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中渗滤液的脱氮效果及其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渗滤液NH4+-N浓度的衰减速度虽然比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慢,但其理论能耗可比后者节省98%左右,并且无需好氧、硝化反应器的基建投资和污泥处理.此外,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方式加快了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提高了填埋垃圾的稳定化效果,增加了10%~12%的沉降高度.而渗滤液经过好氧反应器处理后回流到填埋场,将会引起填埋垃圾降解后期碳源供应不足,减慢垃圾的稳定化过程.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由于其中的反硝化作用有机物的消耗及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其渗滤液CODCr和VFA最大浓度仅为对照的50%,并且产甲烷反应器的产气量也减少了42%~4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龄的垃圾渗滤液中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同一初始溶解性有机物浓度下,红土的吸附量要高于潮土,封对其吸附量与分子粒径大小呈负相关.pH值越高,土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量越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某城市酵母厂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确定该厂水体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不同浓度以及pH条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指纹特性影响。【方法】 取该厂污水处理的进水与出水水样,并且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分别改变进、出水的浓度(稀释倍数1-6)和pH(2-12),测定原水样的荧光光谱以及改变条件后水样的荧光光谱,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水体DOM三维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 (1)该厂污水处理进水具有2个明显荧光峰,分别为类蛋白峰B峰和类腐殖酸峰C峰;出水只检测到类腐殖酸荧光峰A峰与C峰。(2)类腐殖酸峰和类蛋白质峰的荧光强度随着进、出水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除了出水的C峰位置没有明显偏移,其他各荧光峰位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移和蓝移。(3)pH值的变化对荧光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pH值的增大,进、出水的荧光峰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或者蓝移;进水水样B峰与C峰的荧光强度随着pH值的增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只是B峰荧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pH=6时,而C峰荧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pH=10时。出水的A峰与C峰变化趋势比较相似,水样呈酸性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加而增大,上升幅度比较强烈;水样在碱性条件下,荧光强度随pH的增加而减小,但是下降的幅度却非常平缓;A峰的最大值出现在pH=8,C峰的最大值出现在pH=6。【结论】 水体浓度以及pH值的变化会改变DOM溶液中带电离子与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得荧光峰位置的偏移和荧光强度的增减。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堆肥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对堆肥前后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发射光谱相对简单,堆肥前在400 nm附近分别形成一个较强的荧光强度峰,而激发光谱与同步扫描光谱则由几个特征峰及肩峰组成。堆肥结束后,水溶性有机物在440 nm新形成一个较强的荧光强度峰;荧光激发与同步扫描光谱主峰的位置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对水溶性有机物发射、激发及同步扫描光谱的特征峰进行分析证实,堆肥结束后,水溶性有机物中含有较高的分子缩合度与芳构化程度,并与富里酸类物质相似,表明堆肥产品施入土壤后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生化反应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和氨)的环境空气污染及其有效控制和预防,本文选用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进行了填埋臭气中微量氨气与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填埋垃圾pH对填埋臭气中氨气和挥发性脂肪酸气体的影响很大,当pH大于7时,臭气中以氨气为主,基本上不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气体;当pH小于7时,臭气中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而氨气几乎不存在。此外,两相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抑制填埋场乙酸、丙酸、丁酸气体的挥发,改善填埋场空气环境污染方面优越于渗滤液直接循环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相似文献   

6.
不同深度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市山南新区为例,测定了区内不同深度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同时利用RF-5301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深度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进行荧光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基本相似,深层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物含量较高,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强度较其他层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填埋气中CH4、CO2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导气管距离变化、不同部位温度及渗滤液pH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各因素对准好氧填埋场填埋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中不同区域的填埋气中均含有一定量的CH4,但其比例较厌氧填埋场明显偏小,一般最大不超过30%;填埋气中CH4及CO2含量具有下层>上层特点,稳定期下层填埋气中CH4比例维持在20%~30%,而上层CH4浓度始终小于5%。离导气管距离越远,CH4浓度越高。当pH值大于6.4和7.1时有利于CO2和CH4的产生,最大百分含量分别达到29%和32%。  相似文献   

8.
李启彬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87-1989
通过模拟垃圾柱进行Cl-示踪试验,比较研究回灌渗滤液的运移特性和垃圾密度、厚度对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后,分别以通道流和基质流2种流态运移,且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与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进行混合和交换,回灌渗滤液的流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填埋垃圾压实密度和厚度越小,通道流作用越显著,示踪溶液和填埋垃圾中固有水分间的交换和混合作用越不明显。在实施渗滤液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应保证填埋垃圾的压实密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状况、渗滤液和填埋气的特性及污染性 分析了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等3种不同结构填埋场内垃圾降解反应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性 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建议采用准好氧填埋处理,同时再辅以渗滤液回灌和微生物加速降解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邓慧  钟广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56-21958
卫生填埋是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法,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是填埋气和渗滤液,以沙湾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为实例,通过对其营运时期产生的填埋气体产量和臭气物质组分的分析,渗滤液产量和组成成分的估算,依据现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厂污染控制标准,分析了填埋场建设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距作业区50 m内臭气强度最大2,00 m之外则可以降为1-0级。由于拟建项目周围3 km无环境敏感点,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垃圾本身含水量和厌氧发酵产生水分,采用多次回喷蒸发处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渗滤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准好氧填埋重金属变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准好氧填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环式准好氧填埋结构,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生活垃圾准好氧填埋单元的重金属(Cd、Pb、Ni、Cr、Hg)变化特性。[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中渗滤液pH值保持在7.0以上。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渗滤液回灌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降解和去除。准好氧填埋单元的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受渗滤液pH值、难溶金属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腐殖酸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除了Hg一直呈下降趋势外,Cd、Pb、Ni、Cr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降变化。随着垃圾的开始降解,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增加。[结论]Cd、Ni和Pb在经过450 d的准好氧填埋后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一类污染物的浓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渗沥液引起地下水氮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垃圾堆放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的监测 ,分析了垃圾渗沥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氮污染影响。结果表明 ,垃圾渗沥液含有高浓度的氨态氮 ,对垃圾场还原性地下水的氮污染主要以 NH+4 -N污染为主。垃圾场地下水氮污染浓度变化与渗沥液数量、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负载型Ti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负载TiO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的垃圾渗滤液(pH值为8左右,COD值为300~600 mg/L)600 ml,将催化剂-纳米TiO2/玻璃筒膜插入溶液中,通入空气,将400 W的高压汞灯插入筒内进行照射。研究反应时间、进水浓度、pH值、光源强度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Cr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光强越大、光照时间越长,催化效果越好;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降解率越低;反应液在偏酸、偏碱的条件下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表明,垃圾渗滤液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方程为:Ct=C0e-0.023 8 tmg/L(初始CODCr为472.7 mg/L)。[结论]以负载型TiO2膜作光催化剂降解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影响Fenton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COD_(cr)去除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对初始pH、H2O2/Fe2+比、H2O2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H2O2/Fe2+比为5:1,H2O2投加量为0.05mol·L-1,反应时间为2.5h。此时COD去除率可达73.1%。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的COD与TO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常江  李莉  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94-6495
[目的]研究通过测定垃圾渗滤液TOC来预测COD的可行性。[方法]测定国内不同地区7个垃圾填埋场的TOC和COD值,通过文献获得不同地区的TOC和COD数据。利用MS Modeling 4.0中的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OC与COD的关系方程,分析TOC和COD的相关关系。[结果]结果表明,COD与TO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通过测定TOC来预测COD值,快速了解垃圾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程度。[结论]TOC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南平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Mn、Zn、Pb、Cd、Cr、N i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填埋2 a的垃圾填埋场重金属含量较低,填埋10 a的垃圾填埋场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垃圾渗滤液不同浸蚀时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浸蚀10 a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是浸蚀2 a土壤的3.24-8.34倍,而浸蚀10a土壤重金属含量则是对照的4.1-9.83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中Zn、Pb、Cd、Cr含量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Zn、Cd含量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和渗滤液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恢复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该文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分析了填埋气和渗滤液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最后总结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与恢复的技术原则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