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地理株研究Ⅰ.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分离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福建和上海等省(市)10个地区的鸡场及美国的球虫病疫苗中获得了11株纯种球虫。根据下列特征:(1)卵囊的大小、形态和颜色;(2)孢子囊的大小和形态;(3)形状指数(卵囊长宽之比);(4)虫体肠道中的寄生区;(5)肉眼病变的性质;(6)最早孢子发育时间;(7)最短的潜在期,对这11株纯种球虫作了鉴定。结果表明,11株纯种球虫均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 Tyzzer,1929)地理株。应用SPSS软件系统,对各株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1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美国株与国内各株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和攻虫剂量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早熟株和母株200、400、600、800、1000、2000个/羽免疫组攻虫后的增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个/羽免疫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均达90%以上,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早熟株200、4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每只鸡免疫200或400个孢子化卵囊均可诱发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考虑以200个孢子化卵囊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3.
巨型艾美耳球虫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对巨型艾美耳球虫长春株的分离鉴定。主要鉴定指标如下:虫体寄生于小肠中段的空肠与回肠,配子体寄生于上皮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管充血、黄染、臌气,粘液性稀便以及肠粘膜针尖大小出血点。卵囊大小为31.5±0.26×23.1±0.15微米。最大裂殖体为9.2微米,潜隐期126±0.15小时,卵囊最短孢子发育时间为28小时。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9):75-78
筛选出与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山东分离株(Msd)免疫原性差异大的早熟弱毒株,为研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高效多价鸡球虫疫苗提供理论依据。4日龄雏鸡免疫E.maxima山东分离早熟株(PMsd),免疫后7 d分别攻击E.maxima Msd、上海分离株(Msh)、北京分离株(Mbj)、山西分离株(Msx);14日龄雏鸡分别免疫E.maxima Mbj和Msx,免疫后7 d,Mbj免疫组分别攻击Msh和Msx,Msx免疫组分别攻击Msh和Mbj。免疫PMsd攻击Msd组鸡只达到良好的免疫保护,而免疫PMsd攻击Msx组鸡只除病变记分减少率(28.6%)高于Mbj组(23.8%)外,相对增重率(74.3%)、卵囊减少率(9.7%)、抗球虫指数(159.3)均低于其他各组;免疫Msx攻击Mbj和Msh组鸡只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相对增重率均大于免疫Mbj攻击Msx和Msh组。4种不同地理株的巨型艾美耳球虫中,Msx与Msd的免疫原性差异最大,且较Mbj更为广谱。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杂志》2019,(1)
为确定使雏鸡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最小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早熟株接种量,分别于4日龄对免疫攻毒组以不同剂量进行首免,11日龄以首免2倍剂量对二次免疫攻毒组鸡进行二免。一次或二次免疫后7 d或10 d用同源亲本株进行攻毒,检测免疫攻毒鸡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一次免疫剂量≥400个孢子化卵囊/只或两次免疫的一免剂量和二免剂量≥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200个孢子化卵囊/只时,各免疫攻毒鸡的相对增重率≥85%,RLS≥70%,卵囊减少率≥75%,相对保护率≥90%,ACI≥170,均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故将E.maxima早熟株的一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400个孢子化卵囊/只,两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一免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二免200个孢子化卵囊/只。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巨型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选用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盐霉素和拉沙洛西等8种抗球虫药进行鸡体试验,通过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ercent of optimum anticoccidial aetivity,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eduction of lesion scores,RLS)、相对卵囊产量(relative oocyst production,ROP)和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8种药物敏感;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盐霉素轻度敏感,对地克珠利、氯苯胍、二硝托胺、癸氧喹酯、尼卡巴嗪、马杜米星和拉沙洛西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对球虫早熟株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并观测其生物学特性,运用Jeffers创立的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E.maxima进行了早熟株选育,并比较了所获得的早熟株与母株在卵囊大小、繁殖能力、致病性、免疫保护力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经过17代早熟株选育,E.maxima的潜在期由母株的142 h缩短至107 h,缩短了35 h。早熟株卵囊的长、宽及大小均比母株小,且差异显著(P0.05);卵囊形状指数比母株的稍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早熟株的卵囊繁殖能力较母株的低,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接种后d6,较母株提前1 d。在同等剂量之下,早熟株的致病性低于母株,但免疫保护力和免疫原性与母株相当。早熟株的选育成功,为球虫早熟株弱毒疫苗的研制以及早熟株相关基因的筛选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地理株研究Ⅱ.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0.1×104、1×104、10×104个/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感染黄羽肉公雏,以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平均增重、病变记分和死亡率为判定指标,对11株E.maxima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虫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各病死鸡的肉眼病变基本相似.各感染组的增重(0.1×104组例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感染10×104个/只的剂量时,上海株增重最少,苏州株和龙岩株增重最多;扬州株的病变记分最大,苏州株和龙岩株的最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扬州株、连云港株、福州株、广州株和美国株引起鸡死亡,死亡率分别为20%、10%、10%、10%和10%.结论11个虫株均有致病性,扬州株和上海株的致病力较强,而苏州株和龙岩株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 Tyzzer,1929)是鸡的9种球虫之一,其显著特点是卵囊最大,且免疫原性最强。自1929年Tyzzer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自发现巨型艾美耳球虫以来,人们对其所进行的形态学、致病性、免疫原性、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该种球虫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2):67-69
本研究对3株鸡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福建株、上海株和广东株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其中广东株属于早熟株。将7日龄雏鸡分别免疫3株E.maxima孢子化卵囊,12 d后分别攻击相同剂量的同源及异源虫株孢子化卵囊,设不免疫攻虫对照组和不免疫不攻虫对照组,17d开始收集粪便直至无卵囊排出为止,每日计数卵囊,计算卵囊相对减少率。结果:雏鸡免疫后以同源虫株攻击,保护率均在98%以上,而雏鸡免疫后以异源虫株攻击,其交叉保护率在40.78%72.37%之间。提示:E.maxima对同源虫株的保护率明显高于对异源虫株的保护率,说明各分离株间抗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巨型艾美尔球虫感染对雏鸡肠道乳酸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取200只红羽肉杂雏鸡,饲喂至8日龄,随机分为3个球虫卵囊剂量感染组(0.5×105、1.0×105和2.0×105个/羽),并设对照组;于感染后1、3、5、7 d,各组分别处死雏鸡5只,测定小肠中段乳酸杆菌的定植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个试验组雏鸡肠道的乳酸杆菌定植数量均有降低。其中试验Ⅰ组,在感染后1、3 d,肠道乳酸杆菌定植数对数值分别为(5.46±0.14)和(5.57±0.14),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5、7 d后,分别为(5.71±0.45)和(5.80±0.52),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试验Ⅱ、Ⅲ组,在感染后1 d,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3、5、7 d,肠道乳酸杆菌定植数量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证明大剂量球虫感染可明显降低雏鸡小肠段乳酸杆菌的定植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常山、青蒿、黄连、大黄、黄芩、黄柏、黄芪、地榆、柴胡等中药组成的不同中药复方制剂预防鸡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效果,试验设阴性对照组(Ⅰ组)、阳性对照组(Ⅱ组)、中药预防Ⅲ组、中药预防Ⅳ组、中药预防Ⅴ组和中药预防Ⅵ组6个组。结果显示,6个组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46.65%、84.94%、46.81%、11.37%和30.77%,攻虫后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20%、10%、0、10%和0,肠道病变记分依次为0、2.4、1、1、1.2和0.8;抗球虫指数(ACI)6个组依次为200、80.25、161.94、121.81、86.67和97.17。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Ⅰ预防球虫病效果较好,其他组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该试验结果为中药复方制剂预防鸡球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为研究巨型艾美球虫NT株重组蛋白Gam82-Y和重组质粒pcDNA-gam8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及卵囊减少率等作为评价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中剂量重组蛋白佐剂组(0.5 mg-FCA)和中剂量重组蛋白组(0.5 mg)的免疫保护力均低于卵囊免疫组(p<0.05),但比其他各免疫组高(p<0.05);重组质粒(pcDNA-gam82)免疫组的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等方面与重组蛋白免疫组相同,两者均优于未免疫攻虫组(p<0.05),但仍未能够达到卵囊免疫组的免疫保护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四种兔艾美耳球虫卵囊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4种兔艾美耳球虫经口接种45日龄无球虫感染兔,接种剂量为l×104个卵囊/兔.感染后4 d~20 d,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每天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肠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多,为365.76×l06个,中型艾美耳球虫为317.26×106个、黄艾美耳球虫为304.36×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排卵量最少,为200.12×106个.大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6.5天有卵囊排出,第10.5天达到高峰(66.50×106个/只),占总量的33.23%;肠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3天达到高峰(138.40×106个/只),占总量的37.83%;黄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9天有卵囊排出,第11天达到高峰(102.80×106个/只),占总量的33.78%;中型艾美耳球虫在感染后第4.5天有卵囊排出,第6.5天达到高峰(167.8×106个/只),占总量的52.89%. 相似文献
18.
鸡体内用5mg/kg马杜霉素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敏感虫株和抗药虫株,比较裂殖生殖阶段超微结构的差异。敏感株型裂殖体体积变小,所生成裂殖子的数目变小,裂殖子膨胀,裂殖子间(带虫空泡内)微管膨胀,结构模糊,有髓鞘样结构出现;限制膜外突和细胞质分离形成空隙,膜结构模糊,有破损;细胞浆空泡化,出现附加体和髓鞘样结构;少数细胞核的外膜外突和内膜分离,有的部位的核膜模糊、破损。首次发现裂殖子顶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棒状体消失,微线数目减少或者消失;线粒体表现为形态改变,嵴脱落,内部形成空泡、膜状结构和髓鞘样结构,线粒体的嵴与长辆平行排列,且贯穿线粒体。抗药虫株没有发现异常变化。推理抗生素类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为破坏虫体结构和抑制虫体的生理机能两个方面;球虫对该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是基因突变和药物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