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延迟栽培几个调控因素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有关文献,总结了调控葡萄延迟栽培的几个重要因素,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是我国葡萄主产地之一,鲜食葡萄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设施葡萄栽培在国内起步最早,截至目前,辽宁省设施葡萄栽培的面积达5 667 hm2.设施栽培的特殊条件最有利于葡萄白粉病的发生,影响葡萄生长、坐果和果实发育,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寒性下降,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葡萄带来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利用保护地栽培葡萄,是实现葡萄周年供应的主要措施.露地栽培的早熟葡萄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而利用保护地栽培则可提早到6月上中旬采收,此时正值市场葡萄淡季,上市的葡萄销售价格高于露地栽培同品种的1~5倍.近年来,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果农,开始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但由于对温室葡萄的生长特性掌握不当,有些果农选用品种不当,影响了葡萄的熟期和产量.为了帮助果农正确掌握保护地栽培葡萄的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介绍几个适宜于保护地促早栽培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发展很快,至2009年全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达0673万hm2(101万亩),占全省葡萄面积1533万hm2(23万亩)的439%,为南方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2009年和2010年浙江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均遇寒潮袭击,不同程度发生冻害.两次冻害后笔者均及时进行调查,为今后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减轻和防止冻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葡萄保护地栽培就是在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事葡萄生产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我国保护地葡萄的栽培起步较晚,至今仅有20多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从1978年开始以延长生育期为目的,利用塑料大棚进行巨峰葡萄的栽培试验,使巨峰葡萄在当地安家落户.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自1979年开始以塑料大棚、温室和加温温室等为保护设施,在国内首次以促成和延迟为目的,对巨峰葡萄保护地栽培的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温室作为保护地栽培模式的一种,同时也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辽宁省营口、大连、鞍山等地迅速发展起来.但品种相对较少,以巨峰为主.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葡萄课题组于2001年从河北引进早艳、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粉红亚都蜜等几个葡萄品种进行温室栽培试验,现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核葡萄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珍果,发展无核葡萄栽培也是当前鲜食葡萄发展的趋势.目前,获得无核葡萄的途径主要有发展无核葡萄的栽培和利用生长调节剂促使有核葡萄无核化.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在本世纪初葡萄栽培面积33.3hm2,品种主要是‘巨峰’和‘京亚’,全为露地栽培,管理粗放,效益低.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和包头市果树果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进行葡萄温室栽培试验研究,包括适宜当地设施栽培的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以提高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近几年‘京亚’葡萄温室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沙石戈壁滩和盐碱地上采用红地球葡萄品种进行沟槽式根城限制露地棚架栽培,同时在荒漠地保护地条件下进行红地球葡萄的箱式根域限制栽培.与同样条件下的非限根栽培比较.结果表明,根域限制栽培技术能显著地促进葡萄的生长和结果,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避雨栽培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一种栽培技术.夏秋季多雨,对葡萄十分不利,特别是在新梢生长、开花坐果期间正值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极易使露地栽培葡萄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避雨栽培是高档葡萄生产的发展趋势,是降低霜霉病等病害发生的主要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喷药次数,是实现生态农业的有效方法.葡萄避雨栽培成本较低,管理容易.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葡萄的重点产区及适栽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在我国栽培广泛,是重要的果树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葡萄主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2%和8.6%,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之后,居世界第5位.据农业部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407.9千公顷,产量579.4万吨,分别占我国水果总量的4.06%和6.56%.我国葡萄生产区域极广,2005年除广东、海南和台湾省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经济产量的报告.根据我国葡萄栽培现状、适栽葡萄种群、品种的生态表现,以及温度、降水等气候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7个主要的葡萄栽培区.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热带的葡萄栽培中,泰国的葡萄栽培面积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位(约3万莱,1莱等于2.4市亩).泰国葡萄经济栽培的历史还不到30年,但他们却积累了较丰富的热带栽培葡萄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葡萄是世界水果栽培面积、产量最大的四大果树之一.已有5 000多年栽培史.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欧亚种葡萄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大面积栽培大粒葡萄则是近20年的事.由于葡萄适应性强,用途广,营养丰富、鲜果供应期长,便于机械化管理,结果早,经济效益高,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荒山绿化,庭院美化的重要果树.  相似文献   

13.
葡萄是一种多汁的鲜食果,不耐贮藏.通过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可提早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期,且果实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同时温室栽培高度密植,产量高,见效快,易管理,经济效益很高.因此,温室葡萄促成栽培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葡萄设施栽培温度的科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在其各个物候期内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只有用最适宜的温度去满足葡萄各物候期对温度的需求,才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较高产和增效.葡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与露地条件下栽培对温度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经过多年的葡萄设施栽培实践证明,设施葡萄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应比露地栽培条件下高2~3℃.  相似文献   

15.
金手指葡萄是我所1987年从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引入的葡萄新品种.推广8年来,该品种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栽培面积迅速发展,大多数种植户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孟庄镇位于豫北地区新乡市,是辉县栽培鲜食葡萄最集中的乡镇,从1982年开始栽培巨峰大粒葡萄,现已发展到134hm2.在十几年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栽培效益十分显著,平均667m2产4000~5000 kg,最高达6000kg以上产值达6000~8000元,最高达万元.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葡萄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栽培效益,促进葡萄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97~1999年对孟庄镇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调查,现将主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葡萄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为40.81万hm2,产量达到579.4万t,在我国果树栽培中栽培面积列第6位,产量列第5位,在世界上分别排名第4、5位.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最近几年葡萄总栽培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我国北方主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巨蜂葡萄园减少较多,而优新品种和酿酒葡萄栽培面积仍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市场对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岭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葡萄.从9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大棚栽培,以应对台风和雨水较多等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并逐渐替代露地栽培.2008年温岭大棚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 864.9 hm2,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栽培品种以藤稔和巨峰为主,年产量7万t,产值3.5亿元,集中上市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上旬,成为我国大棚葡萄栽培面积最大、规模上市期最早的产区,被誉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是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示范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南方避雨栽培葡萄的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巨峰葡萄栽培的成功,我国南方葡萄面积迅速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新兴的大粒鲜食葡萄商品生产区,出现上海嘉定、浙江上虞、福建福安等葡萄达66.7公顷以上的生产大县.南方产区生态特点是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年均温常在15℃以上,年雨量超过1000毫米,年活动积温多在5000℃以上.长江三角洲每年6~7月间又有梅雨天气,高湿与弱光条件葡萄枝叶容易徒长,病虫害严重,尤其是炭疽、黑痘、霜霉和灰霉四大病害,给葡萄栽培带来很大的威胁.自20世纪90年代起避雨设施栽培在南方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葡萄病虫防治的态势,对南方葡萄品种和栽培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促成栽培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由于葡萄为蔓性果树,植株管理较独特,按葡萄特性进行抹芽、除副梢、抹梢定梢、引缚、摘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补充肥水,以提高促成栽培效益;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