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芜菁花叶病毒是引起我国油莱病毒病的主要毒原。在我国南方冬油菜产区采集了数百个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株样品,经寄主鉴定和毒原纯化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分离物30个,通过Provvidenti的一套鉴定品种进行株系鉴定,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以及寄主范围试验,鉴定出三个不同株系即TuMV—CRL、TuMV—CR2和TuMV—CR3。除TuMV—CR3与Provvyidenti,R.在纽约和Green,S.K.在台湾对十字花科蔬菜上TuMV鉴定的五个株系中的TuMV—C1株系相同外,余均不同;与我国以往各地对十宇花科作物上TuMV株系鉴定的结果比较,由于国内鉴定工作未用此同样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因此尚不能肯定油菜上的三个株系与国内已经鉴定的十字花科蔬菜上的株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接种高病害压条件下,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13个油菜双低和杂交品种及14份资源材料进行了 对芜菁花叶病毒( TuM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均不抗TuMV,但感病性低于对照品种中油 821。14份油菜资源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有3份材料表现高抗和中抗。大部分油菜推广品种表现的高发病率和 病情指数表明在病害流行地区和年份,这些品种不足以抵挡病毒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的病毒提纯是在前人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作了适当改进,使提纯的产量提高到6.8—7.6mg/100g病叶。经电镜观察为可弯曲的线状病毒质粒,平均长度为776.47mm。紫外吸收光谱下为典型的线状病毒的曲线,并具有以下特点:OD260/OD280比值为1.20,max.260nm/min.247nm吸收率,比值为1.15。抗血清效价为1:1024—4096。病毒外壳蛋白亚基分子量36000道尔顿。RNA分子量3.8×10~6道尔顿。核酸的核苷酸基本成份(mo1%):腺嘌呤核苷酸为31.5%、鸟嘌呤核苷酸为26.3%、胞嘧啶核苷酸为17.7%和尿嘧啶核苷酸为24.6%。  相似文献   

4.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一种株系复杂且不断变化、并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恶劣影响的病毒,其严重的致病性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技术是研究其致病机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技术通过病毒侵染获得侵染性cDNA克隆,进一步分析引起症状的相应基因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由此为SMV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大豆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策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应用状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大豆花叶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侵染芝麻的芜菁花叶病毒黄斑黄化株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较为普遍发生的芝麻黄化型病害分离物YS—I进行了初步病原鉴定。该分离物浸染芝麻引起叶片多角型黄斑黄化,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摩擦接种YS—I能够侵染7科9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千日红、蚕豆;系统侵染油菜、百日菊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芝麻病组织汁液中存活期2天,钝化温度55℃,稀释限点4×10~(-1)。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5×810nm。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黄花叶病毒不相关。在TuMV株系鉴别寄主上,YS—I与引起芝麻矮化坏死的TuMV—Se具有明显不同症状反应。因此,YS—I为芜菁花叶病毒的又一芝麻分离株(TuMy—YS)。  相似文献   

6.
采自杭州甘蓝型油菜上的芜菁花叶病毒分离物TuMVH1,经寄主反应测定,不侵染茄科普通烟和心叶烟,对多数供试甘蓝型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品系)有强的致病力。枯斑指示植物检测和ELISA检测,选择城青2号大白菜作为毒原繁殖寄主,提纯病毒的得率为6—7mg病毒/100g鲜病叶,用提纯病毒制备的免抗血清经环状沉淀反应测得其效价为1/20000,免疫电镜观察,TuMVH1与同源抗血清有强的阳性反应,与另一个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亦有阳性反应。提纯病毒经蛋白酶K处理,酚:氯仿抽提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测定其RNA分子量约为9.4kb。在接种TuMVH;30天的城青2号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植株细胞中观察到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TuMVH1风轮状内含体的结构介于Edwardson等所描述的亚型和Ⅳ型之间。  相似文献   

7.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侵染和干旱胁迫能降低玉米的产量、株高和籽粒饱满度。其影响早有记载,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在干旱年份(如1988年美国玉米带)也许是很重要的,因为和干旱有关的大量病毒传播介体所引起的MDMV接种体可能增加。以前对干旱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Lindsey等(1975)认为,MDMV侵染的玉米植株叶片和正常叶片相比蒸腾速度下降,水势增加。在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8.
芜菁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白菜病株上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经症状观察,电镜观察,理化性质分析及血清学检测,被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9.
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和ID-ELISA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克隆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tusTuMV)外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GT3为模板,用PCR的方法合成了长度为0.87kb的地高辛标记的双链DNA探针。用其进行了十字花科蔬菜病毒检测研究。在斑点杂交中,探针检测TuMVRNA的灵敏度为250pg,相当于5ng的病毒,比ID-ELISA检测TuMV的灵敏度高6倍。  相似文献   

10.
11.
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菌核病抗性不同的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经预处理后的3~4叶期油菜苗的根放进14C—草酸钾浓液(pH5)中,在20±0.2℃,6000Lux下处理4h。草酸钾浓度和放射性比度分别为5mmol/L和5μCi/ml。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强度测定结果表明:油菜对草酸有明显的吸收作用,高抗品种,如中R-888其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叶脉中,表现为限制放射性物质的转运;感病品种,如84039放射性物质在叶片中分布较均匀。高感品种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是高抗品种的4倍以上,低抗和低感品种介于高抗和高感品种之间。  相似文献   

12.
柳玉  郭顺堂 《大豆科学》2007,26(4):578-582
针对豆制品实际加工过程中大豆中微生物洗不掉、除不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减压辅助消毒后大豆中细菌的检出率和细菌总数的测定证明了细菌主要附着于大豆籽粒最外层的柱状细胞以及外皮的气孔内部,而大豆子叶内部未检测到细菌的存在;并参照实际生产中的水洗和脱皮进一步说明了细菌与大豆柱状细胞的结合力较强且加工过程中易产生交叉污染,因此很难通过水洗和脱皮除去,最后通过组织分离培养法从大豆表皮中分离出了可能导致豆制品腐败的微生物并与豆浆中腐败菌进行了形态学方面的观察和比较,确定了原料中携带的造成豆制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生物学测定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从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采集的135个病样,其中81个表现为SMV阳性反应。证明大豆花叶病毒仍为该地区的优势病毒,根据这81个SMV分离物在25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结合分离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花叶病毒可划为SC~1~SC-8八个株系群;(2)从多组鉴别寄主体系中挑选出的南农1138-2、齐黄10号、8101、铁丰25、Davis、Buffalo、早熟18、Kwanggyo、齐黄1号九个大豆品种可以作为一套综合的SMV株系鉴别寄主;(3)弱毒株系群SC-1和SC-3在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广,强毒株系群SC-8仅在江苏南京发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搜集油菜品种资源5200余份,并进行农艺、品质性状及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耐)菌核病资源21份,抗(耐)病毒病资源41份,抗(耐)霜霉病资源68份,高含油量及优良品质资源244份,并陆续提供各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概率频次拟合法和种群扩散指数法测定了油菜病毒病(TpMV、YMV和CMV)在油菜幼苗期、越冬期及盛花期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在幼苗期和越冬期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在盛花期仅符合奈曼分布;病级分布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为聚集分布。比较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取样效果最佳。在置信概率为95%,抽样误差不超过5%的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为70—384株。田间调查时可取样200株,其精确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大豆群体冠层叶、粒与光照垂直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亚有限和无限型品种(品系)的LAI、粒重及光照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荚、鼓粒期的LAI,亚有限型以上层、无限型以中层最高。开花期两种类型材料相对光照均以冠层上部最高,下部最低,但上部相对光强亚有限型低于无限型。成熟期粒重分布,亚有限材料以上层、无限型以中层比例最高,分别约占全株粒重的45%~60%和45%~57%。两种类型材料在25株/m2下均获得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春大豆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我国北方春大豆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承德以及北京采集典型症状的大豆叶片病样,经Top-Crop离体叶单斑分离以及DAS-ELISA抗血清免疫鉴定,共获得112个SMV阳性反应分离物.根据112个分离物在合丰25、文丰5号、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Buffalo、早熟18、广吉、科丰1号、齐黄22共11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将我国北方春大豆区的SMV分成8个株系群.各株系群所占比例分析表明,北方春大豆区以SC-11株系群为主,其次为SC-8,各占病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7%和17.9%,SC-11和SC-8分别在黑龙江和辽宁分布最广,占当地株系群的比例分别为67.8%和75.0%.与以往株系划分系统的初步比较表明,SC-11与东北原1号株系群,SC-12和SC-16与东北原2号株系群,SC-4、SC-7、SC-8、SC-13和SC-17与东北原3号株系群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相似.SC-16和SC-17为2个新发现的株系群.  相似文献   

18.
花生叶片对~(14)C—葡萄糖的吸收存在着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类型。10~(-5)mol/LBA能促进花生叶片的~(14)C—葡萄糖的被动吸收量,减弱氯汞基苯(PCMB)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应。~(14)C—葡萄糖在花生幼苗体内移动性较小,经BA处理的部位~(14)C—葡萄糖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9.
油菜茎象甲田间防治试验表明:5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和2.5%溴氢菊酯乳剂4000倍液喷雾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春季始盛期喷药优于秋季。氧化乐果羊毛脂、久效磷羊毛脂和氧化乐果聚乙烯醇涂茎剂防治幼虫的效果较好。化学防治应以春季成虫出土始盛期药剂喷雾为主,辅以幼虫初期涂茎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60个品种(系)24个性状的考察数据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作了详尽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产油量及硫甙均与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含油量、蛋白质及含油量 蛋白质3个性状与其余各性状的关系不大。因此建议:低硫高产育种宜采用多个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而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育种宜以直接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