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对巨峰葡萄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实践,1998年开始无核白鸡心等欧亚种葡萄大棚促早熟栽培,2006年开始对各种品种(包括欧美杂种)进行大棚促早熟栽培;2009年开始部分大紫王、醉金香、藤稔葡萄采用双膜覆盖促早熟栽培,直至2012年.15年的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试验主要研究4项技术,一是促早熟配套技术,二是大棚栽培条件下稳产栽培技术,三是大棚栽培条件下优质、精品栽培技术,四是大棚栽培防好雪害、冻害、热害和风害技术.本文主要针对促早熟配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发展很快,至2009年全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达0673万hm2(101万亩),占全省葡萄面积1533万hm2(23万亩)的439%,为南方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2009年和2010年浙江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均遇寒潮袭击,不同程度发生冻害.两次冻害后笔者均及时进行调查,为今后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减轻和防止冻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早熟促成栽培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但由于建造日光温室投入高,常给葡萄种植户造成经济压力。近年来,河北昌黎地区种植户采用"五膜"覆盖简易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五膜"简易大棚是在已经开始挂果的葡萄园,用竹片弯曲做成拱架,覆盖大棚膜形成简易大棚,在升温季节,结合铺设地膜、3层中棚膜和大棚膜构成"五膜",可使葡萄提前40~50 d上市。  相似文献   

4.
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岭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葡萄.从9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大棚栽培,以应对台风和雨水较多等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并逐渐替代露地栽培.2008年温岭大棚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 864.9 hm2,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栽培品种以藤稔和巨峰为主,年产量7万t,产值3.5亿元,集中上市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上旬,成为我国大棚葡萄栽培面积最大、规模上市期最早的产区,被誉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是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示范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海盐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不同阶段棚膜内外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3月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62万lx,4月至5月上旬单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98万lx,分别只有相应时期露地光照度的60.2%和68.5%。不同天气下光照度差异很大,大棚葡萄光合作用只能靠晴天和多云天;双膜覆盖栽培各覆膜阶段平均使光照度减弱近1/3。大棚葡萄要获得优质高产,有必要增加棚内光照度;提出了提高棚内光照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葡萄“三膜”覆盖早熟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葡萄种植效益,满足市场对早熟葡萄的需求,防早春低温冻害、避开7—8月台风影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笔者在浙江省金华、温岭、玉环、嘉兴等地开展了葡萄"三膜"(外天膜、内天膜、地膜)覆盖促成栽培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葡萄三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使葡萄在6月下旬以前成熟上市,既提早葡萄成熟,又保证果实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棚葡萄双膜覆盖优越性及存在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对新兴的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模式进行跟踪调查及生产实践后发现,此栽培模式与大棚单膜覆盖相比,由于覆盖期提早,增温效果更好,能够使葡萄物候期进一步提早,果实成熟期提早10~19天,从而提高售价,增加收效,也有助于减轻、避免台风及冻害等自然灾害。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由于光照减弱而温度增高,存在枝蔓徒长的倾向,在产量和棚温控制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连年稳产优质。大棚双膜覆盖与单膜覆盖、避雨(露地)栽培合理搭配,可使单一葡萄品种的果实销售期从30天左右延长至60天左右,利于缓解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8.
胡三中 《果农之友》2023,(11):34-36+39
<正>重庆葡萄品种多,集中上市导致竞争激烈。为提早葡萄成熟,降低夏季高温逆境对葡萄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葡萄栽培效益,近几年,丰都山中来葡萄园多次赴浙江学习葡萄“三膜”(外膜、内膜、地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并针对重庆气候率先对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等葡萄开展“三膜”促早栽培技术试验,夏黑葡萄6月上旬即可采摘,上市时间明显提早,比单用天膜覆盖栽培的同一品种提早成熟11~15天,品质较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病害,在多膜覆盖的大棚更易发生,会侵染幼芽、新梢、叶片、花序等幼嫩组织,严重时导致颗粒无收。通过分析其发病原因,总结出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多膜覆盖大棚栽培葡萄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早春利用大棚栽培礼品西瓜,提早上市,提高种植效益,但会遭受低温冻害、倒春寒等灾害天气,造成损失。山东省夏津县蔬菜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指导瓜农采用五膜覆盖技术种植礼品西瓜,可有效预防早春苗期冻害和枯萎病,礼品西瓜可在5月初左右上市,比四膜提前10~15天,每亩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1礼品西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温度礼品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24~30℃,根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30~32℃,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云娜"台风对温岭大棚葡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岭市大棚葡萄始于1980年,盛于2000年,以塑料大棚保温避雨栽培为主要形式,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磷钾含量高的沿海一带.现有面积667 hm^2多,总产量1.2万t,收入5.4亿元.2004年14号台风“云娜”正面袭击该市,该市3.77万 hm^2农作物(包括经济林水果)受灾.其中,设施葡萄受创最严重,大棚设施和葡萄果实受淹直接损失总共0.45亿元.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西瓜是人们最喜爱瓜果之一,徐州地区目前栽培面积已达2万hm2,其中京欣西瓜早春"双棚三膜"栽培,因其上市早、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深受当地瓜农欢迎.京欣西瓜是徐州"双棚三膜"栽培主要品种,一般2月上旬温室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嫁接,3月中、下旬大棚定植,5月下旬到6月中旬西瓜成熟上市,667 m2收入4 000~6 000元,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大棚葡萄是利用冬暖式日光温室或大拱棚加温等系列管理,促使葡萄提前成熟上市的设施栽培方式。山东省茌平县的大棚葡萄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比露地栽培的同一品种提早成熟1~2个月,经济效益较好。笔者分析了茌平县大棚葡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葡萄产业。1 发展现状茌平县大棚葡萄种植始于1996年,首先在乐平镇前常村种植,效益可观。1999~2000年在前常村和后常村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种植规模。20  相似文献   

14.
淄博市自1979年对几种蔬菜作物进行小面积地面覆盖栽培试验以来,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最近三年在西瓜盖膜应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1982年地膜覆盖西瓜面积达到8565亩,占西瓜栽培面积25000亩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二。当年西瓜获得空前丰收,总产突破7000万斤,增加了社队收入和改善了市场供应。 三年来试验、示范、推广情况证明覆盖比不盖膜的瓜田亩增产百分之五十一到百分之九十四,单瓜重增加2.65斤,7月2日成熟(5月2日盖膜)、比不盖膜收获期提早9天、每亩收入633.9元,与不盖膜瓜相比亩增收298.6元。 地膜覆盖西瓜主…  相似文献   

15.
防虫网在豇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岚 《上海蔬菜》2001,(2):29-29
为了生产出低农药残留的放心豇豆 ,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我们引进了防虫网进行覆盖栽培 ,以期达到减少农药喷药次数的目的 ,同时统计产量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用 2 2目 9 5m(米 )幅宽的银灰色防虫网 ,大棚规格为 6m宽的标准钢管大棚 ,豇豆品种为广东澄海市南畔洲萝卜原种研究所生产的“高产四号” ,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为杀虫素、毒丝本、虫螨光、抑太保、BT、速凯、喷克、丰收、万霉灵等。1.2 方法 大棚覆盖顶膜避雨栽培 ,顶膜外覆盖防虫网 ,套种青菜。防虫网覆盖好后 ,于 6月 5日开始播种 ,同时设露地对照 ,棚内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春暖大棚葡萄和蔬菜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秋至2010年在672m^2新建春暖大棚内进行葡萄蔬菜间作试验。2008年葡萄栽植当年蔬菜收入9000余元;2009年葡萄收入2万余元,蔬菜收入8500余元;2010年葡萄收入4万余元,蔬菜收入7500余元,无公害栽培。主要技术是适时栽培,施用有机肥配合复合肥,调控温湿度,先篱架后V形架整形,疏花整稳定果,果穗套袋等。  相似文献   

17.
荆门掇刀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利用大棚三膜覆盖种植西瓜,5月上旬即可上市,市场俏销,效益较好,大棚西瓜收获后轻简化栽培甜瓜,省工省投入。一般每667 m2产西瓜2 100 kg、甜瓜1 500 kg,总产值1.45万元,投入0.37万元,纯收入1.08万元。该模式适用于西甜瓜种植时间较短,同一地块不宜长时期使用该模式,应与水旱轮作模式交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常年栽培面积达666.7多hm^2,平均667m^2产值2万元以上,利润1.2万元左右,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大棚栽培葡萄较露地栽培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现将大棚葡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提高大棚综合利用能力,已成为当前大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我区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不同茬口大棚蔬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实践证明,以早春茬番茄一耐热大白菜一秋延后辣椒栽培模式效益最高,一般667mz产量1万kg以上,产值2万一3万元,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早春茬番茄11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2月初移苗入钵,1月中旬秧苗具6-7片真叶带小花蕾时定植,5月上中旬开始上市,6月中下旬来收结束。耐热大白菜6月上旬利用遮阳网覆盖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