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天牛成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林间应用触破式微胶囊剂 (Aprionagermari)防治杨树桑天牛、柳树光肩星天牛成虫试验 ,结果表明该药剂不仅对两种天牛致死快、防治效果显著 ,且药效持续时间长达 5 0天。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触破式微胶囊剂的研制过程和杀虫机理。林间推广示范试验表明 ,触破式微胶囊剂对天牛成虫有击倒快、药效好且持效期长的特点。该剂喷施于树干上后 ,40天内都能保持对新出孔天牛成虫 90 %~ 1 0 0 %的校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触破式微胶囊剂是防治大型害虫的新型药剂,通过防治杨树蛀干天牛成虫田间试验、罩网防治试验,施药52天后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很长的持效期,伐倒木罩网不同施药浓度38天后的平均死亡率95.53%。防治效果显著,用浓度以0.33%为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林间用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试验 ,发现该胶囊剂对光肩星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而且持效期长达 42d以上。并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林间最佳防治用药浓度、施药方法和施药期。  相似文献   

5.
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黄斑星天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触破式微胶囊剂是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的新型药剂。通过防治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成虫试验,施药40天后罩网平均防效达91.6%,地面防效调查平均单株成虫死亡数为560头,防治效果显著,在杨树天牛防治工作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触破式微胶囊剂是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的新型药剂。通过防治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成虫试验 ,施药 40天后罩网平均防效达 91 .6 % ,地面防效调查平均单株成虫死亡数为 5 6 0头 ,防治效果显著 ,在杨树天牛防治工作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总数来测定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绿雷二代)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防治对松褐天牛的飞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和3%噻虫啉缓释型微囊悬浮剂都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力,但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囊悬浮剂药效持效期更长,可高达1个月以上;在后续的田间试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择48%乐斯本、5%锐劲特、2.5%溴氰菊酯、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5种高效低毒农药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进行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较理想的为8%触破式微胶囊剂、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5%锐劲特3种药剂,防效分别达到80.7%、78.1%和76.3%。  相似文献   

9.
正触破式微胶囊是利用昆虫触破胶囊时短时间内释放出高效原药杀死昆虫,缓释性微胶囊是通过缓慢释放有效充分杀死昆虫并延长持效期。缓释性微胶囊在用于天牛类大型害虫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天牛类害虫一般个体大,耐药力强,仅靠少量恒定释放剂量不足以将天牛成虫杀死,而且还有可能诱导其抗药性,而触破式微胶囊克服了缓释性微胶囊短时间内释放剂量  相似文献   

10.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黄河三角洲广泛栽植的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最重要的蛀干害虫之一,其成虫补充营养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用绿色威雷(8%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0.25%、0.33%、0.5%浓度的药液对绒毛白蜡云斑天牛成虫进行喷雾防治试验,以罩网法和地面法调查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86.2%,防治效果非常显著,且特效期长达50d。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栗山天牛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根据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方法,建立栗山天牛风险分析评估厝型。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属于高风险有害生物,有迅速扩散的较大风险,因此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林间放蜂技术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管氏肿腿蜂对栗山天牛进行生物防治,效果较好。本文对管氏肿腿蜂的林间放蜂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株放蜂法、隔株放蜂法优于中心点放蜂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栗山天牛的习性,提出对害虫应及时组织布控,可有效地防治栗山天牛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栗山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调查,制定了栗山天牛发生期期距值表,建立了回归预测式,为准确预报栗山天牛各虫期出现时间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并为选择最佳防治时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栗山天牛经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分析蛋白和脂肪,原子吸收法测定元素,光度法测磷,水提法提取壳聚糖.天牛鲜样养分含量为:蛋白质46.31%,总氨基酸44.31%,脂肪15.15%,灰分10.85%,钙0.16%,磷0.36%.其中,胸肉蛋白质48.50%,脂肪13.12%,胸部重量比例1/3.微量元素含量正常.天牛甲壳素...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栗山天牛专项调查技术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山天牛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是我省目前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最大的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栗山天牛在吉林省的分布面积、发生面积和成灾面积,并将栗山天牛的分布、发生与成灾面积落实到了具体林班和小班。为进一步监测栗山天牛的发生、发展趋势与危害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制定栗山天牛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羽化后未交配的雌成虫75.86%,怀有未成熟卵粒,平均未成熟卵为8.53粒/♀;成熟卵平均23.76粒/♀。产卵前期平均为4.6d,产卵期平均14.8d,产卵量平均33.2粒/♀。雌虫寿命平均22.3d,雄虫寿命略短,平均19.1d。栗山天牛危害主要分布在上坡、山脊和阳坡的栎树。人工捕捉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成虫防治技术,前期和盛期捕捉到的雌虫大多数怀卵量较大。利用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是主要的防治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药剂对青杨虎天牛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2%、88.9%、93.1%、87.0%以上。而对同一药剂、同一剂量而言,采用不同防治手段,其防治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北票市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干象、松稍螟、舞毒蛾、栗山天牛、杨树烂皮病、野兔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状况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