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钾对小麦生长发育、抗旱性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培元  蒋永罗  李英  付左 《作物学报》1987,13(4):322-328
钾对植物的抗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钾肥对小麦的生理效应及其对抗旱性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在缺钾的土壤中,无论是充分供水或干旱,施用钾肥均能促进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和运转,提高叶水势、叶片持水力,从而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在生长期间,钾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大叶面积,延长叶的功能期,提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抗旱性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苟升学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49-15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精胺和甲基乙二醛一双(脒基腙)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砂培模拟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精胺(Spm)1mmol/L可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质膜透性,提高抗旱性;而亚精胺(Spd)和Spm的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1mmol/L的作用相反。内源多胺含量测定表明,Spm使叶片内源腐胺(Put)、Spd和Spm含量均有所提高;而MGBG处理虽增加了内源Put含量,却降低了spd和Spm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硅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供硅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硅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了含水量。说明硅可能是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刘怀攀  朱自学  刘友良 《种子》2007,26(3):58-60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knd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的NCC-亚精胺(sperm/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扬麦9号的NCC-精胺(spermine:Spm)含量明显下降,而豫麦18的NCC—Spin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扬麦9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扬麦9号小麦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麦1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麦18小麦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NCC—Spm、PISCC—spd和PISCC—Put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小麦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5%PEG和20%PEG 2个胁迫水平,以不添加PEG的正常营养液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和根系中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水平下的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周麦22洛旱6号郑麦9023西农979;干旱胁迫下6个小麦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淀粉和果聚糖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复水后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6个小麦品种中,干旱敏感性越高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组织中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改变率越小;干旱敏感系数与干旱胁迫下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改变率均呈负相关性,其中可溶性总糖、果糖、淀粉、果聚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胁迫下,淀粉与果聚糖的水解对提高小麦抗旱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片的水势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青薯5号和青薯168抗旱性最强,下寨65的抗旱系数次之,青薯3号、青薯4号抗旱性最弱.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与相应品种的抗旱性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均可以作为马铃薯品种抗旱性评价的生理指标.马铃薯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值、叶片水势相对值表现为:时间越晚游离脯氨酸相对值越高.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郜俊红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41-145
本文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34、郑州9023、洛旱2号、洛旱6号为试验材料,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期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且与抗旱性表现一致;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同抗旱性表现不一致。由此说明,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小麦苗期可靠的抗旱性鉴定指标,而可溶性蛋白在小麦苗期抗旱性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外源根施甜菜碱对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诱导小麦幼苗体内甜菜碱的积累,外源甜菜碱能提高体内甜菜碱含量,改善水分胁迫下两小麦品种的水分状况,提高其水势,膨压和相对含水量,这可能是通过提高小麦幼苗体内一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其渗  相似文献   

10.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硅对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间作可以持续降低病虫害发生,但间作条件下硅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研究较少。此文通过砂培、水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施硅对小麦氮养分吸收及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平均降低小麦白粉病9.8%。施用硅肥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单作条件下施硅降低小麦白粉病发病率2.2%~35.1%,间作条件下降低3.4%~15%。水培条件下,施用硅肥没有提高小麦生物量的趋势,对小麦氮含量无影响。砂培条件下,施硅增加单作小麦生物量14.2%,增加间作小麦生物量57.1%。施硅降低单作小麦氮含量10.4%,而增加间作小麦氮含量5.5%。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不同年代小麦品种苗期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河南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抗旱性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主推的11个小麦品种,在小麦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期用20%PEG6000(m/V)渗透胁迫处理48,120 h,研究不同品种的生理抗旱特性,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方法计算每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并对幼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过程中,小麦幼苗期抗旱性逐渐增强。渗透胁迫条件下,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洛旱2号和洛旱12号2个为强抗旱性品种;郑麦9023、豫麦21、豫麦49-198和周麦18为中抗旱性品种;豫麦18、郑麦366和丰产3号为弱抗旱性品种;百农3217和郑引1号为水分敏感型品种。11个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表现为:洛旱2号洛旱12号郑麦9023豫麦21豫麦49-498周麦18豫麦18郑麦366丰产3号百农3217郑引1号。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贺正  马均  李旭毅  李艳  张荣萍  汪仁全 《作物学报》2006,32(12):1892-1897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干旱棚内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结实期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性酶活性等生理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结实期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和时间延长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抗旱性弱的品种膜脂过氧化更为严重;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抗旱性弱的品种比抗旱性强的品种降速快、幅度大。抽穗后0~14 d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活性升高,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或升高的幅度大。抽穗14 d后叶片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下降,SOD、CAT和POD酶活性降低。试验表明,水稻叶片MDA含量、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与品种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取大田栽培,三次重复,以3个不同田块,在青蒿提取液处理和对照两个条件下,研究青蒿提取液处理条件下每百丛小麦叶片蚜虫量、百只蚜虫重量和蚜虫体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以及小麦叶片可溶蛋白质含量、小麦叶片可溶糖含量、小麦叶片受伤面积、小麦叶片磷酸蔗糖合成酶(PPA)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提取液处理条件下,每百丛小麦叶片蚜虫量、百只蚜虫重量、蚜虫体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和小麦叶片受伤面积均比对照减少,小麦叶片可溶蛋白质含量、小麦叶片可溶糖含量、小麦叶片磷酸蔗糖合成酶(PPA)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经过方差分析,各项指标在用青蒿提取液处理和对照两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外源物质对小麦抽穗后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外源物质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有效增强小麦抗旱性的外源物质及施用方法,选用黄腐酸、脯氨酸、KH_2PO_4、葡萄糖4种物质的不同组合,在抽穗期用喷雾法对小麦进行处理,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源物质处理可以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同时有效降低MDA含量,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性,提高小麦产量。试验表明,外源物质处理对于增强小麦抗旱性具有一定效果,黄腐酸+脯氨酸+葡萄糖+KH_2PO_4复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SOD-POD活性在小麦抗旱生理研究中的指向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经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势、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测定,确认品种的抗旱性差异;再通过分析抗旱性与SOD-POD活性的关系,认识SOD-POD抗氧化酶系统在小麦抗旱生理研究中的指向作用。结果发现三个小麦品种抗旱性非但不与抗氧化酶活性正相关,反而有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杂交种抗旱性比较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人工设置的土壤干旱条件下,对4个推广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以及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杂交种中奥玉3101的抗旱性最强。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含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可以作为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花后旗叶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控水条件下,比较了17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差别以及花后旗叶的SOD、CAT、脯氨酸、可溶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其抗旱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3类抗旱性不同品种的上述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在花后其抗旱性生化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类品种,随着水分胁迫的继续,减少幅度也比较缓和。开花7 d后的SOD含量、花后CAT、脯氨酸含量、开花14 d后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能更好地区分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陆稻抗旱性主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大田栽培水分子缺条件下,对3个陆稻品种的部分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两种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差异,从而对其抗旱性鉴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的叶片游离脯氮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细胞膜透性,组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百分率,根冠比等都可作为陆稻抗旱性鉴定指标,并应用以上指标采取模糊隶属法对3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合江5号属全期弱抗品种,东陆1号全期中抗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 山梨醇 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硅对小麦吸收镉、锌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小麦水培试验,利用ICP等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硅对小麦吸收镉、锌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根据试验结果可见,当硅浓度在90mg/L和60mg/L时能分别有效地控制镉、锌污染,提高小麦根、叶的生物学产量。通过小麦生理试验研究表明,硅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能提高小麦的根系活力、增加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小麦膜透性和提高小麦细胞膜抗重金属镉、锌的能力;而较高或较低浓度的硅抗重金属镉、锌的能力稍弱,使小麦的生物学产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但膜透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