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传统村落景观是社会的经济和自然达到协调统一而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通过对绍兴传统村落的考察,研究了其村落布局,建筑和庭院空间,植物景观,水系景观要素。且在村落选址布局景观营造过程中,融入宗族文化,体现了绍兴"天人合一、耕读写意、依山傍水"的村落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营造村落景观水系的基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落水系空间面临着景观趋同、格局破坏等环境危机,亟待营建可持续的村落景观水系。本文归纳出福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的3个子循环系统:山水格局水循环系统、街巷-农田水循环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水循环系统。对三溪村的3个子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各子系统与其水系景观构成要素的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文化性、景观性、社会生态性的宜居村落水系景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化背景对传统村落人文特色与地域景观的保留及延续提出了 新要求 。 以浙江省丽水市高坪乡箍桶丘 村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箍桶丘村景观基因指标体系 ,识别村落景观基因特征 ,并针对基因特征提出村落活化路径 。识别 结果显示:村落环境特征基因为"山水村田景”的自然式村落 ,环境资源丰富:布局特征基因中聚落形态和街巷布局方式多 样 ,需进 一步梳理:建筑特征基因反映明清建筑与建筑平面形态特征保留较好 ,整体村落风貌遭受侵蚀:文化特征基因仍有 延续 ,需继续挖掘突出 。 因此 ,对箍桶丘村活化提出四条路径:利用环境 ,协同资源:激活聚落 ,喜溢邻里:重塑立面 ,风貌管 控:延续经典 ,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4.
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滨水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的习性,喜欢看水、近水和傍水,因此,滨水区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而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中,更可以在景观中添加人文气息,提升滨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分析了结合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的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多以自然环境为主、并拥有特殊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根据传统村落研究背景,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概述,将其构成要素分为景观生态要素和设计学要素两大类,探讨了辽西传统村落的景观构成要素,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运江古镇为例,从景观空间、历史人文、自然生境三个视角探讨了传统村落旅游区景观空间的激活和历史风貌的恢复,并从"环岛生境修复"、"地域文化修复"和"社会机能修复"三个层面建立了基于空间修复理念的岛屿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策略,试图探索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并能付诸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琼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琼北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产业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再从微观层面探讨水体、地形和气候因素对琼北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可分为4个聚集片区;琼北传统村落的宏观分布与水系、高程、坡度等因素关联紧密,与坡向关联稍弱,主要分布在河流周边,以及高程较低、坡度较缓的区域;琼北传统村落微观形态大体可分为散点型、线型、树型和整饬型4类,水体、地形和气候对其微观单元空间形态构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绿道是通过串联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后形成的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景观空间。北京绿道在北京市生态网络中起重要作用,滨水绿道是其重要组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傍水而居,树木因水而生,绿道线性、连续的特征与河流线性形态契合较好,利于凸显滨水景观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的特点,认为居住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一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性不强、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滨水植物没有层次性、景观营造不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从水系平面设计、护岸设计、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水系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城市与水之间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以山西临猗南城新区中央水系景观规划为例,通过项目背景介绍、场地和环境认知、总体定位和方案特色研究,重点论述如何将城市水系景观中的生态打造与文化赋予相结合,强调自然与城市相融互生的新型城市滨水景观营建.  相似文献   

13.
生态驳岸设计:创造城市特色空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中自然囡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又是环境最敏感、脆弱的地带。全面保护和恢复滨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剖造与自然相协调的城市滨水空问,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就能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乡村景观空间是乡村住居环境的空间表达形式,受地域自然气候与本土文化的双重的影响。从海南乡村景观空间的类型、组成要素、空间布局、规模等方面调查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表象特征,由此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建构的思想渊源,探讨海南现代住居空间设计基本原则,倡导将更多海南传统地域特色融入当代景观空间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许秀娟 《绿色科技》2023,(21):22-27
以传统村落连州市丰阳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遗存最具识别性的建筑、水系、布局入手,分析了景观基因中蕴含的主导、传承、归因、依附、尺度、意象等遗传信息,并探索了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与表达路径。结果表明:丰阳村的景观基因遗传信息依附于背山面水的村落朝向、条块状的整体布局形态、雕梁画栋的祠堂、精巧绝伦的古庙、半月形的水塘等,共同造就了丰阳的整体意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丰阳村景观基因“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信息网络”的旅游规划,以信息点串联形成商贾街巷文化体验廊道、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体验廊道、生态自然景观体验廊道、宗族文化体验廊道,以廊道交错构成网络,以期为丰阳村、岭南传统村落乃至全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并识别提取其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传统聚落的地域景观特质。旨在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并为大研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景观基因理论为指导,选取丽江大研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两方面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与提取方法,将大研古镇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识别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质。【结果】大研古镇的物质形态基因可从环境特征、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官府衙署4个角度考量,文化承载基因可以从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宗教信仰、曲艺舞蹈、节庆习俗5个角度考量。然后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识别提取结果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凝聚了古镇的文化精髓,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是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木府、四方街、三眼井与桥市空间是依附于纳西文化而存在的附着基因,并对大研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起到补充作用;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与顺水布街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是混合基因;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三朵节"是大研古镇的变异基因。【结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形成及演变,是其权利机制与文化演变的体现。通过提取与识别大研古镇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可揭示与凝练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聚落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表达一直是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是破解当前城市园林"千园一面"的方向。以颍上滨河公园景观营造为例,解析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域特征和当地文化传承,从设计理念的形成和表达方式上,探索了地方自然文化要素和地方人文文化要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表里相合、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铭怡  付晖  许先升 《广东园林》2021,43(6):17-23,40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