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核桃高产稳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对核桃树粗放管理,甚至不管理.致使核桃产量低而不稳。要想提高核桃的产量,必须加强施肥管理,并向科学施肥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南石梓原产海南岛,本文阐述了海南石梓在河南的引种适应性表现,介绍了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万旻  张革 《蔬菜》2000,(4):32-32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的光合强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由于保护地的密闭状态,常造成CO_2不足。试验证明,保护地增施CO_2后,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产量可提高30%~50%,因此,增施CO_2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增产措施。 一、保护地内CO_2的来源及日变化情况 因保护地内环境封闭,夜晚植物呼吸释放的CO_2、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CO_2及加温设施燃烧有机物产生的CO_2,都被保留在保护地内,总量常可达空气总量的0.1%~ 0.5%,故日出前空气中 CO_2的含…  相似文献   

4.
海南绿橙是琼中县根据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经过10多年精心培育而形成的具有山区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海南绿橙前身为红江橙.20世纪80年代初从广东引入到琼中种植.绿橙果树适应性强.管理技术简单,品质好.产量高.在海南省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瓜甜瓜》2005,(3):44-45
西瓜的施肥量与土壤肥力、计划产量的高低有关,计划产量高。则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据有关资料介绍,每增加1000kg产量,需氮4.6kg,磷(P205)3.4kg,钾(K20)4.0kg。在华北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计划每667m^2 3000kg产量,则需氮7.56kg,磷2.43kg,钾8.58kg,除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外,每667m^2需补充氮11.12kg,磷5.72kg,钾10.97kg。  相似文献   

6.
菜心科学施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施肥方法对菜心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法对菜心生长和产量影响差异不大,但对营养成分、硝酸盐含量差异较大。以单施有机肥处理的VC、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品质最好,采收前喷施钼、锰处理有利于降低菜心中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7.
8.
王立平 《中国蔬菜》2007,1(6):45-47
1 萝卜施肥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3500~4000kg。萝卜全生育期每667m^2施肥量为农家肥3000~3500ks(商品有机肥350~400kg)、氮肥(N)14~16kg、磷肥(P2O5)6~8kg、钾肥(K2O)9~11kg。氮、钾肥分基肥和2次追肥施用,施肥比例为3:4:3,磷肥全部作基肥。基肥: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另外每667m^2施尿素5~6kg、磷酸二铵13~17kg、硫酸钾5~7kg。  相似文献   

9.
1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1.1提高作物单产、保障粮食安全提高作物产量离不开土、肥、水、种四大要素。肥料对农业产量的贡献约占40%左右。人增地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是必由之路,合理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刘树林 《现代园艺》2014,(24):52-53
从文山引进三七作物,以建立红塔区三七种苗繁育中心为目的,探索适合红塔区应用的优质种植繁育技术,为红塔区三七产业发展打基础。经4年(2009~2013)的试验种植,通过对育苗地选择、建棚、播种密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出适合红塔区应用的三七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西瓜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营养丰富,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是人们喜食的一类水果。西瓜生长过程中需肥量较多,如果营养不足或养分比例不当,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在充分了解西瓜的需肥特点之后,提出应根据西瓜的长势、生长规律,注意氮、磷、钾三元素的合理搭配以及有机肥和化肥的互补作用,进行合理施肥,才能取得西瓜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西瓜矿质营养与施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瓜的含糖量、口感以及其他营养品质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商品价格,虽然通过育种方法可以育出品质优良的品种,但往往因为环境影响其优良特性不能正常表现,一个品种引种到另一个地方往往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品质下降,而施肥是环境因素中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因素之一.十几年来,科研工作者在西瓜的营养与施肥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高,给广大菜农事业来较多的实惠,但有些菜农在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对各种蔬菜的营养及生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施肥技术方面有些偏差,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优化施肥进一步提高黄州萝卜产量,增加种植效益,设置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每667m2施150 kg有机肥+20 kg三元复合肥)处理和常规施肥(每667 m2施40 kg三元复合肥)3个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州萝卜植株性状、产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了延长黄州萝卜保鲜期,开展了采后保鲜试验,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3℃低温贮藏保鲜和常规贮藏对照,比较分析贮藏萝卜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的黄州萝卜长势好,667 m2产量最高,达到2 909.8 kg,667 m2综合效益最优,达到4 941.6元,较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10.1%,增收457.2元。3℃低温贮藏条件下黄州萝卜品质较好,粗纤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水分含量分别为0.9%、2.9%、91.0%,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平衡施肥技术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本地区目前黄瓜生产中氮化肥施用不当的现状,开展黄瓜平衡施肥及其使用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黄瓜的生长发育、产量的形成及效益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施用氮肥处理区较未施用氮肥处理区的产量提高21.1 0%~47.63%;667m~2净效益增加336.58元~1 31 7.60元;减量施用氮肥比正常施用,产量减少20.32%,667m~2净效益下降938.30元;过量施用氮肥比正常施用,产量仅增加1.32%,667m~2净效益增加42.72元。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纯N用量宜控制在11.5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孔令波 《蔬菜》2022,(2):32-34
花椰菜是辽西地区主要蔬菜之一,露地栽培面积较大,但农民在栽培管理上尤其在施肥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针对施肥问题,从育苗、整地、栽植、生长期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合理的施肥方法.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花椰菜需肥规律,提出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方法,包括培育壮苗肥、施足基肥、少施栽苗肥、不同生长期追肥及叶面喷肥等.通过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7.
沙姜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姜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因子对沙姜消毒、增殖、生根的影响,以期建立沙姜组培快繁体系,并为其脱毒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沙姜芽使用75%酒精60s+0.1%升汞(HgCl2)8min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13.33%,成活率达86.67%;不同激素组合对沙姜不定芽的继代增殖效果各异,以2.00mg·L~(-1)6-BA+0.25mg·L~(-1) NAA的激素配比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6.30,沙姜组培苗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0mg·L~(-1),平均生根数为15.32条。  相似文献   

18.
山地矮化密植红枣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地红枣土壤肥力特性研究和红枣施肥田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山地矮化密植红枣施肥技术规范,包括不同栽植年限的山地红枣施肥用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养分配比、叶面施肥浓度等技术以及施肥注意事项,为山地矮化密植红枣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姜的营养特性和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安丘生姜不同生长期的干物质累积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同时设置不同氮钾素水平,研究生姜高产的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生姜的干物质累积规律表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率分别为,出苗期1.28%、苗期26.36%、旺盛生长期65.19%、转色期5.65%,生姜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于旺盛生长期.生姜对钾素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素,对磷素的需求最少;地上部茎叶的氮磷钾需求比例为2.2∶1∶5,地下部块姜的氮磷钾需求比例为2∶1∶2;每生产1 000 kg姜需要从土壤中带走N6.1 kg、P 2.36 kg、K9.4 kg.生姜的产量与氮钾肥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的正相关,只有适宜的氮钾配比和用量才可以增加生姜的产量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生姜获得高产的适宜氮钾肥用量为氮肥600~750 kg/hm2,钾肥7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测土配方施肥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林业技术。它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分析作物施肥规律,对土壤做出诊断,在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物点的基础上,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以保护农林业生态环境,保障农林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率和生产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