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公猪有杜洛克(杜)、汉普夏(汉)、约克夏(约),杂种母猪有约克夏×长白(约长)、约克夏×苏白(约苏)、梅山×长白(梅长),杂交方式为杜×约长、杜×约苏、汉×约长、汉×约苏、约×梅长5种.每一组合配种30窝.从每个组合的后代中挑选12~14头仔猪作肥育试验,180日龄时各挑选4头猪作屠宰测定.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产仔数、180日龄活重,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合料肉比为2.95~3.29,90kg屠宰各组合瘦肉率(除约×梅长51.14%外)均高于55%.结果表明,在主要生产性能上各组合差异不显著,杜洛克、汉普夏、约克夏均可作为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梅山猪、杜洛克×梅山猪(简称杜×梅猪)和巴克夏×梅山猪(简称巴×梅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对梅山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选取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各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8头猪,在相同的营养水平和管理条件下饲养,分别育肥饲养至适当体重进行屠宰,每组随机选取1头猪测定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肉背最长肌各项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肉背最长肌各项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肌肉中风味和营养价值基本一致,综合考虑饲养周期及经济效益,杜×梅猪和巴×梅猪优于纯种梅山猪,在生产中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杜洛克猪对梅山猪生长育肥性状的改良效果,选择杜×梅杂交一代猪48头(26公、22母),测定体重20~100 kg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体长、体高、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等。结果:阉公猪的全期日增重为(622.30±20.93)g/d,比阉母猪的低18.2 g/d,阉公猪的全期饲料转化率为2.92∶1,比阉母猪的多0.27;宰前体尺中,阉母猪体长、体高和腿臀围均高于阉公猪(P0.01),不同屠宰体重组所测定的体尺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体尺随宰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阉母猪的胴体指标优于阉公猪,不同屠宰体重组大部分胴体指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杜×梅杂交一代商品猪宜公、母分栏饲养,其出栏体重控制在90~95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梅山猪作为我国优良地方猪品种,通过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和杜洛克×梅山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对下一阶段梅山猪遗传资源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选取梅山猪、杜洛克×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各8窝,饲养至断奶30日龄,按照猪场管理要求正常饲养,在出生、20日龄、30日龄分别称重,同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产仔数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而仔猪乳头数量(左、右)、出生个体重、30日龄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梅山猪。梅山猪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氨基酸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于梅山猪而言,与巴克夏、杜洛克的杂交后代初期生产性能就有很大的改善,巴×梅猪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一定程度上优于杜×梅猪,在生产中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青海八眉二元杂种母猪的繁殖性能,试验对其杂交的繁殖性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八眉猪产仔数显著高于长×(约×八)(P<0.05),极显著高于约×(约×八)(P<0.01);八眉猪和长×(约×八)产仔活数显著高于约×(约×八)(P<0.05);二元杂种母猪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长×(约×八)、长×(长×八)和约×(长×八)21日龄重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约×(约×八)21日龄重与八眉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约×八)、约×(约×八)、约×(长×八)和长×(长×八)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各组断奶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巴梅猪繁殖性能的育种进展,试验整理了2013年7月份—2015年12月份梅山猪保种场繁育实绩并随机抽取205窝,对巴梅、梅山纯繁、巴×梅杂交猪的初产、经产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育成数、21日龄个体重和21日龄窝重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初产巴梅猪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初产梅山纯繁猪和巴×梅杂交猪(P0.01);巴梅猪、梅山纯繁猪、巴×梅杂交猪的初产、经产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21日龄育成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巴梅猪的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极显著高于梅山纯繁猪和巴×梅杂交猪(P0.01)。说明巴梅猪较好地遗传了母本梅山猪的高繁殖性能,并表现了父本巴克夏猪的生长发育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研究中我们猜测:不同品种的猪在基线免疫和生产性能测定方面将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将受到猪只日龄的影响.本试验分别测定4、8、12周龄巴克夏(n=36)、杜洛克(n=18)、梅山(n=54)、长白×大白杂交猪(n=36)及大白猪(n=36)的基线免疫性状、血浆皮质醇浓度和生产性能.所有仔猪均在17~21日龄断奶并转入相同的哺育环境.分别估算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浆皮质醇浓度、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嗜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PHAGO)及趋化性(CHTX).在各个不同日龄的猪中,梅山猪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最高,而大白猪最低(P<0.05).除梅山猪血浆IgG浓度会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外,其它品种的猪均升高(日龄:P<0.01;品种×日龄:P<0.005).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在梅山猪中最大(P<0.05).对于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趋化性存在品种与日龄的互作效应,P值均小于0.001.总之,大白猪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最高(P<0.05),趋化性最低(P<0.05).长自×大白杂交猪的趋化性最高(P<0.05).巴克夏猪具有最高数目的嗜中性粒细胞(P<0.001).12周龄时,梅山猪的体增重最小(P<0.001),杜洛克猪增重与采食量之比最大(P<0.001).性别对于免疫性状、生产性能及皮质醇测定差异不显著,P值情况分别为:P≥0.15,P≥0.20和P=0.70.品种和日龄会影响生长猪基线免疫性状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表明品种和日龄是影响各种应激原或应激素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汉小梅母猪是由小型梅山猪与瘦肉型汉普夏猪的二元杂交母猪.在小型梅山猪的开发利用研究中发现,汉小梅肉猪后腿是加工优质火腿的上等原料;由汉小梅母猪与大约克公猪杂交生产的约小梅肉猪瘦肉率较高,作为中猪出口香港受到欢迎。为了更好地指导约汉小梅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现将数年来积累的资料整理总结如下.一、资料来源本文主要依据1984年以来嘉定县种畜场观察的科研资料,以及嘉定县种畜场、松江县种畜场、松江县五里塘乡种畜场等三个场的汉小梅母猪的生产记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5)
文章以杜洛克为父本,以巴克夏×广东小耳花猪(以下简称巴花猪)、巴克夏×梅山猪(以下简称巴梅猪)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对其当胎繁殖性能及后代的屠宰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巴花与巴梅之间窝均活仔分别为11.85头、10.58头,差异显著(P0.05);2)杜巴花与杜巴梅的瘦肉率分别为57.49%、57.70%,但差异不显著(P0.05);3)杜巴花的肌内脂肪(IMF)含量3.78%,高于杜巴梅的3.02%(P0.05),肉色方面杜巴花5.0,显著高于杜巴梅4.53(P0.05)。  相似文献   

10.
吴德  杨凤  周安国  陈代文 《养猪》2003,(1):24-27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梅山猪血缘比例为0,1/8,1/4,3/8,1/2,1)的杂种仔猪6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同一营养水平(DE:前期14.21MJ/kg,后期13.79MJ/kg;CP:15%,13%;Lys:0.75%,0.65%)下,研究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肥育猪肉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山及其杂种猪与杜大猪相比,肉色好(P<0.05),pH正常(P<0.01),肌内脂肪含量高(P<0.01),分布均匀,系水力高(P<0.05),无异常肉发生,其它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直径随梅山猪血缘比例增加逐渐变细,而随体重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猪的直线育肥综合技术,解决优质品种,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萝北县畜牧兽医总站,于1989年先后从天津、上海嘉定、本省兰西引进长白、新型大梅山、大约克夏、民猪等种猪,实施以长约梅三元杂交组合为中心的试验及推广。其约梅二元母猪表现了产仔高、仔猪多活的繁殖性能;其长约三元商品猪又表现出长的快、瘦肉率较高、肉质品质好的良好生产性能,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使我县的养猪水平日趋科学化,解决了我县猪的繁育体系建设的问题。 梅山猪属太湖猪的一个类型,产于太湖流域,国家级原种场在上海嘉定县。梅山猪一般公为大梅山和小  相似文献   

12.
据说梅山猪与欧美品种相比,产肉性能差,为此对梅山猪及其杂交种进行肌肉分离,调查红肉比例。共屠宰待调查的猪25头,其中梅山猪(M)5头,杂种一代(ML,LM)11头,回交杂种猪(ML×LLM×L)9头,屠宰体重约90千克。从红肉比例看,梅山猪、杂种一代和回交杂种依次为37.9%、44.3%和53.4%,随着梅山猪血液的减少,红肉比例升高。生物统计结果表明,梅山猪与杂种一代之间红肉比例的差异显著(P<0.05),杂种一代与回交杂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梅  相似文献   

13.
猪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3个亲本品种即梅山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及4个杂交组合即梅山猪×大白猪、大白猪×梅山猪、长白猪×大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等杂种猪的背最长肌K、Na、Ca、Mg、Cu和Zn的元素含量,并与肉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具有品种差异,K、Mg含量差异显著(P<0.05),Na、Cu、Ca和Zn则无明显差异(P>0.05).梅山猪K和Mg含量都低于两外来品种.在与肉质关系上,各元素有降低肉质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挖掘地方良种母猪———小梅山猪的潜力 ,提高农民的养猪效益 ,满足市场对商品肉猪瘦肉率的需要 ,我县于1997年承担了国家 97140 10 2A科研项目 ,并于 1998年 8月至 12月在县种猪场对长×皮梅 ,长×大梅商品猪进行育肥性能测定 ,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及其分组试验动物均来自县种猪场。选择健康、三胎以上的皮梅、大梅二元母猪与丹麦长白公猪所产仔猪 ,在 80日龄时分成长×皮梅和长×大梅 2个试验组 ,试验猪经过阉割和猪三联苗免疫。在预试期 1周结束时剔除组内个别体型小的猪 ,使各组试验猪的体重、大小基本一…  相似文献   

15.
梅山猪是我国地方猪重要的物种资源。本试验利用梅山猪为母本与国外良种公猪进行杂交,以其杜洛克×梅山猪(简称杜×梅)、巴克夏×梅山猪(简称巴×梅)为试验组,与纯种梅山猪作出比较。在相同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条件下,对试验猪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特殊成分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山猪的杂交利用效果,为优质猪肉市场开发和商品化生产,以及社会化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梅山猪杂交后,除背最长肌嫩度改善外,其它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背最长肌肉色外,全部肉品质指标均为小梅山猪大于约小梅猪,约小梅猪大于长约小梅猪.一些肉质性状间相关显著.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纤维直径均为长约小梅猪显著大于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差异不显著,全群猪肌纤维直径除与熟肉率呈正相关外,与其它肉质指标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与鲁烟白(杜×鲁烟白)杂交断奶仔猪对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首先,选取体重(35.00±1.25) kg的健康杜×鲁烟白杂交阉公猪6头,按照试验原料的不同配制成7种半纯合饲粮进行消化试验,获取饲料原料的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数据.然后,选择(35±2)日龄的杜×鲁烟白杂交断奶仔猪120头,公母各占1/2,平均体重(9.13±1.61) kg,按照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90%、1.00%、1.10%、1.20%)分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3个阉公猪圈、3个母猪圈),每个重复5头猪.结果表明:1)所有试验仔猪,0.90%、1.10%和1.20%组与1.00%组相比,料重比分别提高了13.24% (P<0.01)、4.24%(P>0.05)、11.32% (P <0.01);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15.82% (P <0.01)、4.55%(P>0.05)、9.74% (P <0.01).2)阉公猪和母猪,1.00%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0.90%和1.20%组(P<0.05),1.00%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1.20%组(P<0.05);阉公猪,1.00%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90%和1.20%组(P<0.05);母猪,料重比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所有试验仔猪和其中母猪,1.00%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20%组(P<0.05);所有试验仔猪和其中阉公猪、母猪,血清总蛋白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杜×鲁烟白杂交断奶仔猪(10 ~20 kg)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1.00%,性别因素对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银杏防御素,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试验选择断奶后体重约为7 kg的“杜×长×大”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银杏防御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末重提高了8.92%(P <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降低了7.27%(P <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13.03%(P <0.05)、12.27%(P <0.05)、7.89%(P >0.05),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9.97%(P <0.05)和14.97%(P <0.05),血液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8.25%(P >0.05),血液白细胞介素2含量提高了15.25%(P <0.01).由此可见,银杏防御素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体重相近、发情期相近空怀的长×大母猪60头,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日粮营养分低水平营养(日粮1)和高水平营养(日粮2);第1组在发情配种之日开始饲喂日粮1至分娩,第2组在配种之日开始饲喂日粮2至分娩,第3组配种之日连续30 d饲喂日粮1,而后经过7d过渡期逐渐转为日粮2至分娩.分娩后所有母猪都饲喂哺乳日粮至断奶.结果表明:①第3组产仔数分别比1组、2组提高12.49%( P<0.05)和12.08%( P<0.05);②第3组产活仔数分别比1组、2组增加17.35% (P<0.05)和21.00% (P<0.05);③平均出生个体重以第2组最高,差异不显著;但28日龄断奶窝重则以第3组最高,分别比1组、2组提高41.06% (P<0.05)和21.50%( P<0.05).④不同营养方式对母猪情期受胎率没有影响,但低营养水平可延长发情间隔(P>0.05).前低后高营养方式使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28日龄断奶窝重显著提高;不同营养方式对仔猪平均出生个体重、母猪的发情间隔及情期受胎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胫骨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30~60kg生长猪的适宜钙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0头初重(34.2±2.1)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l头猪.各组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45%(对照组)、0.50%、0.55%、0.60%和0.65%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预试期5d,正试期28d.结果表明:1)饲粮钙水平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0.55%、0.60%钙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55%钙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钙水平对试验猪的胫骨长度、胫骨鲜重、胫骨相对重量影响不显著(P>0.05).0.55%、0.60%、0.65%钙水平组脱脂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5%和0.60%钙水平组胫骨灰分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5%、0.60%、0.65%钙水平组胫骨灰分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饲粮钙水平对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5%、0.50%和0.65%钙水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55%和0.60%钙水平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钙水平为0.55%时,30~60kg生长猪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饲粮钙水平为0.60%时,30~60kg生长猪获得较好的胫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