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与木瓜蛋白酶酶解,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Protamex酶与木瓜蛋白酶配比为6∶4,pH值为7.0,底物质量分数为5%,酶解时间为8 h,温度为60℃且水解度达到34.59%,为最佳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6,(19)
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汉麻蛋白制备汉麻籽多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汉麻蛋白的水解度为考核指标,探讨各酶解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优化复合酶水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70℃,木瓜蛋白酶加酶量0.4%(底物质量),中性蛋白酶加酶量3.0%(底物质量),pH值5.0,料液比1∶5,酶解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下水解度为27.23%,与单一酶法相比,水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制备高得率豌豆多肽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制备豌豆肽,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底物质量分数、水解时间、不同酶与底物质量比对豌豆肽的水解度及肽得率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制备高得率豌豆肽的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底物质量分数7%,酶与底物质量比3%,水解3 h的水解产物具有较高的水解度和肽得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pH值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配比1∶5,淀粉乳质量分数20%,温度50℃,时间8h,酶用量1.0%,pH值5.5,在此条件下所得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达92%。 相似文献
5.
以蓝莓为原料,考察了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复合酶酶解蓝莓汁的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取蓝莓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0.20%,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配比3∶1(m∶m),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84 min,该工艺条件下蓝莓出汁率达78.38%,与模型预测值78.54%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0.20%,表明在蓝莓汁复合酶法制取过程中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普宁青梅为原料,以获取率高出汁率为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结果表明,青梅汁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2.00 U/kg,纤维素酶用量0.50 U/kg,酶解时间3.0 h,酶解温度30℃,出汁率为76.14%。。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海藻肥在盆栽小油菜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海藻肥在小油菜上的肥效,通过设置盆栽试验,对酸提海藻液、酸-碱提海藻液、史丹利酶提海藻液、史丹利微生物提海藻液在小油菜上的施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史丹利酶提海藻液、微生物提海藻液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制备,产品外观细腻稳定,海藻酸、赤霉素、吲哚乙酸等有效物质含量高,从工艺和产品品质方面优于酸提海藻液和酸-碱提海藻液;施用史丹利微生物提海藻液处理的油菜株高、叶绿素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株高和叶绿素值分别比酸-碱提海藻液处理高13.3%和22.5%、比酸提海藻液处理高23.5%和26.9%;施用微生物提、酶提海藻液处理的小油菜间地上植株鲜重与干重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微生物提海藻液处理鲜重分别比酸-碱提海藻液和酸提海藻液处理高12.6%和15.8%。研究表明,4 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海藻肥的肥效为:酸提海藻液<酸-碱提海藻液<史丹利酶提海藻液<史丹利微生物提海藻液。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给黑液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在新疆进行了黑液腐植酸产品的田间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采用棉花定点定株方法调查其生理指标,并测定其生化指标,研究了它们对棉花的生长、产量和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中应用腐植酸液肥,与常规固体肥料相比可明显促进棉花在各生育期的生长,能增加蕾、花和铃的数量,并且延长成熟时间,作物不易早衰。同时液肥还可提高棉花的经济性状,能够显著增加籽棉的产量,增产率可达12.3%。在棉花上使用该腐植酸产品后可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和CAT活力,从而明显增强棉株的抗旱能力。黑液腐植酸产品对棉花具有良好的促长、增产和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21)
杂色蛤酶解产物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马尿酸法测定。以ACE抑制率和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酶筛选,得出对杂色蛤肉酶解效果最佳的酶是木瓜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木瓜蛋白酶酶解杂色蛤肉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10,加酶量1.5%,酶解温度45℃,p H值6.0,酶解时间1.5 h。酶解产物(10 mg/m L)对ACE的抑制率为86.7%,水解度为27.75%。酶解液经超滤,小于6 k Da部分(2 mg/m L)抑制率最高为52.3%,IC50为1.738 mg/m L。 相似文献
11.
肥料运筹对晚稻产量及根系和叶片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施肥对水稻生长和衰老进程的影响,通过肥料运筹田间试验,研究晚稻产量及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及缺N处理在整个生育进程中根系伤流量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且生育后期衰老速率快于其他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在整个生育进程中根系伤流量及叶绿素含量均保持最高水平,且后期衰老速率明显慢于其它处理;不施肥或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显著低于氮磷钾配施处理;NPK+OM处理产量最高为7.55 t/hm2,比不施肥(CK)处理增产35.51%;水稻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伤流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产量与根系伤流量和叶绿素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尤其是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有助于延缓杂交水稻的衰老进程,对提高杂交水稻产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Hyperion的东洞庭湖水质参数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成像高光谱对水质参数监测的影响,以东洞庭湖为研究区,Hyperion影像为信息源,对其进行大气校正,通过水体光谱特征分析,分别构建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遥感估算模型,利用ENVI4.7和ArcGIS软件获得东洞庭湖目标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Hyperion影像大气校正效果理想,适合反演区域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研究区叶绿素a空间分异规律不明显,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悬浮物浓度在空间上分异规律明显,湖岸到湖心方向随距离的增加,整体呈先缓慢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洞庭湖湖心悬浮物含量较高,且南部湖区悬浮物含量总体高于北部。研究展示了Hyperion监测内陆水体的潜力,为今后水质参数的精确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秋大白菜的合理施肥量,以秋大白菜品种87-114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最优回归试验设计方案,氮、磷和钾的常规施肥分别为360 kg/hm2、180 kg/hm2和180 kg/hm2。结果表明:试验区基础地力为86.3%,3种肥料的贡献率为K>N>P。利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最佳肥料施用量氮肥(N)为334 kg/hm2,磷肥(P2O5)为106 kg/hm2,钾肥(K2O)为14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2.39:0.9:1。“3414”试验可以确定大白菜生产中氮、磷和钾的施用量,同时在现有的地力条件下可适当降低3种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施磷对不同间作体系间作优势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施磷水平对不同间作体系产量间作优势和磷肥利用的影响,在河北曲周主要研究了施磷对玉米‖蚕豆、玉米‖大豆和玉米‖油菜3种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ER)、磷吸收量、磷肥吸收效率和磷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的LER是1.24~1.31,玉米‖油菜的LER是1.20~1.24,玉米‖大豆的LER是1.11~1.15,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个磷水平下,吸磷量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蚕豆>玉米‖油菜,除玉米‖油菜间作体系外,比单作玉米分别高21.5%%~40.2%和13.3%~22.9%,且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3种间作体系均具有明显的磷间作优势,除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外,施磷后均降低;磷肥吸收效率除玉米‖蚕豆在施磷90 kg/hm2外均低于单作玉米,并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活化磷能力强的作物与玉米间作可以提高土壤难溶性磷的利用,玉米‖大豆和玉米‖蚕豆比玉米‖油菜效果好,适宜的施磷量为9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分散、颗粒大小分组法对松辽平原玉米高产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以细砂复合体为主,约占40%~70%,粘粒、粉粒复合体次之;与对照相比,高产土壤粘粒复合体含量较小,平均差值为5.05%和7.60%;结合无机颗粒对比,粉粒、细砂复合体有所增多,增幅为0.1%~3.7%,粉粒增幅大于细砂,粘粒复合体减少,约为0.1%~5%,高产土壤减小量大于对照。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小粒级复合体中,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大,有机碳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减少(A1>A2>A3);与对照相比,高产土壤中各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而有机碳贮量在高产土壤粘粒复合体中低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在粉粒复合体中明显高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 82.95 kg/hm2、P2O5 30.75 kg/hm2、K2O 69.15 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13.46%、P2O5 19.34%、K2O 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 12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120 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培肥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贡献率分别提高6.4和6.8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条件下,与单施化肥(100%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氮:无机氮=4:6)显著增加生菜生物量,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单施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生菜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7%和41.6%;生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7.5%、7.0%和12.8%、7.3%和17.2%;生菜的氮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3.7%。 相似文献
18.
密度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施氮量(纯氮)为亚区,设5个水平,0、45 kg/hm2、6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共20个处理,对糜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比较产量差异及叶绿素、叶面积、土壤碱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在60万株/hm2,施氮量在60 kg/hm2策略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低密度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施氮量,增加养分,促进分蘖,随着密度的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控制分蘖,使糜子收获时的密度达到或接近62万株/hm2~69万株/hm2这一范围内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9.
20.
污水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十分严重。随着社会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不断加强,污水排放中的磷含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化学沉淀法除磷在费用投入和除磷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促进化学沉淀法除磷研究的深入开展,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原理、常用化学沉淀剂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化学沉淀除磷的影响因素、化学/生物组合型除磷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化学沉淀法除磷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