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能重离子束(80 MeV/u)辐射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已在小麦、甜高粱等作物育种上得到了应用,但在北方粳稻育种领域研发及应用还不多。2013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国家大型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开展了高能重离子束(12C6+)辐射北方粳稻的诱变育种工作。经过10年的研发,创建了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北方粳稻“少而精”诱变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对辐射亲本选择、辐射参数确立、后代材料的种植和选择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辐射亲本的敏感性、M1代材料的天然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疯狂分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期望为今后水稻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纤维用亚麻辐射育种是继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种技术。它具有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在各种作物的育种中广泛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辐射诱变育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植物发生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通常为10-’。本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X射线、y射线、离子束等电离射线处理植物种子、植株、活体组织乃至细胞和DNA分子,均可诱发各种突变,大幅度提高突变频率。辐射诱变应用于水稻育种,可以创造多种优良突变体,其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些可以作为杂交亲本而间接利用。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利用,通过辐射育出的新品种均可归于辐射育种成果。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起步较早,目前居于世界先进行列。1966~1989年间通过辐射处理而育成年种植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的品种有…  相似文献   

4.
颜忠峰 《中国麻作》1983,(4):45-47,35
亚麻生产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历年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亚麻育种工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收集农家品种,开展系统育种,引种鉴定。六十年代初采用了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等育种途径,先后为生产提供了华光1号、Л-1120、黑亚1号、黑亚2号、黑亚3号、黑亚4号、黑亚5号等七个优良品种,平均四年提供一个。  相似文献   

5.
纤维用亚麻辐射育种是继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种技术。它具有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在各种作物的育种中广泛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所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亚麻辐射育种研究,采用辐射及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选育出黑亚四号、黑亚六号,还选育出具有丰产、长麻率高、抗倒伏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6.
庞伯良  万贤国 《作物研究》1994,8(2):44-44,49
湖南省水稻辐射育种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庞伯良,万贤国(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长沙410125)核辐射能诱发植物遗传基因突变,促进遗传基因重组,是创造植物新种质、选育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对解决育种的某些特殊问题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不完全...  相似文献   

7.
水果型甘蔗分为果蔗和糖果兼用蔗两类。在果蔗育种方面,已搜集了数十个品种,并查明其农艺、产量和商品性状;探明了果蔗组培的培养基和激素对腋芽快繁的影响及果蔗组培苗假植技术;研究出了果蔗脱毒技术,明确了脱毒可以提高果蔗产量和品质,但却不能增强其抗病性;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已使Badila等开花结实,但此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在果蔗育种中应用;进行了果蔗辐射育种和系统育种研究,从Badila中选出了义红果蔗品种。在糖果兼用蔗育种方面,已从糖蔗品种中筛选出了一些糖果兼用蔗品种;我国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研究的糖果兼用蔗育种项目已培育出一个品种。今后,要完善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广泛搜集水果型甘蔗品种资源,测定其抗逆性,开展系统育种、辐射育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及分子标记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辐射诱变有提高基因突变率、打破性状连锁和促进基因重组、克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杂交实现基因转移等优点。近40年来,国内外大麦辐射育种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就。实践证明,辐射诱变在诱发大麦产量、株高、熟期、抗性、品质、雄性不育等突破,创造新种持和选育新品种等则行之有效的。但我国科辐射育种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今后必须一方面改变诱变源因子利用和辐照处理方法单一的局面,加强先进辐射诱变技术运  相似文献   

9.
湖南优质稻品种改良的现状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 《作物研究》1996,10(2):9-11
论述了湖南优质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提出了优质稻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探讨了优质稻改良的主要途径是选用国外优质稻亲本,采用常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辐射诱变和分子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亚麻生产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历年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亚麻育种工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收集农家品种,开展系统育种,引种鉴定。六十年代初采用了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等育种途径,先后为生产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15年间共育成了8个小麦新品种,占同期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13.1%,累计种植面积100多万hm^2;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0Co-γ射线、快中子照射、^32P内照射、辐射与组织培养结合等;诱变对象多样化。有F0种子处理、F1种子处理,纯秒种子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航天育种的概念、机理、特点、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信息.并就航天育种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河南花生品种演变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河南省花生育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品种演变过程及育种工作现状,提出了河南省花生育种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策略,即在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育种基础上,突出产量,重视品质,强调抗性,向多样化、专用型方向发展。同时将远缘杂交、辐射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育种技术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高效育种体系,多出、快出品种,增加科技贮备。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苎麻育种方法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苎麻育种工作者采用地方良种鉴定、引种、系统选择、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各种育种手段,先后培育出了中苎系列、湘苎系列、鄂苎系列、华苎系列、赣苎系列和川苎系列等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综述了我国苎麻现阶段所采用的育种方法及面临的问题,为今后苎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1至2005年先后作大豆有性杂交620个,同时结合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共育成13个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南部、陕西省和四川省推广,其中中黄13、中黄17、中黄19、中黄20和中黄22等5个品种被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在30多万公顷.2004年中黄13在山西省襄垣县良种场经专家组实收667m2产量达312.4kg.  相似文献   

16.
广东花生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3,32(Z1):174-179
广东花生育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农家种的征集评选,系选种的选育及其后的推广应用.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农家种的杂交选育及推广应用,并开展了辐射技术与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成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的典范;1970年以前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青枯病育种,1970年以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旱锈病育种兼抗青枯病育种.7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利用外来种质和抗性基因改良花生抗病(青枯病、锈病、叶斑病)性并取得成效;1981~1986年抗锈遗传研究对选育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育种家以农家种狮头企为基础亲本材料,经过50年不断遗传改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花生品种群体.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实质上是农家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花生育种工作及其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广东和全国花生生产及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赴美国、加拿大啤酒大麦考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草原三省的考察,重点报导了这两个国家大麦生产概况,啤酒大麦育种及推广的品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麦种质资源和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以及他们有关啤酒大麦产业化管理情况,并对我国啤酒大麦育种和种子产业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近10年年来在甘蔗辐和射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向的主要进展,并对甘蔗辐射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航天育种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也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技术。本文从航天育种的原理出发,综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航天育种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展望了我国在新世纪的甜菜育种工作发展方向,并就甜菜糖业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育种机构及运行机制改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育种方向及育种目标,完善育种技术及手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