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7-17218,17220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51个气象站点的1971~2006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WOFOST模拟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借用ArcGIS软件,研究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研究时段内,黄淮海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不同区域的趋势不一致。不考虑20世纪80年代冷湿气候的影响,河北西北部和南部、河南东南部及环渤海湾地带的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冀东、京津和鲁中地区的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河南西部和北部的光温生产潜力20世纪80、90年代连续下降,进入21世纪初后大幅上升。[结论]气候变化整体上有利于光温生产潜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1977—2017年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内气候变化,以及对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农气资料,校正DSSAT-CERES-barley模型,模拟过去40年间青藏高原青稞生育期长度及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统计产量计算产量差,通过数理方法解析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情况。【结果】(1)青藏高原多数站点过去40年间青稞生长季内温度、降水呈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林芝站达到显著水平,与增湿相比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在播期和品种不变的情况下,过去40年青稞生育期长度显著缩短,引起不同站点下降的主要气候因子不同,高海拔站点主要由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所致,低海拔站点主要由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有效积温增加所致;(3)青藏高原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受海拔影响,3 500 m左右的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高且稳定,如山南站平均光温生产潜力最高可达12 000 kg·hm-2。3 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低,平均在6 000 kg·hm-2,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对太阳辐射更敏感;(4)青藏高原在过去30年间由于实际产...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全省玉米生产区光温资源及生产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范·费尔图依森介绍的Dewit公式,对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省玉米生产光温潜力很大.春玉米一般均在880公斤/亩以上,最高产量可达1228.28公斤/亩。夏玉米也在550公斤/亩以上,依此,作者提出了挖掘我省玉米生产潜力的综合措施。同时,也为玉米育种工作者培育适应不同区域玉米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27-730
采用光合生产潜力乘以温度订正函数的估算模式,对2011年山西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全年光温生产潜力为2.13×104~3.00×104kg/hm2,其中,6—7月份较大;实际生产力只占光温生产潜力的15%左右。山西省实际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可通过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采用新技术从而实现作物的进一步增产。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不同光温反应型与生态育种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相似文献   

6.
7.
国家尺度上基于地形因子的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产潜力值不能反应出光温条件在县内的异质性,从而使分等结果不能准确描述耕地质量的差异性。论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从地形对于光照、温度和降水等与生产潜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具有严重关联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寻找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利用地形因子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由于生产潜力是以国家级尺度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为了保证修正后生产潜力值的可比性,在国家级尺度上开展修正,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为计算地形因子的数据来源,首先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坡度、坡向、海拔与生产潜力做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其次利用回归方程、县内平均地形因子值、平均生产潜力值和待修正区的地形因子值得出生产潜力修正公式;最后以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为权重,将单因子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综合修正生产潜力值。【结果】以目前农用地分等中正在使用的生产潜力值和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因子做回归分析,其中,参与修正光温生产潜力的样点共3 779个,参与修正气候生产潜力的样点共2 765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8和0.0002,说明在国家级尺度上,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对坡度、坡向和生产潜力进行回归分析时,这两者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过小,故暂不列为修正生产潜力的因子;海拔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835,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721,说明海拔与生产潜力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海拔与生产潜力的回归方程得出,海拔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479,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095。论文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与海拔的趋势相同,体现出地势差异对光温条件的影响,并且海拔偏离县平均海拔越大的地区,生产潜力修正后偏离潜力的平均值越多。【结论】国家尺度范围内,海拔对于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海拔对于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而坡度、坡向在该尺度内与生产潜力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数据的限制,论文旨在侧重数学模型方法和修正思想的论述,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研究中可探索利用国家级控制可比性、分区域利用更加精细的数据进行局部修正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坡度、坡向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温反应特性的春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黑龙江省春小麦光温反应特性与产量稳定性的关系,对本省小麦四种主要光温反应型8个品种(系)进行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光敏型品种的稳定性好于光钝型品种;温钝型品种的稳定性好于温敏型品种,并指出本省春小麦品种产量的稳定性首先取决于感光性强弱,其次是感温性强弱。四种光温反应型品种产量稳定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光敏温钝型〉光敏温敏型〉光钝温钝型〉光钝温敏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评价芮城县农业气候的光热资源和各种种植方式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并在综合分析各乡村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得出芮城县各种地理分区的种植形式为:河谷区两茬平播,平川区两茬平播兼套播,半山区一年一熟兼套播,山区一年一熟兼倒茬。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及其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松嫩平原1951-2005年3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度、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机制法,计算了松嫩平原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MAPGIS、SAS的支持下,探讨了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建立了气候因子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旱地春小麦产量对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制定合理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生育阶段温度与旱地春小麦产量间的关联性,确定影响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生育阶段。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条件下春小麦的产量,通过二次多项回归分析、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方法研究旱地春小麦产量对不同生育阶段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1)APSIM模型对模拟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播种期旱地春小麦的产量和生育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模拟产量和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值分别为39.95kg·hm-1和2.78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值分别为1.55%和1.87%,模型有效性指数(ME)平均值分别为0.73和0.83;(2)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增幅各不相同,播种—出苗、出苗—分蘖、分蘖—拔节、拔节—孕穗、孕穗—开花、开花—灌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产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比较了八个不同类型的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小麦的叶片、鞘、茎、穗部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是存在差异的.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运转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从而导致这8个小麦品种的最终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新春15号产量最高,其次为新春12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新春6号、98-8、新春13号、Y-20,且分别高出20.83;、24.38;、30.38;、32.60;、34.11;、34.75;和37.11;.通过对于物质变化动态和转运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强筋类春小麦相对于其他类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较低,但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存在.而中筋、中强筋、弱筋类春小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或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春麦区小麦产量的影响,对4个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连续6a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容重及株高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小麦生育期间降水分布不均,拔节期降水量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同时气候的变化对穗粒数影响较大,可通过提高穗粒数才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积温和产量趋势均上升,气候变暖对开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利大于弊,小麦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棉花、玉米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有利于棉花、玉米产量增加。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及含水量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春小麦克丰12,结合气候条件分析研究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和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个土壤类型产量水平为沙壤质黑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产量分别为6 633.6、5305.8和5 261.4 kg.hm-2。这是因为哈尔滨地区沙壤质黑土土壤含水量适宜小麦生长,有效利用肥力,产量较高;克山农场试验区淋溶黑钙土超出小麦生长适宜土壤含水量、牙克石试验区草甸黑钙土低于适宜土壤含水量,均未能有效利用肥力,未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措施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产上推广的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产量偏低的不良性状,设置不同密度、肥料水平试验,以期在保证津强1号品质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追肥处理中,以每667m 240万基本苗,拔节期追施尿素15kg,抽穗扬花期追施尿素5kg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69.45kg;密度处理对品质指标无影响;各种追肥结果在品质指标中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状况,并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气候变化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气温及降水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高原植被好的区域气温变化小,但降水变化大,该地区近些年气温变化小,且气温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但还是有一些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青藏高原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作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四种统计方法分析表明:本区中肥地春小麦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粒重,各成产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互相制约和增进效应。增产途径应以增苗增穗为主,兼顾穗数与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其适宜基本苗范围为12.56~30.84万/666.7m2,适宜收获穗数范围为18.28~30.84万/666.7m2,并提出合理的产量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