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尤剑  胡翠凤 《福建果树》1994,(3):30-30,34
福建桃树流胶病病原鉴定初报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林尤剑,胡翠凤,高日霞桃是福建省主要果树之一,全省栽培面积逾五.7万多公顷。福建桃树流胶病发生为害严重。据调查,全省各地普遍发生,受害植株枝干树皮坏死、开裂、形成溃疡,大量流胶,引致树势逐渐衰弱,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桃品种田间抗流胶病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桃品种田间抗流胶病的鉴定赵密珍,周建涛,郭洪,俞明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210014)桃树流胶病是由真菌多主葡萄糖壳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所致[1,5]。该病为害枝干,引起桃树主干、主枝、甚至枝条流胶,导致树势衰弱...  相似文献   

3.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4.
从陕西汉中柑桔园采集受害温州蜜柑茎干材料,受害症状为茎干截面发生扇形褐变,枝条干枯,叶片大量脱落,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在温州蜜柑褐变茎干上分离纯化得到两株真菌,分别编号HZ1、HZ2.经致病性测定发现,两株真菌皆有致病性,但致病程度不同,HZ2孢子悬浮液处理的枝条发病较严重.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HZ2...  相似文献   

5.
新疆轮台县杏树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轮台县杏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22份不同样地的流胶病病害样品,对病部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菌种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病原菌,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比对,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轮台县杏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部位,5月中旬始发,6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杏园内有生理性流胶病和侵染性流胶病。分离菌株L9具有致病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经鉴定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引起轮台县杏树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原菌。对于轮台县侵染性流胶病的防治应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  相似文献   

6.
金柑花芽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整体染色的方法,对湖南浏阳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早伏花分化规律及其各分化阶段的形态特征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其分化时间短而集中,从5月上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约需40天左右。似可根据物候期判断分化进程;春梢母校顶部1—4节均可分化花芽,但主要分布在第2、3、4节上。  相似文献   

7.
金柑综合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桃流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胶病为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综述了引起桃流胶病的致病菌种类,病原菌的发生与侵染规律,组织病理学研究,田间自然条件与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及筛选出的抗性品种,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在抗性育种与抗病性筛选的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生原因1 1 非侵染性流胶病 霜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度、栽植过深、土壤粘重、土壤酸性太强、树冠郁闭、结果过多、连作、药害等原因 ,都能引起桃树流胶 ,而树体上的伤口 ,是引起桃树流胶的主要原因。一般在 4~ 10月份发生 ,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逢暴雨 ,流胶病有加重趋势 ,树龄大的桃树发病重 ,幼龄树发病轻。1 2 侵染性流胶病 桃树受真菌侵染后也会发生流胶 ,如多主葡萄壳菌、大茎点属真菌等均可造成流胶。该病一年有 2次发病高峰 ,分别在 5月上旬至 6月上旬和 8月上旬至 9月中旬 ,到 9月下旬以后就不再侵染为…  相似文献   

10.
杏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树流胶病是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据笔者在济南、泰安、聊城等地调查,发病较为普遍,轻者树势衰弱减产,重者树死绝收,已成为影响杏果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病害。1、流胶病症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的桠杈处;严重的在主干近地20~40厘米范围发生。4~10月份均可发病,6~8月份为流胶盛期,发病初期,病部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经氧化变成褐色,成为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流胶处常肿胀,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逐步变褐、变黑、腐朽,再被腐生菌侵染和小蠹虫侵食,严重削弱树…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陈鸿宇  柳凤  何红  余莎 《园艺学报》2011,38(12):2395-2400
 2008—2009年,从广东省湛江等地采集疑似疫病的马拉巴栗病株,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其病原菌是疫霉菌。通过致病性、寄主范围测定,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13.
以感根茎腐烂病的樱桃树为试材,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pH和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4株病原菌中仅1株引起了根茎腐烂病,经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撕裂蜡孔菌;该菌在pH 4.0~7.0生长较快,最适宜p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32~34℃,最高生长温度38℃,致死温度42℃.  相似文献   

14.
怀黄菊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喜亭    王苗  王添乐  李明军 《园艺学报》2015,42(1):174-182
对怀黄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Huaihuang’)上发生的一种叶片变黑枯死的主要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观察、产孢表型分析、致病力检测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怀黄菊黑斑病。从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致病菌株A1和A2;PDA培养基上的2个致病菌株菌落质地、颜色、边缘整齐度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显微镜下产孢表型也存在差异,但致病力没有差异,其rDNA-ITS序列一致性达100%,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KF688111。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广东香葱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在广东省香葱主要产区惠州市和韶关市采集香葱炭疽病疑似病株,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液接种活体香葱植株和离体植株叶片,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1(CHS1)、甘油醛-3...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内蒙古西部地区一种新病害——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胡萝卜片接种、有伤口和无伤口胡萝卜肉质根接种及盆栽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个菌株F1、F2和F3均表现致病性。经形态学鉴定,F1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2和F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一步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 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明确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山东省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生产中发现一种蛛网病病害。为明确蛛网病病害的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的组织分离,获得了病原菌菌株JN,经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  相似文献   

18.
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引起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采用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2ITS基因, 获得一长度为523 bp的DNA片段,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已有的露湿漆斑菌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9%。综合两种方法鉴定结果, 露湿漆斑菌是引起瑞典常春藤漆斑病的致病菌, 露湿漆斑菌为该寄主上的真菌新病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海南冬瓜种植基地发现的冬瓜新病害病原菌种类,将从澄迈县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为冬瓜褐斑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鉴定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序列比对结果与多主棒孢同源性为100%,且与不同地区的多主棒孢均属于同一分支,确定病原菌为多主棒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