作物净产值〉成本收益率〉资金产投比〉成本投入〉农作物产量〉土地生产率;桑因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桑树-生姜〉桑树-百合〉桑树-白萝卜〉桑树-小白菜〉桑树-绿豆〉桑树-花生〉桑树-大豆〉桑树-马铃薯〉桑树-番茄〉桑树-红薯〉桑树-玉米〉桑树-油菜。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桑树主要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广西桑树病害普查的初步结果,简述广西常见的桑树病害:桑树花叶病、桑树赤锈病、桑里白粉病、桑树青枯病、桑根结线虫病、桑枝枯菌核病、桑紫纹羽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2.
《桑树基因组》是西南大学何宁佳教授和向仲怀院士等编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全书69万字,系统总结了"桑树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历程,详细阐述了桑树的起源、分类、染色体组,桑树基因组的结构、进化、表达,桑树生长发育激素、次生物质合成与代谢、抗性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桑树的基因家族以及桑树叶片和乳汁蛋白质组,桑树与家蚕的协同进化,桑树功能基因研究平台技术和基因组数据库等最新研究进展。这部内容丰富且有前瞻性的学术专著,将推进传统桑树学科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获得重建与拓展,并为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市今年从春至夏到秋降水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桑树病虫发生,又经一年来多个世代的繁殖,病虫基数增大,这为明年桑树病虫发生埋下了大的隐患。目前绝大多数病虫还集中在桑树枝叶上活动。为此在晚秋蚕结束后,桑树叶片掉落前,即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进行桑树封园药的施用,杀灭桑树越冬病虫,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可降低明年桑树病虫危害率。1重庆市桑树主要病虫越冬情况  相似文献   

14.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桑树栽培中,水分是决定桑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维持桑树的正常生活,旺盛生长,必须随时供给桑树足够的水分。因此,了解桑树的水分代谢规律,及时而恰当地供应和控制桑树的水分状况,对提高桑树的物质生产水平,保证桑叶的高产优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浅丘地区栽植桑树的光合强度测量,以提高桑树光合利用效率和土壤肥料利用率为核心,充分发挥桑树单株生产能力及桑园复合经营能力,提出桑树宽窄行错位密株综合效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桑树栽植与农作物栽植互补,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区栽植桑树的光合强度测量,以提高桑树光合利用效率和土壤肥料利用率为核心,充分发挥桑树单株生产能力及桑园复合经营能力,提出桑树宽窄行错位密株综合效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桑树栽植与农作物栽植互补,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重则影响桑树生长甚至死亡,轻则损害桑树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已知桑树害虫达338种,能危害成灾的约有40种,极大地影响和威胁到桑树生长,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笔者从2003  相似文献   

20.
蒙庆裕 《四川蚕业》2001,29(4):24-26
<正> 桑树是养蚕的基础,桑叶是家蚕的粮食。桑叶产、质量高,养蚕蚕体壮、产量高、质量优。因此提高桑树单株和亩桑产叶量,是恢复发展蚕业生产的关键措施。 改进桑树栽 培管理,提高桑树单株和亩桑产叶量的配套技术,包含优化桑树群体结构;提高桑树施肥水平;合理修剪定型;防治病虫害;选接良桑等的诸多因素。桑树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