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为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选取24种2味组合和12种3~5味组合中草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6种中草药单味均对禽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MIC在3.9克/升至375.0克/升之间;所选24种2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250.0克/升之间,而且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46.8克/升之间,且全部组合均表现有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草药配伍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 ,家禽的发病率有增无减。用化疗药物仍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兽药在防治畜禽疫病的同时 ,由于使用不当也造成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的潜在危害。为达到既能防病治病又可将兽药使用不当产生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 ,应用中草药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纯中草药兽药产品 ,但由于对中草药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 ,许多中药的抑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部分中药制剂缺乏科学性。近年来 ,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陆续有报道 ,但一般只对中草药的抑菌属性进行定性分析。本试验旨在对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选取24种2味组合和12种3-5味组合中草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6种中草药单味均对禽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MIC在3.9克/升至375.0克/升之间;所选24种2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250.0克/升之间,而且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46.8克/升之间,且全部组合均表现有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草药配伍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仙草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仙草的药理活性,采用两倍稀释的定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仙草的根、茎、叶及全草对3个血清型的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MIC,并对仙草全草水和醇提取液的体外抑菌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仙草中根、茎、叶及全草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的MIC在3.9~250g/L之间,显示仙草优良的抑菌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仙草全草醇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水提取液,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和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各药有效成分分别进行提取,获得硫酸黄连素纯品、黄芩苷纯品、30∶1白头翁、30∶1秦皮、20∶1穿心莲提取物,将提取物按一定比例组成配方,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和组方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078、K89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及组方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组方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单味中草药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黄连、黄芩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O78、K89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两种提取物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硫酸黄莲素纯品和黄芩苷纯品按不同的浓度配伍对8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配伍后其抑菌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具有药物较低、无耐药性、毒副作用较小等多种优点,复方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中.实验通过复方中草药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进行了外抑菌效果检测,自拟了5种复方中草药制剂,水煮法提取复方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复方2、复方4和复方5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鸭脚木皮、木蝴蝶、火炭母、岗梅根、倒扣草(鲜)这5种广东常见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测定其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链球菌对火炭母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40、1/8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40、1/80;链球菌对鸭脚木皮、木蝴蝶均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0、1/1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0、1/10;岗梅根、倒扣草(鲜)对六种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中草药抗热应激添加剂剂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0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成4组,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由基础日粮与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每头·日0g为A组即对照组、25g为B组、75g为C组、125g为D组)组成的日粮。结果表明:干物质摄入量C、D组分别比对照组多摄入1.6kg、1.6kg。校正体重和乳脂的产乳量,C组、D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6.3%(P<0.01)和34.4%(P<0.01),且C组、D组乳脂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8%(P<0.05)、20%(P<0.05)。C组、D组红细胞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5.8%(P<0.01)、33.9%(P<0.01),而呼吸率则分别降低43.3次/分、47.2次/分、肛温分别降低1.2℃、1.1℃。对照组中暑死亡两头,其余组没有死亡。经济效益,C组、D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3.7%.、51.2%。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药合剂在雏鸡体内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作为鸡干扰素(IFN)的检测系统,研究了中药合剂在鸡体内对干扰素诱生及促诱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与NDV诱生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显示中药合剂具有明显的诱生IFN的能力,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为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草药在近代养猪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近代中草药在促进猪只生长、防治猪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和霉形体感染以及其它疾病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中草药在现代养猪业及其“绿色”肉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