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大茴香、公丁香、藿香3种香料熬制剂处理锦橙果实,在室温(4~15℃)条件下贮藏100 d,分析了贮藏期间锦橙的贮藏品质和保鲜指数变化。结果表明,香料熬制剂可延缓锦橙贮藏品质的下降,对锦橙具有防腐保鲜作用,其中大茴香的保鲜效应最强。大茴香处理果实腐烂率比清水和多菌灵分别降低6.12%、3.57%,保鲜指数分别降低4.17%、2.99%,在0.05水平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桃的采收成熟度与果实的耐藏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7~8成熟时的绿熟期采收,经贮藏后果面新鲜,果实硬而脆,褐变和腐烂少;采收过晚则果实易软化,容易褐变和腐烂。采前1个月用100mg/kgGA3处理有利于提高桃果实的耐藏性,贮藏后处理果的硬度比对照高1倍;采前1~2d用500mg/kg朴海因处理大久保、京玉和燕红桃,贮藏好果率分别增加22.8%,22.9%和18.3%;采前用混合液(GA350mg/kg,2,4-D50mg/kg,多菌灵2000倍)处理可减慢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生理代谢,并能较好地保持品质,腐烂和褐变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7.7%和4.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采前喷钙对桃果实硬度、糖度、腐烂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情况,于果实采收之前以浓度分别为0.05%、0.10%、0.20%和0.30%的钙Ca(NO3)2钙喷施‘沪油’018树体(树冠及果实),以不作任何处理的树体果实作为对照(CK),将不同浓度钙处理的果实放置在温度为(0±0.5)℃、相对湿度为80%~85%的冷库中贮藏,就采前不同浓度的钙处理对采摘时和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喷钙处理可显著提高采收时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实表面亮度,但对其总糖含量却无显著性影响;在整个冷藏期间,采前适宜浓度的钙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的软化及其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能缓解因糖酸比急剧上升而导致的果实原有风味的失调;显著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增强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蛋白合成能力,并保持了果皮原有的色泽,有效延缓了果实衰老进程。试验结果表明:从5月27日(盛花期后第55天)起每隔5天对整个树体(树冠及果实)喷施浓度为0.10%的Ca(NO3)2,共计喷施5次,可使果实贮藏期延长至30 d,果实腐烂率降低至5%以下,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果实贮藏保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省生产区惠安县、南安县余甘子果实试样进行贮藏保鲜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蒂腐率与采样时间有关,9月底采样蒂腐率高于12月初采样。各品种(类型)或优株之间差别较大。品种(类型)之间失重率比腐烂率差异小。失重率与腐烂率显著相关联且与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典型非线性相关。各处理中常温袋贮腐烂率较低,失重率也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果实单宁含量趋势一致,果实单宁含量与果实腐烂率趋势相反。品种(类型)和优株之间可溶性固形物有一定差异,贮藏过程中同一试样完好果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小,相同试样气干状态可溶性固形物比袋贮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甜樱桃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但是其果实不耐贮藏,研究其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对甜樱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病害、成熟度对贮藏的影响及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对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不同的保鲜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果实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腐烂率,提高贮藏品质。但是目前甜樱桃果实贮藏保鲜措施仍以低温冷藏为主,保鲜效果较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甜樱桃果实寻找无毒、经济、高效的贮藏方式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需要加强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果实运输保鲜措施及贮藏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用0,10,25和50 μmol·L-1硝普钠(SNP)浸泡杨梅2 h,在(0±0.5)℃贮藏16天.贮藏期间每隔4天取样测定活性氧产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相关酶类如SOD,CAT,POD的变化,最后统计腐烂指数.结果显示:25μmol·L-1 SNP释放的NO处理可降低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延缓Vc的降解,抑制贮藏前期可滴定酸的下降和总糖的变化,提高杨梅果实中SOD,CAT,POD保护酶的活性,抑制H2O2,O2-·含量的增加,降低MDA的含量和膜透性的升高,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维持杨梅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保持杨梅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给青皮核桃的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清香’核桃为试材,分别以1、3和5μL/L的1-MCP对其采后鲜果进行熏蒸处理,就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清香’青皮核桃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60 d,浓度分别为3和5μL/L的1-MCP处理对青皮核桃的保鲜效果显著优于浓度为1μL/L的1-MCP处理和未以1-MCP熏蒸的对照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浓度分别为3和5μL/L的1-MCP处理的果皮转色指数分别降低了55.14%与75.06%,其腐烂率分别下降了92.11%和93.83%,其核桃仁中的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65.3%和52.8%,其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31.5%和24.25%,VE含量分别提高了59.97%和79.21%。浓度分别为3和5μL/L的1-MCP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青皮核桃的腐烂,均能促使核桃仁保持较好的品质,且此2个浓度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认为,生产上可采用浓度为3μL/L的1-MCP对‘清香’青皮核桃进行贮藏保鲜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水蜜桃采收后易后熟和衰老,贮藏期和货架期短。本研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水蜜桃贮藏保鲜方式,并探究其保鲜机理。【方法】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研究氮气预处理结合自发气调( MAP)复合保鲜处理对果实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营养品质、活性氧代谢及能量水平的影响。果实经100% N2处理6 h 后,用厚度0.02 mm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果实均置于(1±1)℃相对湿度85%~90%保鲜库中,贮藏30天后,从薄膜袋取出,置于(25±1)℃下模拟货架期。测定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水蜜桃果实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 TSS)、维生素 C( Vc)和过氧化氢( H2 O2)含量、超氧阴离子( 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脂氧合酶( LOX)活性、膜透性、丙二醛( MDA)含量、腺苷三磷酸( ATP)、腺苷二磷酸( ADP)和腺苷磷酸( AMP)含量及能荷( EC)值。【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冷藏及常温货架存放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水蜜桃果实组织中的ATP,ADP含量和能荷低温贮藏10天后即开始出现明显降低,SOD和CAT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H2 O2和O2.-的含量明显增加,而MDA含量与膜透性则呈大幅度的上升,导致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增加和膜完整性的破坏。N2预处理结合 MAP复合保鲜处理可有效降低水蜜桃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的腐烂指数,当果实转到25℃放置4天,处理组水蜜桃的果实腐烂指数仅为对照组果实的55.56%。同时,N2预处理结合 MAP复合保鲜处理能有效地维持果实 TSS及 Vc含量,较好保持了营养品质。进一步研究发现,N2预处理结合MAP复合保鲜处理能维持果实中较高的 ATP,ADP含量及能荷值,提高 SOD 及 CAT 活性,进而抑制 H2 O2积累及O2.-的产生,降低 MDA 含量及膜透性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贮藏过程中,能荷值与 O2.-产生速度( R2=0.9712)、H2O2含量(R2=0.9746)及膜透性(R2=0.9678)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N2预处理结合MAP复合保鲜处理延缓水蜜桃后熟衰老可能与提高果实组织能量水平及抗氧化水平,维持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保持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1-MCP对沪产冬枣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1-MCP在南方冬枣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以500、1 000、1 500、2 000 nL/L等不同剂量1-MCP处理沪产冬枣,置于温度(0±1)℃、湿度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沪产冬枣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1 000 nL/L 1-MCP处理能够抑制沪产冬枣的烂果率及转红指数的升高;延缓Vc、酸含量和果皮转红指数的下降,维持较高的硬度、色泽;贮藏80 d后硬度仍高达9.69 kg.cm-2,鲜果Vc含量保持在241.65 mg.100g-1;果肉色泽、可滴定酸含量也都分别保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处理。1 000 nL/L 1-MCP处理沪产冬枣,能较好地维持果实固有品质,保鲜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伏令夏澄果实采后用53℃高温药液浸果2分钟,对果实贮藏期间腐烂及枯蒂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未经高温药液浸果的果实腐烂、枯蒂较多,53℃高温药液比18℃常温药液浸果间呈显著差异(p<0. 01) ;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伏令夏橙果实贮藏三个月后的腐烂率(y)与桔蒂率(x)的相关性:r=0. 7334,并导出直线回归方程式 Y=-0. 5970++0. 1971X,F=25. 612;但处理间果实化学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对藤稔葡萄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藤稔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二氧化氯对其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藤稔葡萄分别浸入浓度为25、50、100 mg/L的ClO2溶液中,每种浓度均作浸泡10、20、30 min 3种处理。室温(20℃)贮存25 d后,测定其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结果表明,ClO2有利于保持果粒的颜色、形态、硬度,保持果实中的总酸和Vc含量,抑制果实衰老。25 mg/L ClO2溶液中浸泡10 min的处理对藤稔葡萄保鲜贮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包装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025 mm PE包装和硅窗膜包装的澳李14果实在冷藏中能通过自发气调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尽管各种包装的果实固酸比一般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都显著低于CK。贮藏到25 d时,各处理组合果实固酸比较CK低78.0%~96.6%;贮藏末期,各处理组合果实的腐烂率比CK低28.2%~69.5%。其中,在冷藏中,硅窗膜包装效果并不如0.025 mm PE的包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冰温储藏方式在树莓储藏中应用的可行性,设置了冰温和低温2种储藏方式,对树莓外在感官的品质以及内在品质相关的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低温储藏比较,冰温处理可以减缓树莓果实外观综合评分的降低、降低腐烂率及生霉率,提高果实的外在品质;减缓树莓内可溶性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速度,提高果实的口感;减缓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速度,有助于抑制树莓果实的衰老;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效抑制树莓果实的褐变现象。树莓的储藏保鲜建议推广冰温储藏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选用尿素、施易乐、NAA+BA、TMN-6等4种制剂对富士苹果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结果表明:以0.5 mg/L TMN-6制剂的处理效果最好,座果率为27.9%;在盛花期喷布TMN-6,不仅能显著提高疏花效果,且使侧花的结果率显著降低,提高了单果率和中心果率(89.22%和100%);同时TMN-6处理对叶、生长点以及果实生长和果实品质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库尔勒香梨的绿色、安全果实脱萼方案。【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母梨剂、氟硅唑、苯甲·丙环唑、美翠、金村秋进行脱萼处理,喷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脱萼剂的不同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脱萼率及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等外观和内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母梨剂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果较好的是处理T2(2 000倍液盛花期喷施1次),脱萼率为79.28%,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氟硅唑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氟硅唑处理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均低于对照,且呈现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脱萼效果较好的是处理T6(4 000倍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脱萼率为98.68%,比对照提高了49.50%,平均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苯甲·丙环唑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脱萼率呈现随处理浓度增大而提高的趋势,果形指数、心果比和果柄长度均低于对照。脱萼效果比较好的是处理T12(4 000倍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脱萼率为88.43%,比对照提高了39.25%,可...  相似文献   

16.
醋栗7-8月成熟,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污染腐烂变质。醋栗常用低温和气调保鲜等方式进行贮藏,贮藏时间短,营养物质易损失。为丰富醋栗果实的保鲜技术,以新鲜醋栗果实为对象,对其进行壳聚糖-明胶涂膜保鲜处理,每隔2 d测定1次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第10 d时,对照组的果实失重率达6.7%,试验组的果实失重率仅3.4%;对照组VC含量为1.201 mg·g~(-1),而试验组VC含量达1.611 mg·g~(-1);由于涂膜保鲜的醋栗果实持水性较好,贮藏第1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显著; POD活性测定表明涂膜保鲜贮藏的醋栗果实衰老速度得到延缓。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在浙江省嘉兴市采收‘湖景蜜露’桃Amygdalus persica‘Hujingmilu’果实,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自发气调(MAP)处理对冷藏及常温货架期间果实的品质、能量相关物质及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1)1-MCP 12 h熏蒸结合0.02 mm MAP包装处理能有效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较好地维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Vc)含量,保持果实的贮藏及营养品质。同时,1-MCP结合MAP处理有效地保持了呼吸代谢相关酶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维持较高水平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能荷(EC)值。试验显示,1-MCP结合MAP处理能有效保持‘湖景蜜露’桃采后品质,延缓果实采后后熟及衰老进程,减少果实采后损失,为适宜的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的保鲜效果,选择9种不同比例的魔芋胶、壳聚糖和柠檬酸的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进行浸泡、包装和低温储藏,测定3d和7d时的商品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结果发现,S9(1.5%魔芋胶+2.0%壳聚糖+0.1%柠檬酸)和S1(0.5%魔芋胶+1.0%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好。前者不仅能够维持绿竹笋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减少水分散失和提高可食率,在贮藏前期(3d)能明显抑制绿竹笋笋体蛋白质的代谢和POD、PAL的活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55.95%,POD活性降低7.50%,PAL活性降低67.15%;后者在储藏后期(7d)更显著地抑制PPO、POD和PAL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2.19%、34.56%和47.89%。  相似文献   

19.
以地方特色品种贵妃枣为试材,系统地研究果实采后生理、采收成熟度、采后处理方法,草酸、臭氧、涂膜等不同处理对贮藏果实生理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贮藏保鲜条件,形成采后处理技术规程,为贵妃枣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余甘子果实采收期长于多数水果,留树越冬落果率低,采后余甘子果实失重率、腐烂率高,容易发生褐变,所以果实的贮藏保鲜成为了余甘子加工行业的关键问题,试验选取包装、预处理方式以及贮藏温度对采后余甘子果进行贮藏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激处理并且真空包装,贮藏温度为4℃条件下,余甘子果实的失重率为0,含水率保持在81.5%左右,贮藏时间达到70 d,理化性质变化较小,Vc和还原糖等营养成分得到较好保留,无胀袋现象,为余甘子果的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