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所用性成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亲鱼为野生捕获。对其进行人工繁殖,并观察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9.31~12.80℃,受精卵历经408 h出膜,所需积温为193.35℃.d,初孵仔鱼体长为(9.64±1.03)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26个时期。刚出膜的仔鱼体色透明,肌节明显,无游泳能力,出膜第5天体表出现大量黑色素,12 d后卵黄囊开始消失,46 d的仔鱼各鳍条与幼鱼相似,出现幼鲑斑。通过探讨水温、溶氧和水质等对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影响,建议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的水温不宜超过14℃,最适宜水温应控制在6~10℃;孵化水体DO应在6.00~8.55 mg/L,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将会导致发育迟缓、坏死或是出膜幼苗畸形。本研究旨在为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20092012年于陕西省陇县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秦岭细鳞鲑样本397尾。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秦岭细鳞鲑鳞片上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形; 研究样本的年龄共分为5个年龄组, 其中以13龄为主, 约占85.64%; 体长(L, mm)和鳞径(R, mm)具有显著的相关性(L= -5.83R2 + 208.06R + 34.99, r2=0.88);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 Lt=729.38[1-e-0.08(t+0.5)], Wt=        6 288.74·[1-e-0.08(t+0.5)]2.968 1, 雌雄个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 生长系数为0.08, 拐点年龄为13.10 , 对应的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483.66 mm1 857.86 g。结论认为, 秦岭细鳞属生长缓慢型鱼类, 在所调查的保护区中秦岭细鳞鲑显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在制定资源保护策略时, 应考虑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来扩大自然种群数量, 增强种群的自然调节能力, 恢复种群数量。本研究旨在了解秦岭细鳞鲑的生长规律, 为秦岭细鳞鲑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4.
《水产养殖》2014,(2):50-50
<正>2013年12月,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在太白县石头河一级支流白云峡水域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标记增殖放流试验。试验利用芯片追踪放流后苗种在野外的生长情况,这在陕西省尚属首次。据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放流秦岭细鳞鲑苗种310尾,全部采用PIT芯片进行标记,苗种的放流时间、放流时的身体情况以及体长、体重、联系方式等数据都将记录在芯片上。无论这条苗种游到何方,身体里的芯片都将记录它的资料。芯片也就成了这条苗种的身份证,便于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及时跟踪掌握放流苗种的生长繁育情况,回捕了解苗种在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估算统计种群数量。从而为下一步开展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薛成杰 《中国水产》2011,(10):32-33
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陆封型冷水鱼类,是一名贵的水生种质资源。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清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  相似文献   

6.
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个体生物学参数及个体小型化现象,为该鱼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于1991年8月、1992年11月,对秦岭黑河流域秦岭细鳞鲑进行了两次调查,采集到样本178尾,对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体长为48~290 mm,体重为3~475 g,50 g以下个体占比达75.84%。体长(L)-体重(W)关系式为:W=3×10-5L2.9105,R2=0.982,雌雄性比为1:1.44。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雌、雄秦岭细鳞鲑的肥满度、比肠长、脏体比、腹腔脂肪指数等4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与2014年相同流域的秦岭细鳞鲑数据比对后发现,平均体重和100 g以下个体所占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现有关于秦岭细鳞鲑个体小型化的报道,认为秦岭细鳞鲑个体小型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陕西秦岭细鳞鲑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黑河群体和湑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河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8%,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78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520;湑水河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3.4%,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52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214。黑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495,遗传距离为0.0664;湑水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549,遗传距离为0.0556;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2。  相似文献   

8.
马克勤  马颖琪 《河北渔业》2011,(11):37-38,60
为实现秦岭细鳞鲑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阐述了张家川县秦岭细鳞鲑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制约养殖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保护细鳞鲑资源、促进资源恢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次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实验属国内首次获得成功,主要通过野外采捕秦岭细鳞鲑亲本、池塘产前培育、人工采集精卵、室内干法受精、孵化槽流水孵化等措施,获得受精卵2850粒,孵化出仔鱼2451尾,发眼率90.8%,仔鱼孵化率86%。描述了孵化各期所需时间和温度,在7~11℃时,孵化时间约为58天。从受精卵开始孵化,达到发眼所需累积温度220℃.d,达到出膜所需累积温度336.5℃.d,达到仔鱼卵黄囊消失所需累积温度484℃.d。  相似文献   

10.
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陆封型冷水鱼类,是一个名贵的水生种质资源,仅分布在秦岭地区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渭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山涧溪流之中,1998年被列人国家II级野生保护动物(易危),由于环境破坏、滥捕等因素,导致秦岭细鳞鲑资源急剧衰退,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人工繁殖技术,采捕图们江野生细鳞鲑幼鱼,经人工培育至性成熟,连续4年进行人工繁殖。繁殖水温6~13℃,亲鱼4+龄以上;采用2.5 μg LHRH-A2 + 2.5 mg DOM一次性催产,可以达到预期催产效果。催产率、发眼率、孵化率、亲鱼产后成活率分别达到90%、95%、89%、95%。根据80尾卵巢发育至Ⅴ期、平均体质量(1165.11±500.30) g细鳞鲑样本分析,其绝对怀卵量为(3195.61±1430.04)粒,相对怀卵量(2.72±0.17)粒/g,成熟系数(13.54±1.14)%。绝对怀卵量(F)与年龄和体质量(W)密切相关,与体质量呈线性关系,拟合关系式为F=2.843W-120.43,R2=0.9754。减少检查次数、采用药物麻醉、产后药物处理可以避免造成亲鱼受伤及应激反应,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成熟卵受精后20min,在26℃下处理20min,获三倍体细鳞鲑幼鱼。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饲养在210cm×50cm×45cm(水深60cm)的玻璃钢水槽内,每槽30尾,每种倍性鱼类设3个平行,水温8~10℃下常规养殖90d后,测定试验鱼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日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P<0.05),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肥满度、饲料系数和存活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指数增长相关,均为异速生长。两者的特定生长率随体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生长特性优于二倍体,可示范养殖、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8~16.8℃泉水,进行细鳞鱼工厂化流水养殖,12、24、30月龄的体重分别可以达到60.53±27.60g、323.37±74.61g和735.83±164.80g。要达到500g上市规格,需要24~28个月。1龄鱼生长比较缓慢,2、3龄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在20~55%之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2.8~16.8℃泉水,进行细鳞鱼工厂化流水养殖,12、24、30月龄的体重分别可以达到60.53±27.60g、323.37±74.61g和735.83±164.80g。要达到500g上市规格,需要24~28个月。1龄鱼生长比较缓慢,2、3龄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在20~55%之间。  相似文献   

15.
尖吻和钝吻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精子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激活剂中尖吻细鳞鱼的精子激活率,都显著好于钝吻的;在水和BSS溶液中尖吻细鳞鱼的精子寿命显著高于钝吻的(P〉0.05);用BSS激活的尖吻细鳞鱼精子的强烈运动时间显著长于钝吻的(P〉0.05)。在不同条件下尖吻细鳞鱼精子的保存时间要长于钝吻的。在4℃条件下保存的精液,尖吻的是钝吻的约3倍;室温下(14℃)精液原浆保存,尖吻的是钝吻的近2倍。  相似文献   

16.
细鳞鱼稚、幼鱼在流水池塘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地下涌泉(7.0~18.0℃)流水池塘中养殖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研究1龄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6日龄细鳞鱼经352d培育后,体长从(2.25±0.13)cm增至(18.59±1.62)cm,体质量从(0.093±0.027)g增至(116.803±33.263)g;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W=0.0084L~(3.2467)(R~2=0.9919),b值近似于3,属于生长匀速型;体长(L)与日龄(d)表现为线性相关:L=0.0491d+1.1458(R~2=0.9931);体质量(W)与日龄(d)表现为指数相关:W=0.1731e~(0.0199d)(R~2=0.9401)。  相似文献   

17.
细鳞鱼的卵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发育生物学—卵黄发生角度,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卵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鳞鱼的卵黄发生主要集中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完成,可分为4个特征时期:初级生长期,皮质泡期,卵黄积累期,卵黄积累完成期。当卵母细胞进入初级生长早期,卵子发生特征物——类核周体出现;进入皮质泡期,其主要特征是皮质泡、卵黄外膜和巴尔比亚尼体结构;处于卵黄积累期,位于其外周细胞质附近会出现卵黄颗粒;进入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颗粒不断融合增大,占据细胞绝大部分。以上结果为细鳞鱼的卵巢发育分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其发育的规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指导细鳞鱼的人工繁殖、选育种工作及野生群体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捕的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鳞鱼可量比例性状为:全长/体长1.13±0.02,体长/体高4.86±0.30,体长/头长4.41±0.19,体长/尾柄长6.94±0.72,体长/尾柄高12.53±0.59,尾柄长/尾柄高1.82±0.17,头长/吻长3.36±0.31,头长/眼径5.41±0.52,头长/眼间距2.89±0.26;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II,11~13,胸鳍鳍式:I,15~19,腹鳍鳍式:I,9~12,臀鳍鳍式:II,10~14,侧线鳞:108~163,侧线上鳞:24~37,侧线下鳞:23~36,第一鳃弓鳃耙数:15~29,脊椎骨:57~61,肋骨:28~31,幽门垂:70~121。绝对繁殖力2823.25±1237.01,相对繁殖力3.20±1.79。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16±0.5)℃下,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体质量(35.8±9.6)g的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鳃和肝脏的急性毒性,铜离子浓度为24h半致死浓度(LC_(50))的1/4倍、1/2倍,及1倍。结果表明:铜胁迫初期细鳞鲑幼鱼的鳃充血而颜色而变暗,后期鳃血管和细胞病变,颜色变浅。鳃丝先弯曲,然后溃烂,最后脱落;肝脏出血、肿大,切片显示肝脏细胞空泡化,后期可以看到坏死的细胞核。铜离子对细鳞鲑幼鱼的鳃和肝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是铜急性中毒致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乌苏里江二种细鳞鱼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尖吻细鳞Brachymystax lenok和钝吻细鳞B.tumensis在吻的形状上和鳃耙数上有很大差异。尖吻细鳞有长而肉厚的吻,上颌突出明显,口半下位,上颌骨较短,延伸到眼径垂直中线前;钝吻细鳞上颌不突出,口端位,上颌骨较长,延伸到眼径垂直中线或中线后。尖吻细鳞的鳃耙数在26—30;钝吻细鳞的鳃耙数在19—23。尖吻细鳞在头后部、体侧、背鳍、脂鳍有相对密而大的黑色斑点,但颜色较暗;钝吻细鳞在同样位置上的黑色斑点稀而小,非常清晰;但在幼鱼阶段二种鱼的斑点很难区分。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的平均值,二种鱼的差异显著,但个体值间相互有交叉。生长速度:尖吻>钝吻;绝对生殖力:尖吻>钝吻;相对生殖力:钝吻>尖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