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疑似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西瓜植株上收取的种子为材料,提取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对电泳后的目标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ebank与已知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扩增序列为CGMMV外壳蛋白(CP)基因中的一个片段,说明此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西瓜种子携带的CGMMV,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西瓜种子是否携带CGMMV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作物重要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如种子、土壤、水、介体和机械接触传播,病害蔓延扩散迅速。该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报道,我国也曾大面积受到为害,尤其是西瓜嫁接地区,产业损失严重。带毒种子为初侵染源,发生过该病害的地块土壤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发病植株可通过灌溉水以及机械接触传播病毒。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本文介绍了该病毒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以葫芦种子为试验材料,针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耐热的特性。设置多个温度梯度对葫芦种子进行干热处理,然后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得出35—50—60℃、35—50—70℃、35—50—72℃处理的发芽率较高;结合发芽率与杀毒效果,选用35—50—72℃作为最佳处理温度,将此温度下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取幼苗期真叶.ELISA检测不带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因此,得出能有效降低黄瓜绿斑驳病毒致病力并且对种子损伤较小的种子干热处理条件为35—50—72℃。 相似文献
7.
干热处理对葫芦科种子质量的影响及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葫芦和南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68、72、75、80℃4个干热处理温度条件及6℃和常温2种种子保存条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检测了种子干热处理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80℃的温度处理种子72 h后,不会影响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显著降低了南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温干热处理后,3个葫芦品种的种子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5个月后,种子发芽势均显著下降;2个南瓜品种分别在常温和6℃下保存12个月后,除68℃和72℃处理的南瓜京欣砧2常温保存种子的发芽势以外,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下降。通过3 a 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不同带毒率的葫芦砧木种子经过72℃干热处理72 h后,嫁接西瓜在田间均未发生CGMMV。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葫芦科作物种类,甚至不同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干热处理种子是防治CGMMV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发病严重的田块采集黄瓜健株和病株,从不同生境(土壤、根围、叶围、茎围、根内、茎内和叶内)分离得到587株生防细菌。通过对各菌株胞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产嗜铁素活性进行测定,根据不同指标对菌株进行赋值,选择出157个菌株。进一步对其进行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根据ARDRA图谱分析,筛选出47个菌株。通过47个菌株温室防效试验,发现9株菌株的防效达40%以上,其中菌株HW2的防效高达57.02%,其来源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另外8个均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3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47个菌株的活性赋值和温室防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3。通过试验建立了针对CGMMV筛选生防菌株的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其他病毒病害生防菌株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绿斑驳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野生株系为试材,采用高温处理、亚硝酸处理及复合处理对其进行人工诱变,比较3种诱变方法致弱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具有削弱病毒群体在苋色藜上枯斑扩展的能力,野生株系接种苋色藜后,直径小于1mm枯斑比率为1.99%,亚硝酸处理、高温处理、复合处理小枯斑比率分别为11.41%、12.87%、14.20%,复合处理致弱效果最好。该结果有助于快速有效的筛选CGMMV弱毒株,也将为弱毒疫苗的开发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试材,开展药剂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复硝酚钠水剂6000倍液每隔7d喷药1次,连喷3次,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第3次喷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到83.4%,比8%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1.8%复硝酚钠水剂6000倍液的防治效果高29.8个百分点。鉴于1.8%复硝酚钠水剂属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生产上使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时是否与1.8%复硝酚钠水剂混用,要视田间西瓜的生长情况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对黄瓜感染CMV植株体内CMV复制酶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建立CMV复制酶基因的相对表达定量检测技术,并用该方法开展黄瓜植株CMV抗性鉴定试验,以18SrRNA基因为对照,CMV复制酶基因为目标基因,设计引物,探索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同时对CMV复制酶基因进行均一化处理,利用荧光阈值(Q值)计算p-防御素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黄瓜CMV复制酶基因相对表达定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耗时短,该技术可应用于CMV抗性植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草莓斑驳病毒的RT-PCR技术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莓斑驳病毒(SMV)基因组外壳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出优质的草莓斑驳病毒的总RNA,然后进行RT-PCR分子检测以期建立草莓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RNA质量完好,证明改进的CTAB法应用于草莓总RNA的提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瓜花叶病毒病防治现状,分析不同防治策略的优缺点,指出药剂防治、生物制剂、疫苗等由于污染环境、防效不明显等原因,在防治CMV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常规育种由于缺少抗源及育种周期长,在抗CMV育种上成效较低.转基因技术由于基因资源丰富、育种周期短、抗性稳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抗CMV研究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获得了一批对CMV有较好抗性的转基因植株.运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结合理化诱变因子诱变筛选抗CMV突变体,为创造抗CMV突变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以大肠杆菌DH5α为表达载体体外操作寄主菌,农杆菌LBA4404为最终双元载体寄主菌。将RT-PCR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MD18-Tsi mple Vectoer上,冻融法转化到大肠杆菌扩繁后,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插入表达载体适宜酶切位点上,重组质粒DNA经冻融法转化到只含辅助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中得到工程菌,完成含目的基因的双元载体构建,为培育抗CMV病毒的番茄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