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粳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自然条件等资源优势。南北方都可种植,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指出在发展粳稻种植上要有新思路,在研究品种和区划种植上要有新突破,在粳稻开发内容等各项工作中要有新举措。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公司等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研究优质品种、栽培技术、加工生产、出口创汇、共创“品牌”,使产、供、加、销“物流”良性化地流起来。  相似文献   

2.
以往有关稻米品质的研究多采用籼稻品种,有关粳稻米质研究甚少。为此,近年来我们收集了一批目前生产上正在利用或即将应用的粳稻品种,对同一条件下栽培收获的种子与同一品种不同季别种植收获的种子进行了稻米品质分析,并探索了适于粳稻米质分析的方法,以便弄清目前粳稻稻米品质现状及其不同季别种植等条件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苏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从粳稻种植面积、产量水平和品质现状及消费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粳稻生产现状,从粳稻生产的资源、品种、技术、效益、产业化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江苏粳稻生产的优势,针对江苏粳稻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思路、目标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约安徽省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推进"籼改粳"工作进程,提升安徽省稻米产业的竞争力。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滁州等地;粳稻生产以直播为主,机插为辅;所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7.57%,本省自主选育品种仅占22.43%;近3年粳稻平均单产为7.51 t/hm~2。提出应以沿淮、沿江一带以及江淮东南部为重点区域,以发展中粳和单季晚粳为主体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徐虹  陈雷明 《中国稻米》2002,8(6):33-33
粳稻足北方稻区主栽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入世后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速优质粳稻生产已成为北方稻作发展的方向。种植优质粳稻一定要在栽培技术上注意与普通稻不同的地方,掌握它的技术要点,才能提高它的商品价值,拓宽市场销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北方优质粳稻栽培技术要点向广大农民朋友和有关技术部门作一介绍,供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全国粳稻主产区之一 ,每年生产稻谷1800万t左右 ,但由于优质高产粳稻品种相对较少 ,难以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制约了稻米产业的发展。为此 ,我们结合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 ,引进省内有代表性的优质粳稻品种 ,对其特征特性进行研究 ,以期筛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质粳  相似文献   

7.
籼稻和粳稻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亚种,籼粳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一代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因籼、粳不亲和,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致使籼粳杂种优势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利用。为了探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980年我们开展了筛选籼粳“媒介材料”,以期在杂交水稻上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粳灿“媒介材料”筛选情况 1980年冬在海南岛配制了许多籼粳杂交组合。1981年秋在三明地区农科所种植杂种F1。大部分杂种一代结实率很低,仅藤野与五个不同来源的粳稻(台湾、华北、云南、日本等地品种)和籼稻杂种F1正常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6.5%~90.4%和76.9%~92.7%。接着,又以藤野为母本或父本与籼、粳品种杂交了22个组合,于81年冬和82年秋在海南岛和本所种植杂种F1进行验证。二年中,用20个粳稻品种和5个籼稻品种与藤野杂交了27个组合,除了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8.
秀洲区是浙北晚粳稻主产区,为选择适宜本区作单季直播稻种植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组织引进了一批杂交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为大面积生产上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538、春优84等3个品种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可以在本区扩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安粳1580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用申优1号杂种后代系选而成的迟熟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食味性好等优点,适合在贵州中高海拔粳稻区种植,生产上应注意合理安排播期、适时早栽、科学管理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新化县晚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较籼稻具有耐寒、品质较优、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推广种植粳稻对调整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结构,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为探索粳稻在湘中稻区作晚稻栽培的适应性,筛选适宜新化种植的晚粳稻品种,2014年引进19个粳稻品种在湖南新化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粳2号’和‘晚粳29’综合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示范试种。同时就粳稻在南方发展的问题与关键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Crop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 deepwater rice to a flooded rice production system but information about optimum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currently lacking.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ate and variety on flooded rice production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ailand.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Bang Taen His Majesty Private Development Project in 2009 and 2010 to represent conditions prior to flooding (early rainy season) and after flooding (dry season). The early rainy season crop covered the period from May to October 2009, while the dry season crop covered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2009 to April 2010.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split plot with four main plots and three sub plots replicated four times. The treatments for the main plot were various planting dates, while the treatments for the sub plots were rice varieties. The dates of the critical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rice were recorded and biomass was sampled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ANOVA and treatment means were compared to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plating date and the best variety for the area. The highest average yield was obtained for variety PSL2 across transplanting dates from June 19 to July 23, with an average yield of 3898 kg ha−1. The dry season crop showed that both biomass and yield were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ing date and variety. 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for variety PTT1 transplanted on November 9.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variety PSL2 is the most suitable variety for early rainy season production with a transplanting date ranging from June 19 to July 23, while the variety PTT1 planted on November 9 was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the dry season crop. However, a high yielding flooded rice variety that has a short growth duration is still needed for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2.
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情况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孙雅君 《北方水稻》2007,(5):1-4,18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和初选,筛选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江苏、新疆、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20个优良粳稻品种入选参加食味品评。通过品评可以看到:许多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感官食味特性,有些甚至超过日本越光品种;在我国粳稻主产区,只要加强优质食味研究开发力度均能培育出优质食味品种;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理化指标在对食味影响中存在的相关性需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一套食味品质研究评价体系,使此评价体系完全符合人们对食味的要求;食味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产地、贮藏加工条件等均密不可分;我国有一大批优质食味品种有待于加大开发、宣传、推广力度,并作为优质食味米,高标准地打入国际市场;建立研究我国粳稻食味为主的学术专家组,制定研究目标和发展规划,切实把我国粳稻食味研究做大、做强,尽快提升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的研究水平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美香占2号具有优异的食味品质,是目前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和云南省品种审定,及江西、广西、海南、湖南、陕西和四川省引种许可。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美香占2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其他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加快美香占2号的推广应用,育种单位联合种子企业和米业企业,构建了从水稻种子生产到稻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推广网络,形成了品种推广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新模式,推动了美香占2号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截止2020年美香占2号推广面积超过140万hm2。  相似文献   

14.
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粳稻的品种特性和豫南稻麦耕作制度,在豫南种植粳稻相对于种植籼稻有产量高、品质优、茬口好三大优势。粳稻品种产量水平比籼稻高70 kg/667 m2左右,麦茬粳稻比麦茬籼稻高100 kg/667 m2以上;粳米适口性好,价格比籼米高30%~50%。种植粳稻技术上要求推迟播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麦茬稻秧龄过长导致的减产,适应机械插秧、抛秧和小麦套种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动豫南稻麦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本文对豫南地区"籼改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江淮流域"籼改粳"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紫糯稻新品种,2019年、2020年分别通过云南、福建省品种审定。2019年在宁化县进行示范种植和建立百亩高产示范片,表现杂种优势强、产量稳定性好、糙米种皮紫黑色、糯性优良、适口性好和广适应性的特点。总结了紫两优737在宁化县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实现其良种良法相配套,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矮化育种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水稻育种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对中国粮食增产以及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综述水稻矮生性状的遗传、矮化植株的特征特性、矮化机理及矮秆基因定位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在利用水稻矮秆突变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的旱稻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年研究课题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两方面回顾了吉林省旱稻研究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分析了旱稻研究的现状,从承担国家旱稻品种试验到旱稻栽培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并介绍了旱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植旱稻是实现节水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领域和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粮食规模生产主体开始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增加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粮食生产面积较小,但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粮二代”,带动了全市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粮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本文分析了建德市粮食生产以及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粳稻品种食味品质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北方粳稻主栽品种食味品质及水稻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并与日本、美国粳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及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进行比较。提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标准,科学制定育种目标及品种品质选育指标,选育和推广种植广、适性较好的优质食味品种,研究早世代材料食味鉴定筛选技术的有效性,建立完整的稻米产品产业链,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稻谷质量等提升粳稻食味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