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增养夏秋蚕是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和蚕茧总产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地夏秋蚕的发种量都超过了春蚕,占全年发种量60—70%。历年来的发种量(见表):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研究蚕桑产业经济中蚕茧价格(CAP)、蚕种饲养量(简称发种量,SSQ)、蚕药用量(SMQ)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科学预测蚕桑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律。选取1991-2009年江苏省海安县蚕桑生产的年度数据,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方法,对上述3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变量的一阶差分与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蚕茧价格与发种量、发种量与蚕药用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蚕茧价格与蚕药用量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蚕茧价格增长能引起发种量的增加,但发种量增加却不是蚕茧价格增长的原因,蚕茧价格对发种量的影响滞后期为2年,到第3年影响程度已逐渐弱化;发种量增加能引起蚕药用量的增加,但影响滞后期只有1年,超过1年后的影响不显著;蚕茧价格与蚕药用量之间从实际趋势看有一定的关联性,但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是直接的,难以建立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与蚕桑产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认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可应用于蚕桑产业经济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夏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25%,秋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35%,二者合计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其产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50%左右,夏秋蚕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蚕桑生产状况。夏秋蚕生产特别是夏蚕生产由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春蚕相比,长期存在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三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蚕茧主产区——安康地区,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布局也在逐步改变。以安康县为例,1965~1974年的十年,夏秋蚕发种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3.3%,蚕茧产量占全年的22.7%;1975~1979年,夏秋蚕发种量上升到41.77%,产茧量占到28.94%;1980~1982年的三年夏秋蚕发种量增到51.3%,产茧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7.
蚕桑生产即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和桑叶产量,也影响到蚕期安排、发种量和家蚕的生长发育。过去我县对气候变化因素考虑不周,蚕期安排和各期发种量缺乏科学性,导致“种、叶失衡”蚕病多发。因此,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对增加发种量,提高养蚕效益很有帮助。本文着重谈谈千阳县气候特点与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养蚕布局多以春、中秋二季蚕为主,夏蚕因正值稻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儿易发生农药中毒.为凋整淮安市落后的养蚕布局,增加亩桑发种量,提高蚕农收入,淮安市蚕桑站在2006年组织人员赴盐城、南通参观学习"二春蚕"饲养技术,于2007年春初推广饲养了"二春蚕",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的育成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秋季蚕在我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省夏秋季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超过春季发种量.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对整个蚕茧产量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省,特别是重庆地区,由于夏秋气候较为恶劣,高温多湿,因此对夏秋蚕品种的要求较高.目前我省蚕桑生产上夏秋蚕品种存在的“三低一短”(上茧率低、茧层率低、出丝率低、丝长短)和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提高我省夏秋蚕品种的水平,西南农业大学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和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夏秋期的养蚕布局对提高蚕桑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布局问题的具体内容是指出库日期,发种量和蚕品种三个方面。就出库日期和发种量而言,过去我县夏秋期布局主要是从桑树生长、合理利用桑叶角度考虑的,饲养夏、早秋、中秋、晚秋四期蚕。发种量以早秋、中秋为重点(表1)。在集体养蚕时,这样的安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谭书生  王军 《江苏蚕业》1998,20(4):40-42
<正>我县从1988年至1995年,夏蚕平均发种量为44203张,其中1993年夏蚕最高发种达63081张,按当时全县桑田面积平均每亩饲养夏蚕0.28~0.40张.1996~1997年夏蚕发种量一落千丈,分别为3939张、4849张,只占前8年平均发种量的1/10左右.扣除前二年的挖桑面积,夏蚕亩桑饲养量只有过去的12.55%.由于夏蚕减少,按现行茧价,全县每年减少蚕茧收益1536万元左右.我县夏蚕为何锐减,分析夏蚕饲养与否的利弊关系,若增养夏蚕,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应采取哪些对策,现结合我县实际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史常亮 《广西蚕业》2011,48(1):45-5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1-2007年的蚕业收益与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收购价格、含税成本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蚕茧收购价格和含税成本对蚕业收益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发种量,而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对蚕业收益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提出降低蚕茧生产成本、稳定蚕茧收购价格、保...  相似文献   

13.
康树仁  刘兴松  张万治 《北方蚕业》2012,33(1):33-34,51
针对镇巴夏、秋蚕饲养易发蚕病,产茧量低和发种量急剧减少的现状,从消毒防病、气候条件、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桑混栽区中秋蚕中毒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年种植水稻面积220万hm^2,现有桑园面积8万hm^2。桑园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海和淮北局部,大部分地区为稻桑混栽,以饲养春蚕、中秋蚕两季蚕为主,中秋蚕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5%。中秋蚕饲养期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发生和防治的重要时期重合时间长,稻田用药防治害虫极易污染附近桑叶,  相似文献   

15.
冯丹 《四川蚕业》2004,32(2):1-3
蚕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蚕业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2003年,四川蚕业生产在茧丝绸市场疲软波动、全国各主产省区发种量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全行业共同努力,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育成、推广和获奖等情况,统计分析了该家蚕品种1992-2020年在广西和广东2省(区)的发种量,达到13 194.40万张,创造了单对蚕品种发种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7.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7,28(2):45-47
海盐县现有桑园3200hm2,全年发放蚕种11万余张,生产蚕茧5400t,居全省第6位,是一个蚕桑重点县。海盐县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二秋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2%以上,生产量占全年总生产量的43%左右。一般年分秋蚕张产稳定在35~40kg,低于春蚕张产。在特殊年分如1999年、2003年中秋,由于桑树病虫害暴发,张产分别只有26.1kg和  相似文献   

18.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重庆蚕业历史悠久,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建国四十多年的历程曲折艰辛,几度兴衰.1995年以来,丝绸市场极度疲软,茧贱伤农,更兼农村劳力缺乏,养蚕设施落后,养蚕水平低下,蚕病爆发,蚕农收效甚微,因而导致全市蚕桑生产一落千丈.以铜梁县为例,发种量由1995年的12.8万张下降到今年的6.5万张,产茧量由1995年的197.9万公斤下降到今年的约85万公斤,发种量、产茧量分别下降了49.2%和57%,发种量退到了1979~1980年的水平,产  相似文献   

20.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我省夏秋用品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七”字号品种的年发种量不足1%甚至更少;夏芳×秋白及洞庭×碧波均系省外引进品种,很难在气候开差较大的四川各地遍地开花,生产上已反映出了两品种存在的部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