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兰引Ⅲ号’结缕草为试材,进行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的隔离层(遮阳网、无纺布、地膜、砖块)材料对‘兰引Ⅲ号’结缕草草皮质量的影响;通过定期测定草坪盖度、密度、颜色及成坪后的草皮强度,以便筛选出适合的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材料。结果表明:建植70d后遮阳网隔离层草皮的盖度为92.78%、100cm2密度为81.34枝、色泽为6.67,均高于其余隔离层材料,生长过程整体表现为遮阳网砖块无纺布地膜;砖块的草皮强度为5.98kg,显著高于其余3种隔离层材料,但砖块隔离层与遮阳网隔离层相比建设成本太大。综合考虑,认为遮阳网隔离层比较适合‘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的生产,而地膜的排水透气能力较差,不适宜作为‘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猕猴桃品种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猕猴桃品种根际AM真菌的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养分的生态功能。【方法】于2014年7月在贵州省猕猴桃产学研基地采集4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红阳’‘金艳’‘黄金果’)根际0~10、10~20、20~40 cm 3个土层的土样和根样,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与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别测定菌根侵染率、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侵染特性、物种多样性以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海沃德’侵染率最高,为34.3%;‘黄金果’侵染率最低,为14.9%。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69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4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优势种枫香球囊霉(Glomus liquidambaris)在4个猕猴桃品种各土层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主要分布于1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土层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呈显著负相关,种丰度的分布变化规律与孢子密度一样,0~20 cm土层AM真菌平均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根系均能被AM真菌侵染,但侵染率较低,不同品种猕猴桃根际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这为进一步筛选和接种优势AM真菌,促进猕猴桃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用粉红种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对砂壤地莲雾裂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增加根际周围土壤含水量,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各处理的果实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对果实的好果率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且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果实的好果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无土栽培条件下不同砧木类型‘富士’苹果幼树叶片植物激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动态变化,明确不同砧木类型‘富士’苹果幼树叶片内源激素和养分周年变化特性,为‘富士’苹果砧木矮化性预测和叶片营养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3 a生T337自根砧、T337中间砧和乔砧‘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每小区分别选取长势一致的6株幼树作为1次重复,共3次重复。【结果】3种砧木类型‘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势强弱为乔砧T337中间砧T337自根砧。‘富士’苹果幼树定植后60~90 d,叶片IAA/ABA和(IAA+GA+ZR)/ABA比值均为乔砧T337中间砧T337自根砧,叶片ABA含量为T337自根砧T337中间砧乔砧,幼树生长势越强,叶片IAA/ABA和(IAA+GA+ZR)/ABA比值越大,叶片ABA含量越少。3种砧木类型‘富士’苹果幼树叶片N和P含量定植后90~150 d变化平稳,K、Ca和Mg含量定植后60~120 d变化较小,表明‘富士’苹果幼树定植后90~120 d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平稳。‘富士’苹果幼树叶片ABA与Ca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IAA+GA+ZR)/ABA比值和IAA/ABA比值与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8。【结论】年周期内‘富士’苹果叶片内源激素和矿质营养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且不同砧木类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取样时间不同,分析结果存在差异。通过激素含量预测‘富士’苹果砧木矮化性的适宜采集叶样时期为定植后60~90 d,而‘富士’苹果叶片营养诊断较合理的采样时期为定植后90~120 d。  相似文献   

5.
几种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菊花脑〔D. nankingense ( 2x) 〕、甘菊〔D. lavandulifilium ( 2x) 〕、四倍体菊花脑〔D.nankingense (4x) 〕、‘滁菊’〔D. morifolium ‘Chuju’ (6x) 〕、‘黄英’〔D. morifolium ‘Huangying’ (6x) 〕及其部分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倍体的菊花脑和甘菊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 每个花粉母细胞( PMC) 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83Ⅰ + 8.58Ⅱ和1.50Ⅰ + 8.25Ⅱ; 四倍体菊花脑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4Ⅰ + 13.35Ⅱ + 1.03Ⅲ + 0.93Ⅳ; 六倍体‘滁菊’和‘黄英’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48Ⅰ + 26.09Ⅱ + 0.33Ⅳ和1.09Ⅰ + 25.18Ⅱ + 0.18Ⅲ + 0.50Ⅳ, 是两个已经二倍体化的异源六倍体。菊花脑×甘菊的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61Ⅰ + 8.19Ⅱ; 四倍体菊花脑×菊花脑、菊花脑×四倍体菊花脑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3.42Ⅰ + 8.34Ⅱ + 1.53Ⅲ +0.58Ⅳ和3.62Ⅰ + 8.31Ⅱ + 1.50 Ⅲ + 0.56Ⅳ; 菊花脑ב黄英’、‘黄英’ ×菊花脑和甘菊ב黄英’、‘黄英’ ×甘菊正反交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30Ⅰ + 16.45Ⅱ + 0.70Ⅳ、0.29Ⅰ + 16.07Ⅱ + 0.89Ⅳ、0.63Ⅰ + 16.32Ⅱ + 0.68Ⅳ和0.47Ⅰ + 16.38Ⅱ + 0.65Ⅳ + 0.03Ⅵ; 四倍体菊花脑ב滁菊’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3.59Ⅰ + 18.03Ⅱ + 0.98Ⅲ + 0.52Ⅳ + 0.07Ⅴ。由减数分裂行为可以看出菊花脑和甘菊亲缘关系较近, 菊花脑和甘菊及其近缘种可能是栽培菊花的1个染色体组供体; 菊属3个染色体组间分化程度较低, 彼此亲缘关系较近, 且部分染色体可能存在易位等结构变异, 或菊属内广泛存在促进配对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新品种红花槭‘十月光辉’进行扩繁增殖,以红花槭‘十月光辉’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0%乙醇处理10~30s,后用0.1%升汞处理1~5min为最适宜的灭菌方案;以MS+0.03mg/L 6-BA+0.05mg/L NAA+30g/L蔗糖+6g/L琼脂为最适初代诱导培养基,以MS+0.3mg/L IBA+30g/L蔗糖+6g/L为最适生根培养基。本研究方法简便高效,诱导增殖系数高,成活率高,经多次探索试验,成功获得大量红花槭‘十月光辉’新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蓝莓鲜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研究了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为指导蓝莓果实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蓝莓果实普遍存在真菌潜伏侵染现象,不同品种带菌率存在差异,‘M7’带菌率较高,"布里吉塔""爱国者""奥尼尔"和"南好"带菌率较低。从8个蓝莓品种中共分离鉴定出9种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sp.)、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茎点霉属(Phomasp.)、毛壳属(Chatetomium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其中,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可在多个品种中分离,为蓝莓果实主要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另外,从蓝莓果实中分离到一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该酵母对互隔交链孢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桃新品种‘黄金魁’再生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桃新品种‘黄金魁’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筛选不同的培养基,研究得出‘黄金魁’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组合。结果表明:70%酒精表面消毒15s,无菌水冲洗3次,0.1%升汞处理10min的灭菌效果最好;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6-BA 2.0mg/L+IBA 0.5mg/L;幼芽形成根的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1.0mg/L+NAA 0.2mg/L,获得了‘黄金魁’桃的再生植株。该研究结果为黄桃的快速繁殖及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文心兰(Oncidium sp.)栽培基地的温室采集‘博大1号’植株发病叶片258份,分离纯化培养真菌,采用分子技术鉴定其种类,并回接验证优势真菌的致病性。共分离到119株真菌,划为39个OTU。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0%、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占8%,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2%。分离到的真菌中有31种对应60%以上的叶片样品真菌高通量序列。最常见的真菌有巨座壳属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间作壳属Diaporthe spp.和弯孢属Curvularia spp.。所分离到的真菌主要为病原真菌和腐生真菌,在24种病原真菌中,有9种为病原—共生型真菌,5种为病原—腐生—共生型;9种为腐生型,1种为腐生—共生型。回接试验表明,分离频度最高的前10种真菌均能快速侵染文心兰幼苗,使其叶片出现坏死与腐烂;致病性较强且快的有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Diaporthe miriciae等,接种后1 ~ 2 d即表现出明显的坏死症状。  相似文献   

10.
以10种不同品种欧李为试材,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其生长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产量以及果实品质;同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产量、品质和生物学性状方面共10个因子的欧李品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结合隶属度函数及5个等级的评价矩阵,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品种压砂地欧李综合效益评价值,为压砂地欧李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水肥和栽培相同条件下,‘5号’的667m^2产量最高,‘4号’果实钙含量及其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10个品种欧李模糊综合效益值排序为‘6号’>‘07-14’>‘5号’>‘03-25’>‘4号’>‘7号’>‘S-D’>‘23-04’>‘03-35’>‘9号’。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5号’和‘4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欧李坐果主要依靠异花授粉,根据模糊综合效益值排序,可选取‘6号’‘07-14’‘5号’欧李在压砂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