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随着农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业推广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涉农学生的推广意识与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全国很多高校、多个涉农专业均开设了《农业推广学》课程,并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农业推广技术与管理人员。该文以涉农专业学生为例,谈谈高效学习《农业推广学》的必要性与主要途径,为提升农业推广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少涵  崔嘉欣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77-178,193
农业技术法学是研究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活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学科,属于法学和农业技术的交叉学科。在农业院校开设该课程,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和强化农业院校学校及其法学学科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农业院校可采取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开设该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随着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会计专门人才却较为缺乏,高等农业院校大多不重视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缺失与我国农业经济的相悖发展,加剧了我国农业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同时,涉农岗位对农村财务知识的需求,也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学科建设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对农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业转型升级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针对目前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农艺专业为例,构建了课堂与田间工学反复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开发、建设和运行平台;建立校内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双基地"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涉农供应链是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征的原材料的处理.内生不稳定性是涉农供应链的重要特征,涉农供应链内生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涉农链中不确定源的多样性、生物自然再生产的不可控性、环境激素作用的非线性、农业物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双重驱动机制以及涉农供应链组织基础的现实困境.从一体化物流的角度看,涉农链可视性弱;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并存.而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涉农供应链的不利影响,显然就成为再造涉农链并实现高层次集成的基础和首要任务.结合一项对我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情况的初步实证,特提出增强涉农供应链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加强农业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涉农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机制、时间竞争与农业过程的适度柔性化;建立基于涉农供应链视角的、内外在机制相结合的物流改善模式;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在涉农供应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理学是涉农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也是其他涉农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就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涉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为适应新农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农林院校在通识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通识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通识课程应当兼顾"通"和"专",以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办学特点,并符合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要求。目前在农林院校开设"农业法律和政策"这一通识课程不仅是依法治国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优化我国高校农业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农业法律和政策"通识课在农林院校的开设,应在课程方案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和要求、所占学分、教学具体内容和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加以精心设计,从而有效实现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耕读教育对于农业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优秀耕读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传承耕读教育既是当下的时代课题,也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针对农学专业开设耕读课程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农学耕读课程教学更好地开设农业发展史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开展耕读教育涵养“三农”情怀的保障机制走出一条兼具时代气息和学科特色的立德树人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高素质智慧农业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智慧农业专业是新农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科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农业领域的新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开展智慧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章基于国内涉农高校智慧农业新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研究了智慧农业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期为我国涉农高校智慧农业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培养知农爱农新型投资人才,分析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涉农高校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发现:从课程构成来看,各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类似,而特色课程各有不同。财经类“双一流”建设高校深入挖掘投资理论和实务相关内容,设置了与投资工具和产品密切相关的课程,相较之下,涉农高校针对能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农业特色相关课程建设不足。据此,提出农业特色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以使课程体系真正服务于知农爱农新型投资人才培养,也为涉农高校彰显特色、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涉农供应链内生不稳定性及其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农供应链是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征的原材料的处理.内生不稳定性是涉农供应链的重要特征,涉农供应链内生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涉农链中不确定源的多样性、生物自然再生产的不可控性、环境激素作用的非线性、农业物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双重驱动机制以及涉农供应链组织基础的现实困境.从一体化物流的角度看,涉农链可视性弱;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并存.而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涉农供应链的不利影响,显然就成为再造涉农链并实现高层次集成的基础和首要任务.结合一项对我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情况的初步实证,特提出增强涉农供应链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加强农业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涉农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机制、时间竞争与农业过程的适度柔性化;建立基于涉农供应链视角的、内外在机制相结合的物流改善模式;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在涉农供应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业类院校的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遍开设财政学课程,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上与其它类型的院校基本没有差异,没有体现农业类院校的特色。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前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置及财政学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对财政学课程在农业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设计,使其体现出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以期更好地为农科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将继续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各大涉农高校院所、投资机构,于2021年5月20-22日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2021(天津)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成果技术交流大会暨投资合作对接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欧美5所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我国农业高校和欧美涉农高校的学科实力,根据ESI数据库中各高校SCI收录论文的统计资料,针对我国4所农业高校和欧美5所涉农高校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学科整体水平上,我国4所农业高校与美国3所涉农高校的差距很大,但论文数的增长速度要比欧美高校快得多。我国农业高校内部最强势学科为植物学与动物学,而美国涉农高校最强势学科为临床医学或工程学。我国农业高校在学术论文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在近5~10年内追赶的目标应锁定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按照国际学术领域排名的可比指标,进一步增加跻身国际一流的学科是我国农业高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GCHERA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0 ~ 21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研讨会以“农业及生命科学教育与创新——服务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创业者的大学”为主题,采取大会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30多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20多所国内大学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认为,大学是社会创新的主要驱动者,涉农大学应当关注农业和农村发展未来,通过政策、制度和实践安排,促进大学与政府、社区和农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满足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需求;农业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教会学生在创业中如何生存、如何持续发展和如何成功,通过鼓励创业精神、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大学与公司协同创新等方式培养创业型学生.会上还公布了2013 GCHERA世界农业奖评选结果,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植物育种专家罗尼·科夫曼教授获此殊荣,以表彰他为促进作物改良领域的全球合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石的信息技术给农业学科课程教与学带来活力和契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学科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渗透到农业学科教学之中。结合信息技术在甘肃农业大学部分涉农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成果整合,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耕读教育-智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本文以“耕读教育-智慧教学”的理念为出发点,对于如何构建涉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阐述了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然后,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于涉农专业教育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接着,针对农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从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从智慧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涉农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如何将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应用到涉农课程的教学中。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可为推动涉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陈良玉 《古今农业》2009,(3):117-1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需要,我国部分高校开始为本科生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此后不久,中国农业大学又在全国高校率先为研究生开设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研究生学员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种类型农业高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涉农企业对带动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等意义重大,而涉农企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面临着较大的内外部融资压力,对经营绩效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财税支持政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A股农业上市公司2012—202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税收负担的角度分析其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效应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总体税负和所得税税负对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增值税税负与经营绩效之间没有显著性,总体税负主要通过融资约束影响经营绩效。建议扩大涉农税收优惠范围、完善农产品中间环节抵扣链条、丰富涉农税收优惠形式、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倾斜性,降低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推动我国农业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需要广大"懂知识、会管理、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来担任实施主体,而目前农业院校培养的农科大学生涉农就业依然存在着"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胆尝试,牵头成立"政校企"合作联盟,联合打造农科大学生就业支撑体系,为农科大学生涉农就业寻找技术路径和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