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PM_(2.5)是造成灰霾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其粒径虽小但危害大,可借助自然界的清除机制,利用绿化树木削减PM_(2.5)污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学处理方式。现从吸附、吸收、降解、同化等角度阐释了绿化树木消减PM_(2.5)污染的效果、过程与作用机理;从树种种类、树木大小、生长速率、树冠特性、叶表特征等树木生物学特征、大气环境PM_(2.5)浓度、各类气候因子等方面讨论了不同绿化树种与PM_(2.5)之间作用的差异,探讨了当前对高效消减PM_(2.5)污染绿化树种进行分类筛选的研究,分析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有效削减PM_(2.5)污染配植模式的研究;最后对如何建构消减PM_(2.5)绿化树种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地配置技术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分布于邢台城区范围内的12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样方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样方对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阻滞功能,测定减尘率,分析风速、温度和湿度环境因子对植物滞尘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配置结构的植物群落对PM_(2.5)和PM_(10)的阻滞效果不同:不同植物群落滞尘效益的强弱顺序为乔木型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环境因素与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关系较复杂。温度与颗粒物基本呈负相关;相对湿度与颗粒物呈正相关;风速与颗粒物呈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与风向关系密切。由于植物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能力与群落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关,因此在选择高滞留PM_(2.5)和PM_(10)颗粒物的树种时,需同时考虑不同植物种类的合理混交配置,从而增强城市森林阻滞、消减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内选取森林植被区,并分别对远离林带1、5、15、30、50m处的PM_(2.5)浓度进行全天连续监测,分析远离林带不同距离对PM_(2.5)浓度的影响及其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内及距林带不同距离处PM_(2.5)日变化趋势相同,从早到晚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M_(2.5)浓度最小值出现在15:30左右,最大值出现在05:00—07:00;远离林带的距离对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随远离林带距离的增加,其浓度先降低而后增加,在距林带30m处PM_(2.5)浓度达到最低值,说明森林对颗粒物的削减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借助自然界的清除机制,利用绿地消减PM_(2.5)不失为城市突破十面"霾"伏的一种有效生态学处理方式。从沉降、阻滞、吸附、吸收等方面阐述了城市绿地对PM_(2.5)的调控机制、调控效应,以及植物个体、群落、季节、气象、外界PM_(2.5)浓度等因素对城市绿地调控PM_(2.5)的影响,最后对城市绿地调控PM_(2.5)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PM_(2.5)大气质量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市区3处交通要道两侧的典型道路绿地,在各绿带不同宽度处设监测点测定PM_(2.5)浓度以探讨道路绿地类型及宽度对其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PM_(2.5)的消减率与绿地的宽度成正比,道路绿地的宽度在24m及以上能够起到较好的滞留颗粒物作用,"乔+灌+草-乔"结构为主且郁闭度较高的植物配置模式消减效果最好。最后得到"乔+草+灌-乔""乔+灌+草-乔""灌+乔+草-乔""草+乔+灌-乔"等4种消减PM_(2.5)污染的典型道路绿地群落,为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木香薷为试材,对开花进程中、一天中不同时间及仪器进气口距植株顶部不同高度处的空气负离子、PM_(2.5)浓度、气象因子进行测定,以期探究芳香植物木香薷群落负离子及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花进程中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由低到高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开花进程中PM_(2.5)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7:00,最低值出现在15:00;PM_(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1:00,最低值出现在17:00;仪器进气口距植株顶部15 cm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45 cm处的浓度,二者相差90.5 ion·cm~(-3),而不同位置处的PM_(2.5)浓度差值仅0.6μg·m~(-3),即群落负离子浓度受位置变化影响较大,PM_(2.5)浓度则受影响较小;木香薷群落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光照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直线回归表明负离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湿度温度光照强度;PM_(2.5)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且与湿度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大气中的PM_(10)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手持颗粒物浓度监测仪Dustmate对空气PM_(10)质量浓度进行全天连续测定,研究了距不同林缘和道路距离处的PM_(10)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缘距离处的PM_(10)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6、7、10月最大值出现在07:30,8月和9月最大值出现在05:30,各月最小值出现在13:30或15:30,PM_(10)浓度月变化规律表现为随林缘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距林缘30m是PM_(10)浓度的重要转折点;不同道路距离的PM_(10)浓度日变化规律与不同林缘处相同,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各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3:30或15:30,而6、8、9月最大值出现在05:30,7月最大值出现在07:30,10月最大值出现在09:30,PM_(10)浓度月变化规律在距道路0~30m时急剧下降,大于30m时下降的趋势变缓,距道路30m时PM_(10)浓度削减率最大;在距道路和林缘0~30m处,随着月份的增加,PM_(10)浓度的削减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应对空气污染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虫害发生区群落特征变化规律,揭示人工纯林群落特征变化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中龄林和成熟林的虫害发生区和不发生区4种林分类型,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桃山分场,应用群落调查和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林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中龄林和成熟林虫害发生区,植物群落的平均科数分别为17.33和19.00,物种数分别为33.33和39.00;灌木的科数分别为0.67和1.67,物种数分别为0.67和2.33,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中龄林发生区均为0;草本类群的科数分别为16.33和17.67,物种数分别为31.67和36.00,其中,多年生草本科数分别为13.00和12.67,物种数分别为25.67和26.33。(2)植物群落香农维纳多样性在中龄林发生区平均值2.42极显著小于中龄林不发生区平均值2.88。(3)灌木类群科数、物种数在虫害发生区显著或极显著小于虫害不发生区。(4)草本植物类群科数和草本植物高度在虫害发生区显著小于虫害不发生区,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类群科数、物种数和玛格列...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菏泽市中心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对不同绿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菏泽市其它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菏泽市城市绿地建设中应以塑造"平原森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应用乡土树种和模拟自然群落,研究并总结出典型植物群落的树种配置和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比例,提出树立大城市观念,建立城乡连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对台农1号杧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杧果坐果率与开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关系,以台农1号杧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80个温度和湿度自变量与不同时期坐果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花后14d的坐果率受温度和湿度条件影响最大。(2)花后7d两性花坐果率与花后1~6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直线线性负相关,与花后1~2d、1~4d、1~6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10℃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花后14d坐果率与花后6~10d的平均最高温度、4~10d平均温度、2~10d平均最低温度、4~14d>10℃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直线线性负相关。(4)花后25d坐果率与花后1~10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10℃积温以及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5)有利于花后14d坐果的花后4~14d的下限平均温度为20.6℃,最适温度为24.7℃。  相似文献   

11.
基于研究区7个国家监测站点的PM2.5、PM10数据,运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徐州市主城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合Excel、SPSS软件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与PM2.5、PM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寻绿地景观格局与PM2.5、PM10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M2.5、PM10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绿地、农业用地和水域与PM2.5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与PM2.5呈正相关关系;农业用地与PM10浓度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春季农地会使PM10浓度降低,夏季和秋季会使PM10浓度增大。绿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绿地最大斑块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与PM2.5和PM10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景观分离度指数与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择呼和浩特市城区公园绿地、居民小区绿地和道路绿化带为研究对象,采集城市中心和东南西北5个区域共45个样品。通过对不同绿地类型和不同区域土壤6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期为呼和浩特市绿地土壤环境保护及其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内蒙古的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u和Cr含量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20倍和1.68倍;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不同污染程度,重金属Cu在道路绿化带和居民小区绿地呈中度污染,在公园绿地呈轻度污染。不同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u>Cr>Zn>Pb>Ni>As。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道路绿化带呈中度污染,其次是居民小区绿地,污染水平为轻度污染,公园绿地污染程度最轻;城西呈中度污染,其余均为轻度污染。不同绿地类型和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小为道路绿化带(2.09)>居民小区绿地(1.83)>公园绿地(1.54);城西(2.04)>城南(1.78)>城东(1.77)>城中(1.76)>城北(1.7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绿地土壤不同重金属的来源存在差异,其中Cu、Cr和Ni主要来自交通污染源和人们日常生活废弃物的堆放;As主要来源于自然源。  相似文献   

13.
刘维斯  颜玉娟  黄宇 《广西园艺》2009,20(2):7-9,15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体,也是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研究公园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根据对长沙市3个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和总结了长沙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基本类型,论述了公园绿地物种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选取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具有代表性的20 m×20 m的8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三维绿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的三维绿量变动的特征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平均树高、优势种胸高断面积、Simpson指数对三维绿量变动有极显著相关性,R2决定系数为0.828~0.995。对现存的问题,建议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和调整时可从提高乔木层平均树高、优势种胸高断面积、Simpson指数、优化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植物群落景观进行改造,以增加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提高公园整体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公园草坪土壤钙素分布特征,以长春市公园草坪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区域内7个公园草坪土壤的全钙、交换性钙、酸溶性钙、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pH),分析城市公园草坪土壤钙素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草坪土壤中全钙、交换性钙及酸溶性钙的含量伴随土层加深呈增长趋势;2)土壤全钙与交换性钙、酸溶性钙在各土层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3)土层土壤pH伴随土层加深呈逐渐减少趋势,与土壤全钙、酸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土壤有机质含量伴随土层加深呈逐渐减少趋势,与土壤全钙、酸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分析城市公园草坪土壤发育与肥力的状况,可以揭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草坪绿地土壤钙含量的分布特点,从而为公园自然绿地的保护和人工绿地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消减大气颗粒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雾霾在多个城市频繁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小的PM_(2.5)等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和影响。种植园林植物是有效阻滞粉尘、消减大气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方法之一。该研究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不同植物个体和不同绿地结构消减大气颗粒物的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园林植物消减大气颗粒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人们进行相关研究及利用植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以阿拉尔市为例的极端干旱地区的校区、居民区、市政区3个不同功能区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含水率、容重、孔隙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在0~3min时下降最快,3~70min时下降平缓且有略微波动,70~120min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土壤水分入渗呈现:校区绿地居民区绿地市政绿地的规律;土壤容重呈现:市政区绿地居民区绿地校区绿地;孔隙度呈现:校区绿地居民区绿地市政区绿地。由于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使得土壤入渗率较低,呈负相关;与孔隙度成正相关,这也是造成初始入渗率与稳定入渗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是决定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典型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混交度、密度指数和竞争指数、空间分布格局三个定量指标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7,处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之间。(2)林分密度指数为841.2,林分密度较低(一般林分密度指数在1 200~1 600比较合适);竞争指数为2.704,竞争不激烈。(3)当模拟尺度d在0~0.6m时,林分呈现聚集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0.6~1.0m和8.5~10.0m时林分呈现随机分布;当模拟尺度d在1.0~8.5m时,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理想的恢复场所,营建良好的森林环境对公众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地,通过设计量表并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林内景观进行恢复性评价与美景度评价,探索恢复性效果、美景度与林分结构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和落桦混交林的恢复性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样地间恢复性效果差异较大,恢复性效果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126和25.123。恢复性效果与美景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恢复性效果和美景度与平均树高、密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郁闭度、下木高度、胸径变异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优化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高星片区)公园绿地的布局结构,给其他类似的城市作出参考,以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高星片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其公园绿地现状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公园绿地总体布局不均衡、类型欠丰富、植物景观设计较单一、设施设备不健全、管理养护粗放等问题。最后结合望城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城市特色,提出新建公园绿地合理均衡布局、增强植物群落类型、增加公园设施设备、规范管理养护制度等措施,强化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宜居望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