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藏布曲泥石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晓峰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3):27-30,36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地带,为构造活动强烈、山地上升和河流下切速率较快的地区,流域相对高差在400~1500m左右,主谷比降在2°~35°,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历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第四纪冰川,冰缘及地表风化作用,形成有多种类型的大量松散沉积物,提供了泥石流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泥石流爆发高峰期7~8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在时段降水分布中,10min降水量,在羊八井为6.2mm,拉萨为7.6mm,10min降水量可占30min降水量的72%~81%,显示了高山带降水强度较大的特点。即该区降水雨强度十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  相似文献   

2.
川藏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暴发频敏,断道阻车严重。该文首先论述了川藏公路和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区域活动特征,并例举了若干典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及危害状况。进而在综合分析泥石流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泥石流灾害的整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川藏公路南线泥石流坝溃决洪水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由于区域地质地貌和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近几十年来曾多次发生泥石流堵溃事件,坝体溃决所产生的洪水给下游造成了灾难性破坏.根据13组室内泥石流坝溃决模型试验对洪水流量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对流量影响最大的是堵塞坝的溃决形式,即重力再启动形式的溃决洪峰流量最大,水力再启动次之,冲刷型溃决最小;溃坝洪水洪峰流量与上游来水量流量成正比关系.溃决过程中的洪峰位置出现在库区水下泄30%~50%的时候;不论哪种形式溃决,洪峰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整个洪水历时的1/3处.该研究可以为泥石流坝溃决洪水预测和下游综合避险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涅如藏布流域可分为自然生态保护区、草地农业系统建设区和高效农林复合系统建设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应以封禁为主,并进行必要的生态移民;在草地农业系统区应通过合理调整畜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在高效农林复合系统区应强化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土地用养制度和灌木防护林体系。预测了涅如藏布流域的治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藏美曲藏布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冻融侵蚀、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分布范围广、危害重、治理难度大。根据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水土保持类型区,即流域上游高原预防保护区、流域中游河谷生态修复区、流域下游宽谷盆地综合治理区,并针对各分区特点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以期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为西藏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螺沟景区典型泥石流流域地貌特征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螺沟景区泥石流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生命安全、景区公路和旅游设施以及景区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到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查明景区内泥石流沟分布的基础上,对景区内泥石流流域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景区内泥石流流域地貌的演化模式,采用面积-高程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流域地貌所处的发育阶段进行判别,发现景区内泥石流沟主沟长度和流域面积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并且所有泥石流沟现正处于壮年期或壮年偏幼期发育阶段;最后提出了景区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晚更新世小江流域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沉积物作为晚更新世一种特殊沉积类型,是在特定的地质过程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泥石流沉积成为晚更新世小江流域主要的沉积类型,本文在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小江流域蒋家沟附近晚更新世不同时段泥石流沉积剖面沉积特征、化学元素及可溶盐成分的富集规律、CaCO3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及植物花粉组合特征后发现,自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沉积物基质中可溶性盐在增多,花粉从以木本为主转变为草本为主,同时泥石流沉积层有变薄的趋势,反映了随气候变冷,泥石流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唐川  段金凡 《山地研究》1991,9(3):179-184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响该区土壤侵蚀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清水河流域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川藏公路山地灾害特征及对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自东向西穿越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3大山系,翻越觉巴山、东达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6座大山;跨越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4大水系.由于公路沿线特定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频频发生多种山地灾害,川藏公路导致经常断道,造成严重损失.其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山崩滑坡、路基水毁以及溜砂,长期以来危害桥梁,损坏路基,该线每年因山地灾害中断行车少则3个月,多则超过半年,严重影响和困扰藏东南的公路交通和地方经济发展.在交通部和西藏交通厅高度重视下,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施科教振兴交通,为西部大开发不断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扎墨公路沿线泥石流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为泥石流灾害的安全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9—2015年进行的多次野外调查为基础,通过成因分析与案例研究,探讨地带性因素对扎墨公路沿线泥石流的分布、成因类型以及泥石流体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总结泥石流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结果]扎墨公路以东西向延伸的岗日嘎布山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北段穿过5个垂直带谱,南段穿过8个垂直带谱。泥石流的分布密度与暴发频率随着海拔的降低呈现出低、高、低的特征;成因类型由冰面湖溃决型、冰川型、融水降雨型泥石流逐渐过渡到降雨型泥石流;泥石流流体性质从泥流、水石流、稀性泥石流、亚黏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逐渐过渡,容重依次增大。[结论]随着公路沿线垂直带由Ⅰ带降低到Ⅷ带,泥石流的分布、成因类型和流体性质,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带性分异特征在南段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西藏那昌公路滑坡和泥石流病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那昌公路线路大致以东西向展布在藏东南大拐 北部,历次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分布有规模不一的滑坡,崩塌,岩屑堆,古冰川和泥石流堆积,这些堆积体因修建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切和工挖,在地形,河流,降水等条件下,不断发生新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害。与公路有关的主要危害类型有:间歇错落型滑坡和多级牵引式滑坡;雨洪型泥石流,滑坡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这些都极大地危害着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是泥石流发育及其活动的基础,把握孕灾环境和流域形态特征对开展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白龙江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降水等方面研究了流域泥石流的孕灾环境特征,探讨了各因子与泥石流分布的耦合关系。针对白龙江干流250条泥石流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流域面积、主沟长和相对高差等重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干流泥石流的流域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巴公路奥依塔克-布伦口段高寒山区泥石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高寒山区泥石流的空间发育特征,进而分析泥石流的诱发机制及危害程度。[方法]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中巴公路"三高"(高寒、高海拔、高烈度)地区泥石流分布特征、诱发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该区晚近构造活跃,岩体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再加上地处高寒山区,受气候影响,岩体冻融剥落,从而为泥石流的爆发创造物源条件。此外,天山独特的构造特征,山顶存在数百米厚的砂卵石层,保证了物源的补给速率。同时,高陡的地形提供了足够的运动势能,从而集中降水和融雪作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直接诱因,散粒体因侵蚀揭底、坍塌堵塞、溃决形成泥石流。[结论]高寒山区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水力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较普通降雨型泥石流有较大差异,高寒山区泥石流具有明显的高原特性,在物源、水源和地形条件上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05—2008年浙江省对全省48个山区县市的泥石流进行了全面调查及评价,查明有42个山区县市共发育过486处泥石流,其中沟谷泥石流347条,坡面泥石流139处。并对泥石流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泥石流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等类型特征。在分布上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规律有沿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呈带状分布特点。在降水上受梅雨及台风交替控制,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6.
西藏古乡沟堆积扇泥石流输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对不同规模的水石流、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在堆积扇上输沙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泥石流在堆积扇上表现出不同输移、冲淤、含沙量演变特征 ,在堆积扇不同部位泥石流输沙特征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泥石流危险性,为泥石流多发地区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单一赋权法确定权重的缺陷,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中巴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主观和客观权重,再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以中巴公路沿线重点单沟泥石流为例,选取爆发规模、爆发频率、主沟长度、流域切割密度、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纵坡、24h最大降雨量、松散堆积物厚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10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获取泥石流现场调查数据后,依据上述方法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将计算结果与集对分析方法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属于中度危险的沟谷只有5条,占25%,说明该地区大部分泥石流危险性偏高。[结论]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趋势与泥石流侵蚀输沙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分析降水趋势,研究了1950s~1990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年降水变化以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M—K检验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95%的置信度)。该特点与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在90年代出现的侵蚀输沙量的大量增加有相当紧密的关系。1990S比1965-1989年期间平均每年泥石流要多侵蚀输沙91万m^3。  相似文献   

19.
运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分析降水趋势,研究了1950 s~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 s长江上游小江流域年降水变化以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M-K检验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95%的置信度)。该特点与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在90年代出现的侵蚀输沙量的大量增加有相当紧密的关系。1990 s比1965~1989年期间平均每年泥石流要多侵蚀输沙91万m3。  相似文献   

20.
浑水沟流域的泥石流及其治理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浑水沟是大盈江流域一条暴发频度最高、最典型、危害最大的粘性泥石流沟,治理前,年暴发泥石流50余次,每年向大盈江输送泥沙120~150万m~3,流域年侵蚀模数达50万t/km~2。流域内的水源条件和土质条件以及地形陡峻,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过综合整治,浑水沟内拦蓄泥沙400万m~3,稳定了大部分滑坡,使泥石流年暴发次数减少为3~4次,年输沙量减少为4.6万m~3。治理后的浑水沟,森林覆盖率已达78%,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人工林木材蓄积量达2.45万m~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