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 YG97分离株、鸡源 V98分离株以及新城疫病毒 (NDV)F48E8、 LaSota和 C30毒株,鸽副粘病毒 YZPNF2分离株经鸡胚增殖纯化后,进行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 YG97和 Y98 2个毒株在 56kD处比另外 4个毒株多出一个条带。用单抗 2010株进行 Western blot转印,结果该单抗只对 YG97和 Y98 2个毒株的 56kD条带反应,证明这 2株病毒的结构蛋白与经典的新城疫病毒有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禽副粘病毒型鹅源分离株YG97和鸡源分离株Y98的鸡胚尿囊液毒感染原代CEF,制作超薄切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2株病毒引起CEF细胞器肿胀等轻微的超微结构改变,但不引起细胞的皱缩和裂解。结果表明鹅源YG97分离株和鸡源Y98分离株与NDV强毒株F48E8在致细胞病变特性上的差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还表明鹅源分离株YG97、鸡源分离株Y98在培养细胞上的形态发生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8强毒株相似,是由细胞核复制的“纤丝样”结构出核孔在细胞浆内发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用禽副粘病毒Ⅰ型鹅源分离株YG97和鸡源分离株Y98的鸡胚尿囊液毒感染原代CEF,制作超薄切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2株病毒引起CEF细胞器肿胀等轻微的超微结构改变,但不引起细胞的皱缩和裂解。结果表明鹅源YG97分离株和鸡源Y98分离株与NDV强毒株F48E8在致细胞病变特性上的差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还表明:鹅源分离株YG97鸡源分离株Y98在培养细胞上的形态发生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8强毒株相似,是由细胞核复制的“纤丝样”结构出核孔在细胞浆内发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选用中药组方对10日龄鸡胚进行药物毒性试验(第1组)和鹅副粘病毒抑制试验(第2组)。其中,第2组分为试验Ⅰ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组方混合液)、试验Ⅱ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西药利巴韦林混合液)、试验Ⅲ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对照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并进行红血球凝集(HA)试验。结果:中药组方接种鸡胚无死亡;试验Ⅰ组HA滴度为0,试验Ⅱ组HA滴度为5 log2,试验Ⅲ组HA滴度为9 log2,对照组HA滴度为0。结果表明:中药组方对鸡胚无毒副作用;中药组方与病毒尿囊液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鹅副粘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是一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 ,我们用分离鉴定的 11株鹅副粘病毒 ,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 2~ 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 ,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 ,证明所分离的 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 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 10株病毒的ELD50 ,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 在 8~ 12之间  相似文献   

6.
鹅副粘病毒不同分离株的血凝特性及LD50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鉴定的11株鹩副粘病毒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2-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五种禽类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证明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五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10株病毒LD50在10^-8-10^-10之间。  相似文献   

7.
取山东某地病死鹅的脑和脾脏常规处理,分别接种11日龄SPF鸡胚和16日龄非免疫鹅胚,从死亡胚的尿囊液中分离到毒株,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血凝性鉴定、毒力鉴定、动物试验以及疫苗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为强毒株,血凝性能被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所抑制,且其他生物学特性与NDV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故将其命名为NDVWF216株。用分离的鹅源新城疫病毒WF216株尿囊液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和NDV油乳剂灭活苗均可保护鹅和鸡免受鹅源新城疫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不同来源分离株血凝特性及ELD50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鹅副粘病量 种新发现的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能引起不同年龄鹅发病和不同程度致死的疾病,为了研究其病毒特性,我们用分离鉴定的11株鹅副粘病毒,分别在SPF鸡胚传代至2-11代后用鸡、鸭、鹅、鸽、鹌鹑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测出各毒株的凝集价,证明所分离的11株病毒均不同程度地凝集上述5种禽类的红血球,同时分别测定10株病毒的ELD50,结果表明各毒株的ELD50在8-12之间。  相似文献   

9.
从鹅全中分离到一株副粘病毒,该病毒能使SPF鸡胚100%死亡,试验证实该病毒颗粒呈多形性,有囊膜,直径260mm左右;ELD50为10^9.6/mL;通过动物接种试验,发现该病毒对鹅具有100%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对鸽,鸡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从陕西渭南蛋鸡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例中分离鉴定病原,并研究其致病性与分子特征,为防控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提供参考。采集并处理临床样品,通过SPF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传代分离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血凝性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进行攻毒试验、组织病理观察和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检测,测定hexon基因序列并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传至第5代后鸡胚死亡出现规律性,鸡胚不同部位病毒分布检测发现肝脏、卵黄囊、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中有病毒分布,将获得的病毒命名为SX17株。血凝性测定结果表明,SX17株对鸡、鸭、鹅红细胞均无血凝特性;测得ELD50为10-3.54/0.1mL;攻毒2d后试验鸡陆续出现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均有典型变化;攻毒死亡鸡只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中有病毒分布,在肌肉、粪便、心肌、肺脏和气管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hexon基因序列比对提示SX17株为FAdV-4型流行毒株。结果表明,鸡胚分离血清4型禽腺病毒可收获肝脏、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临床病例样品采集以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为佳,分离到的SX17株为致病性较强的FAdV-4型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IBDV标准毒株(IBDVBC6/85F4)和IBDV河北分离株分别接种于SPF鸡胚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吸取接毒后2~5天内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及细胞病变达到80%时的细胞培养液。经反复冻融,利用氯仿沉淀病毒,聚乙二醇6000浓缩病毒,蔗糖梯密度低温超速离心和葡聚糖G-200凝胶柱过滤等方法纯化病毒。经分光光度计检测,病毒的蛋白含量为1.377毫克/毫升,琼脂扩散试验证实被检抗原为IBDV。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鸡安卡拉病毒徐州株(FAdV-4 SN2016株)接种SPF鸡胚不同部位后的增殖规律,从而明确该病毒最为适合的接种途径及病毒收获组织,试验采用6~8日龄卵黄囊、9~10日龄尿囊腔以及9~10日龄尿囊膜3种接种途径对SPF鸡胚分别接种,培养数日后均收集接种鸡胚的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囊液、尿囊膜及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FAdV-4 SN2016株在所收集的鸡胚各组织中均有病毒复制,3种接种途径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的组织是卵黄囊途径接种后收获的肝脏组织,经尿囊腔途径接种鸡胚后在肝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而经尿囊膜途径接种鸡胚后在尿囊膜上的病毒载量也相对较高。说明不同接种途径对FAdV-4 SN2016株在SPF鸡胚中的增殖影响比较大,该病毒经卵黄囊途径接种鸡胚后在鸡胚肝脏组织中的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I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I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集疑似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HZ株).该分离病毒经鸡红细胞凝集(HA)试验、凝集抑制(HI)试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结果表明与NDV极为相似,属禽Ⅰ型副粘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说明分离到的副粘病毒为临床疫病病原,毒力较强,能使15日龄的鹅、鸡、番鸭等禽类感染发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6.
鹅副粘病毒强毒YNG-1株的分离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云南省某鹅场发生烈性传染病的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HI试验,鸡胚接种试验,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确定所分离病毒为副粘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8.57/0.1ml。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制定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是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5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灵敏(ICPI)为1.71,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36。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为强毒株,命名为YNG-1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6日龄鹅及16日龄鸡致死率均为100%,对6日龄肉鸭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在广东对本病的主要兽医防疫措施是接种H株或D株疫苗。本文对这两株疫苗及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病毒(IBV)H120株(自中国兽药监察所)、D41株(自广东兽医研究所)和B1系新城疫毒(自南京药械厂),种毒原液均10倍稀释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0.2ml/只,37℃培养36小时,收取尿囊液备用。1.2鸡胚蛋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SPF蛋)和仲凯农技学院(非免疫蛋)。1.3试验小鸡为非免疫1日龄石歧杂黄鸡,购自广州市郊。2方法和结果2.1…  相似文献   

18.
临床采集的发病鸽组织处理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日胚龄SPF鸡胚,并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鸽Ⅰ型副黏病毒。结合免疫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分离株研究发现,分离病毒与鸽新城疫病毒参考株处于同一个遗传进化分支,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9.6%~94.5%,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强毒一致。表明在我国鸽群中仍存在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研究结果为鸽瘟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鸡痘鹌鹑化弱毒细胞苗生产中,一般将收获的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释放细胞结合病毒,然后进行配苗冻干。为了确定合适的冻融次数和测定冻融对病毒的影响,我们以超声波裂解的细胞毒液为对照,通过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原苗冻干前后毒价的多重比较,发现冻融对鸡痘病毒影响较大,因此试验确立了新的释放病毒方法(即超声波裂解法),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SPF鸡胚 由辽宁省益康生物制品厂SPF中心提供,孵化10~11日龄备用。1.1.2 种毒 鸡痘鹌鹑化弱毒(F_(282)E_4),由中国兽药监  相似文献   

20.
将疑似禽流感病死鸡病料组织研磨液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尿囊分离毒经电镜观察后,应用特异性RT-PCR方法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检测,同时对核蛋白全长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证实分离的禽流感病毒为H5亚型,然后对分离株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RT-PCR分析,确定该分离株禽流感病毒为H5N1亚型。通过NA全基因扩增测序、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NA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毒株基因序列(EU429747)同源性为97%,但基因3′端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