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该文对中山市树木园木兰园中其中19种木兰科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果木和灰木莲生长速度最快;鹅掌楸、亮叶含笑、灰绒含笑生长较快;观光木、云南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大叶木莲、火力楠、白玉兰、黄兰、海南木莲、乐东拟单性木兰、苦梓含笑、阔瓣含笑生长中等,其他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2.
21种木兰科植物的造林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21种木兰科树种幼树在广东中山市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合果木、紫玉兰、白玉兰、木莲、灰木莲、黄兰、火力楠幼树在移植2a后均保持较高的树高、冠幅、地径生长速度;而桂南木莲、毛桃木莲、二乔木兰、白花玉堂春、天女花幼树在移植2a后树高、冠幅、地径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
红锥等5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2004年,在中山市5个点进行红锥等5个阔叶树种生态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适合在中山生长,地点、树种间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树种间比较以红锥和格木生长最好,山乌桕较差;地点间比较以南朗立地树种生长最好,坦洲立地生长最差。文中还分析了5个树种早期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4.
5种木兰科树种育苗技术及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木兰科中的金叶含笑、野含笑、木莲、毛桃木莲、观光木均为树形优美、树冠宽广、花大美丽的常绿乔木,对5个树种的种子主要参数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观测试验,对苗木物候、苗高生长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树种1年生苗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其中毛桃木莲在国内尚无育苗技术及生产规律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5.
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位于广东省仙菊林场的一片35hm^2的20年生火力柚实生人工林,设立了8个标准地,开展了每木调查。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6.56和14.79m,林分内个体间差异极大,存在着一批优良木,经去劣疏伐可将林分改造成母树林。文中给出了选择优良木的不同标准作为林分疏伐的依据。此外还分析了生长与形质、叶形性状的相关关系,为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和间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3种木兰科植物在中山市的生长表现,对三乡、长江水库、五桂山及中山树木园4个造林地点3种植物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木兰科植物生长速度排名为灰木莲>火力楠>合果木;在4个造林地点的生长表现依次为:树木园>五桂山>三乡>长江水库。通过对3种木兰科植物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树高和胸径的相关性系数最大,其次为树高和枝下高,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3种木兰科植物在中山市生长较为迅速,适合营造城市复合景观,有很好的园林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五种木兰科树种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种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作为监测因子,对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上仰村引种的12年生巴东木莲、马褂木、红花木莲、金叶含笑、阔瓣含笑5种木兰科树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巴东木莲>阔瓣含笑>红花木莲;胸径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红花木莲>巴东木莲>阔瓣含笑;单位面积蓄积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巴东木莲>阔瓣含笑>红花木莲。说明马褂木和金叶含笑较适合当地生长,其余树种应进一步开展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8.
福建含笑等5种木兰科树种的种苗调查及引种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含笑等5种木兰科树种开展引种栽培,并就这些树种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探索性研究,对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经定植3 a后评价引种成败。其结果可为研究木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对这些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并了解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造林的生长效果,通过开展火力楠与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混交种植试验,对3个树种混交林和纯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计算3.5 a生时的材积和蓄积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混交造林1.5 a时,仅火力楠与湿加松混交时,火力楠胸径显著高于纯林,其余均无差异;但3.5 a生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湿加松的生长、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而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状况低于其纯林。由此可知,灰木莲、湿加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显著提高自身林分生长,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在今后的混交造林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6年生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利用SAS软件相关模型,估算各林龄生长性状的种源方差分量、种源重复力、变异系数,了解生长性状遗传参数随林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胸径的极差最大,6年生时胸径极差已达到13.5 cm,生长性状极差和标准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历年树高和D3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01),D5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种源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41~0.66,遗传力随林龄的变化平稳,单株材积的遗传及表型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树高和胸径。火力楠种源生长性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变化显著,不同阶段所受的遗传控制基本相同。通过对火力楠生长性状遗传参数随林龄变化趋势的分析,为火力楠下一步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香坪山珍稀树木园收集、培育珍稀树种30科147种,其中木兰科9属99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5种,二级保护树种31种,三级保护树种24种,省级重点保护树种12种。2007~2010年对树木园9属50种木兰科植物的物候、长势、病虫害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园内部分树种病虫害严重,种群数量少,定植环境差,缺水、缺肥,因而长势较差。藉此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6、0.1748、0.1634和0.052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相似文献   

13.
灰木莲等6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6种阔叶树种进行造林生长比较试验,3年生林木生长调查结果表明:灰木莲和盆架子生长较快,蝴蝶果次之,再次是红千层和海南蒲桃,人面子生长最差。其中灰木莲表现最为突出,造林后3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冠幅分别为450cm、10.5cm及350cm,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4.
18个木兰科树种播种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入的18个木兰科树种进行了播种和育苗技术研究,对种子的形态特征、优良度、千粒重及发芽率进行了测定,并记载了种子的发芽过程。结果表明,发芽率为4%~81%,发芽率较高的树种分别为深山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粗枝木莲、苦梓含笑、麻栗坡老君山含笑,其它多数种类的发芽率均低于50%;落叶木莲及大果木莲,马关木莲发芽率最低。另从种子发芽持续时间来看,大多数树种的发芽持续时间在20天以上,麻栗坡老君山含笑所需时间最多,约为42天。木兰科树种宜采取随采随播的育苗方法,播种期拟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5.
11个阔叶树种在粤西地区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03年在信宜进行了53个阔叶树种生长比较试验,选择其中11个树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1个阔叶树种在粤西地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多个阔叶树种在粤西地区的早期表现良好,生长表现最好的树种是藜蒴和红椎。  相似文献   

16.
10个木兰科树种北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种木兰科树种进行北移引种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在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河南省西南部的适应性及引种潜力。采用1~2 a生容器苗和地栽苗移栽,按常规水肥管理,并观测苗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旱害和冻害等适应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除观光木外,其余都能适应河南西南部的气候条件,生长基本正常,部分树种已开花结果。在-3℃~-4℃气温下,观光木受冻率达100%,冻害指数为V级,苗木地上部分冻死。1年生红花木莲,由于苗较小,受冻率为5%~30%,冻害指数I~II级,部分叶片受害。在持续秋旱60天的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采用每天人工早晚浇水一次,引种成活的9种木兰科植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旱适应性,受害率不到1%,仅有极少数植株发生枯梢受害。  相似文献   

17.
在4月上旬,用白玉兰等5种木兰科植物的不同部位芽进行高头嵌芽接试验。结果显示,白玉兰、广玉兰、二乔玉兰、黄山玉兰适合于高头嵌芽接,就成活率而言,上部芽〉中部芽〉下部芽;而含笑的嫁接成活率过低,不宜采用高头嵌芽接。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被子植物中木兰科植物受到严重威胁的种类最多,且部分是中国濒危稀有植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木兰科重要属、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木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木兰科稀有濒危植物种类迁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迁地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在九江市林科所引种保存了木兰科植物6属54种(包括亚种、变种及杂交种),属我国重点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有13种,从而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木兰科植物种质基因库。生长情况表明,木兰科植物在九江市林科所的迁地保护基本上是成功的。原产亚热带的木兰科植物种类一般生长良好。而原产温带或亚热带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