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村庄景观设计改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之一,重点聚焦村容村貌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综合产业提升等重点环节。本研究揭示了村庄空间各类要素与村民生产、生态、生活间的紧密联系。在研讨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景观设计改造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泰宁县大龙乡张地村村庄的地域问题和乡村振兴的运作现状,并结合该地的人居条件与村庄功能评估振兴以及介入景观优化策略的可能性,从居住要素、山水要素和产业要素层面分区改造,打造路口景观、道路景观、茶园景观、池塘景观和标识景观等5个特色景观改造板块,为今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和景观提升改造提供可行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3.
周玉 《技术与市场》2022,(8):181-183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完成提供极大的助力。从困扰乡村旅游的现实痛点出发,提出了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对目标客户进行清楚定位、突出核心吸引物、促使交通“双循环”更加顺畅以及完善配套设施等助力我国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铎权  蔡如 《广东园林》2021,43(2):14-17
远郊村数量较多且占地面积大,加快远郊型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探讨广佛地区远郊村与城边村的发展条件差异,界定远郊型村庄概念,并以佛山市海丰村为例,总结其存在人口结构失衡、产业模式单一、景观资源单一等问题。并基于乡村产业和生态振兴的目标导向,提出两大规划策略:重塑乡村空间结构及乡土植物景观,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主题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相似文献   

5.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梳理新兴县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现状。以新兴县六祖镇水湄村为例,阐述了水湄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文化资源利用不足,乡村特色体验景观缺乏和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问题。通过对水湄村文化、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提出以"红色文化参观、民俗风情体验、田园风光游览"三线并行的景观设计文化策略,形成以体验为导向,"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期望打造全域背景下六祖镇差异化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根据插箭岭村的空间物理分布实施了总体结构布局,建立了一套“一心一轴,三片区”的设计方案。基于其文化旅游资源与基础设计建立了特色村庄架构,并从建筑与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设计手法以及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最后据其地域文化特征对核心景观进行了设计与重塑。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有效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在概述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千金镇乡村景观类别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千金镇乡村景观存在农业生产景观衰退、自然景观利用不足和聚落景观布局混乱等问题。围绕公共景观、植物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地方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设计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开发与设计,旨在提升景观环境质量和品质,使环境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的综合效益。通过CNKI数据库整理2012~2022年乡村景观设计研究论文,借助CiteSpace对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时间线程等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以探求近10年我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发展进程及未来研究的趋势和可能性。结果发现:关于乡村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较多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关于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的内容主要为规划设计、乡村景观、乡村振兴等方面;早期研究侧重于关注乡村景观特色、乡村聚落及生态环境的研究,2020年以后乡村景观设计规划逐渐由政策驱动开始转向内化实践,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等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庄景区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纵深推进村庄景区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的开展,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产品,催生乡村与旅游之间的化学反应,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到提升的队伍中,真正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增强全域旅游竞争力。以武汉江夏区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为例分析了五里界乡村旅游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的特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景观等,以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乡村景观生态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和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等研究居多。此外,运用3S技术和模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国内外应用重点。而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人居环境安全,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的推进改变了乡村风貌,尤其是作为乡村景观门面的村口公共空间景观.乡村村口景观空间形式多样,但在地域文化上的挖掘与传承体现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展现地域文化,通过单元式空间组合法,将村口公共空间划分为数个文化功能单元,再用休闲步道将空间单元连通整合,打造富含地域文化特征的村口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吴川蛤岭村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从规划设计原则、总体布局与景观规划、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以乡村旅游为契机,通过对环境的适当改造及特色景观资源的整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创建多样化景观,营造集生态、景观、旅游于一体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休闲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的景观特征与状况,该文以广西省北流镇鸭埌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模型.结合鸭埌村的现状条件,选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民风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方面1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鸭埌文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安阳市宗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构建以1个目标层、4个项目层、10个因素层和22个指标层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康养旅游视角下近郊型乡村景观的重要景观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养旅游视角下,聚落景观和自然景观在近郊型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优先级较高,其次为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影响近郊型乡村景观的3项重要因子分别为:聚落景观清洁度、植物季相变化、基础设施完善性;宗村乡村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050 7,评级为“良”。对村庄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对具有季相变化和康养功能植物的运用力度,注重驳岸与植物的结合,增加康养活动场地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村振兴为落脚点,对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高效地向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区景观林建设是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从乡村旅游发展中景观林建设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观光旅游、康体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旅游和农业旅游等5个乡村旅游区景观林建设模式,列举千岛湖乡村旅游区景观林建设的应用实例,为乡村旅游区景观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村庄绿化覆盖率目标,村庄绿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开展村庄绿化调查,全面掌握村庄绿化情况,推进了乡村绿化美化、促进提升村容村貌。文章就辽宁省村庄绿化调查技术进行探讨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踏查的方法对北流镇鸭埌村乡村水系现状进行调查,对村庄传统排水系统、水系空间景观质量、水文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修复村庄传统水循环系统;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三水”资源化利用;植物净化,建设生态景观驳岸;挖掘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等规划理念和改善措施,为全域乡村水系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略居民的情感需求,乡村景观出现都市化、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以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四龙庙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居民访谈等形式,提取该村乡愁景观载体元素,构建乡愁景观载体元素体系。以牛心柿、农具等乡愁景观元素为载体,对四龙庙村进行景观提升,希望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