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幕高度对“赤霞珠”葡萄叶幕微气候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设计方法,研究了葡萄的叶幕高度对叶幕微气候的影响,并分析了微气候的改变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的优质生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叶幕内层光照依次为1.2m1.5m1.8m(指叶幕高度,下同);葡萄成熟期间不同处理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依次为1.2m1.5m1.8m;不同叶幕高度处理对葡萄的总糖含量、pH影响不显著,总酸含量随叶幕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葡萄酒单宁含量依次为1.5m1.2m1.8m,且1.5m处理比1.2、1.8 m处理高出200、230 mg·L-1,不同处理葡萄酒总酚含量依次为1.2m1.5m1.8m,花色苷含量依次为1.5m1.2m1.8m。综合考虑叶幕微气候、葡萄、葡萄酒品质指标,1.5m处理能提高"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适宜在宁夏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北旱塬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生长季节研究了4种不同叶幕厚度(40、60、80cm和对照)下葡萄叶片光合指标、冠层光合特性,以及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期控制叶幕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和冠层的光合特性,较薄的叶幕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糖、花色苷、种子总酚以及不同分子大小聚合色素的含量,但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酚、果皮和种子中总类黄酮含量无影响。总体而言,渭北旱塬"赤霞珠"葡萄在生长季节的叶幕厚度以40cm为宜。 相似文献
3.
4.
以吐鲁番7年生‘无核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光伏板对‘无核白’叶幕微气候、叶片质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找到合适的光伏板密度,为葡光互补新型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伏板密度的增大,叶幕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光照强度显著降低。‘无核白’葡萄叶片质量、果实品质随着光伏板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度遮阴条件下,‘无核白’叶片的纵、横径,叶绿素含量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最佳。在吐鲁番地区采用光伏板遮阴对‘无核白’葡萄叶幕微气候有显著影响,适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季高温强光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危害,但过度遮阴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吐鲁番地区推广葡光互补栽培模式时,建议选择光伏板的间隔为1.0 m。 相似文献
5.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铺设反光膜、摘叶以及铺膜结合摘叶处理(以常规管理植株为对照)对"红地球"葡萄结果部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葡萄果穗及果粒性状、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为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优质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铺膜和摘叶处理均可提高葡萄结果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铺膜处理比对照提高17.68%,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31.11%,而铺膜+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58.08%,铺膜+摘叶处理相对于铺膜或摘叶处理表现出了显著的叠加效应。铺膜和摘叶以及铺膜+摘叶处理可显著增大果粒的横纵径及单果质量、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果形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果皮中总酚、单宁及花色素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3.22%、41.94%和33.03%;而铺膜处理及铺膜+摘叶处理对总酚及花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铺膜、摘叶及铺膜+摘叶处理相比对照均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感官评价得分。 相似文献
6.
7.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9.
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花前10d在1m~2架面分别保留9、12、15、18个新梢,研究花前不同新梢保留量对葡萄以及对应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探讨花前1m~2架面不同新梢留梢量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花前新梢保留量的递增,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和pH呈现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的葡萄中固酸比最高(6.13),固酸比最低的为花前1m~2架面保留18个新梢(3.59);与之对应的葡萄酒中总酸含量和pH变化趋势与葡萄中一致。对于葡萄与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而言,花前1m~2架面保留12个新梢能够使葡萄果皮和葡萄籽中的酚类物质(单宁、总酚)得到更好的积累,从而使对应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而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的葡萄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在4个处理中均为最低,即花前1m~2架面保留9个新梢不利于单宁、总酚等酚类物质的积累,原因可能是因为葡萄果实暴露阳光过多会加速糖的积累,加速果实成熟,却不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试验表明,"赤霞珠"葡萄在花前1m~2架面保留12个新梢能够获得更良好的品质,进而使葡萄酒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香格里拉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香格里拉高海拔地区葡萄在留结果枝为12枝/株与18枝/株的条件下,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葡萄转色前期和中期摘除"赤霞珠"葡萄果穗及果穗以下的全部叶片可显著增加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摘叶处理对果实糖酸比、pH值、总酚、丹宁等多项果实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时间摘叶处理使葡萄枝条的总糖与淀粉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在转色中期(8月16日)进行摘叶处理对果树枝条的碳素营养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巨峰’葡萄为试材,比较"一"字形和高干倒伞形2种树形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栽培中树形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一"字形能显著提高设施葡萄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糖酸比显著提高,果实风味更佳,改善了果实品质。树形改造第2年产量降低明显,改造第3年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低于高干倒伞形,由于果实品质改善,出园单价提高,总体效益与对照差异不大。树形改造后第3年,与对照相比,"一"字形促进了巨峰葡萄叶片叶绿素合成,在花后76 d改造树形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对照在11:00时午休现象较严重,"一"字树形增加了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增强了光合活性和光保护能力,提高了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2年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8%和47.4%;单粒质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差异不显著;改造树形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2年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6%和30.8%,抗坏血酸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遮阴对‘夏黑’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果树》2017,(5)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探讨遮阴对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设置覆盖一层黑色遮阳网(T1)、覆盖两层黑色遮阳网(T2)2个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遮阴对‘夏黑’葡萄叶幕光照强度、温湿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葡萄叶幕的光照强度、昼夜温差显著降低,T1、T2的光照强度分别为CK的39.68%、20.28%,T1、T2的昼夜温差分别比CK降低19.85%、42.75%,T1、T2的叶幕相对湿度高于CK;遮阴后葡萄叶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叶绿素a/b变小;遮阴后葡萄果粒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4.
<正>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时间不同摘叶方式对果实品质和枝条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枝条充分成熟的条件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方式摘叶处理对果实单粒重影响不明显,对果实产量和枝条成熟度也没有影响;转色后期和采收前7~10d摘除果穗周围一半的叶片及采收前7~10d摘除果穗周围全部叶片,可显著提高上层果实的含糖量;采收前7~10d摘除果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树》2016,(5)
为了探究负载量对酿酒葡萄‘威代尔'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我国辽西产区‘威代尔'葡萄的适宜负载量,以小棚架独龙干整形的‘威代尔'葡萄为试材,分别对成熟叶片光合特性的相关参数,采收期浆果的糖、酸和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增大,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进入叶片的CO_2的同化能力也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显著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下降,苹果酸、酒石酸和总酸含量升高,糖酸比下降,特征香气2-苯乙醇含量下降。综合得出,负载量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2-苯乙醇含量下降,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增加,为了保证果实品质,建议盛产期‘威代尔'葡萄适宜的667 m~2产量为1 000~1 500 kg。 相似文献
16.
在盆栽条件下取得初级数据以后进行数学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湿度对葡萄叶片水分代谢过程影响显著。根际土壤湿度与叶片水势(ψ_(WL))、气孔扩散阻力(R_s)、蒸腾速率(T_r)的关系可用相应的Logistic方程表示。方程的拐点被定义为根际土壤湿度阀值。根际土壤湿度对叶片水分代谢的进程也有影响。供水充足的植株,叶片蒸腾速率(T_r)在一日内都维持较高水平,呈单峰曲线型。而水分亏缺植株,则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且一日内蒸腾作用很弱。叶幕微气候诸因子对葡萄叶片水分代谢的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基本遵循多元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R_s、T_r与叶幕微气候诸因子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葡萄根际土壤湿度阀值漂移与叶幕微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湿度下降,阀值增大。 相似文献
17.
18.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疏粒量处理对始熟期后葡萄叶片内容物、果实大小、果实糖酸含量及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始熟期开始随着果实成熟,对照和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而果实酸含量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都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却持续升高。另一方面,在相同果实成熟期随疏粒量的增加,果实糖含量明显上升,酸含量明显下降,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及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均升高。另外,疏粒处理对各时期果实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大,但随疏粒量的增加,各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却逐渐降低。对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及果实含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果实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且随着果实疏粒量的增加,相关性有升高趋势。总之,葡萄果实成熟期疏粒处理对葡萄果实中的酸性转化酶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最终可能改变了葡萄树体的库源关系,增加了果实库强,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果实中。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砧木嫁接的‘赤霞珠’为试材,以自根苗为对照,于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开始采样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不同时期果粒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pH值,果皮花色苷和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果皮花色苷含量缓慢增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单宁含量下降。果实成熟时,SO4、5BB、3309M和101-14砧木降低了果粒质量、pH值和果皮单宁含量,提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3309M和101-14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4和5BB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BB、3309M和101-14提高了果皮花色苷含量,其中‘赤霞珠’/101-14的花色苷含量最高(0.92mg/g),比对照提高33.33%;SO4砧木降低了果皮花色苷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中幕微气候与葡萄生理,产量和品质形成之间基本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了叶幕微气候和葡萄生长发育及生理(营养生长、有机物质代谢、产量和品质诸构成因素的器官生理)之间的基本关系,明确了叶幕微气候对葡萄整体生理的深刻影响;论证了叶幕微气候(尤其是叶幕光能总截留)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决定作用,为北京地区及其类似气候条件下的葡萄栽培方式改良提供了叶幕微气候调控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