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探明猪粪-秸秆还田的应用效果,确定最佳还田模式。[方法]通过稻麦轮作田间试验,开展猪粪-秸秆还田处理对稻麦生长形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统计分析其经济效益及二氧化碳减排量,对比分析出最佳的猪粪-秸秆还田模式。[结果]猪粪-秸秆还田有利于稻麦的生长,在"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还田模式下,稻麦产量为最高,分别为7 874.57 kg/hm~2和6 427.00 kg/hm~2,且稻麦轮作一年可节约成本5 146.35元/hm~2,稻麦分别增收5 312.56元/hm~2和3 931.93元/hm~2,温室气体平均减排量为1.30 t/hm~2(按CO_2干基计算)。[结论]因此,建议"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模式为猪粪-秸秆还田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猪粪–秸秆还田的应用效果,确定最佳还田模式。[方法]通过稻麦轮作田间试验,开展猪粪–秸秆还田处理对水稻、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统计分析其经济效益及二氧化碳减排量,确定最佳的猪粪–秸秆还田模式。[结果]猪粪–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小麦的生长,在"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还田模式下,水稻、小麦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 874.57和6 427.00 kg/hm~2,且稻麦轮作可节约成本5 146.35元/hm~2,水稻、小麦分别增收5 312.56和3 931.93元/hm~2,温室气体平均减排量为1.30 t/hm~2(按CO_2干基计算)。[结论]"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模式为猪粪–秸秆还田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3-9584,9627
[目的]为了使秸秆还田达到最终增产.[方法]开展了2个年度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施用对比试验.[结果]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当施纯氮210 kg/hm2,基追比5:5时增产效果最显著,施纯氮180 kg/hm2时基追比以7∶3较好.当纯氮180 kg/hm2全部做底肥时,在6个处理中产量最低.[结论]研究结果为33°N附近小麦产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高产施肥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和配施最适宜的氮肥量.[方法]研究了6种肥料供应模式对小麦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以安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豫北地区,如果仅从高产的角度考虑,6种模式中处理④、处理⑤、处理⑥都是较好的模式.[结论]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 kg/hm2+秸秆腐熟剂15kg/hm2,是取得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规律,为评估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依据,在江苏省苏州市稻麦两熟农田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监测试验,研究设计了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CK)、麦季稻秸还田(R)、稻季麦秸还田(W)和稻麦季秸秆均还田(RW)4种秸秆还田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总增温潜势(GWP)及单位产量的GWP有极显著影响,CH4稻季总排放量表现为RW(233.04 kg/hm2)W(197.99 kg/hm2)R(122.14 kg/hm2)CK(97.07 kg/hm2),N2O稻季总排放量的顺序是RWRWCK,依次为4.74 kg/hm2、2.66 kg/hm2、2.14 kg/hm2和1.07 kg/hm2。RW处理水稻产量(10.54 t/hm2)和R处理(10.36 t/hm2)较秸秆不还田对照显著增产,而秸秆还田处理(R、W和RW)的GWP以及单位产量的GWP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说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4和N2O排放,小麦秸秆还田是增加稻季CH4排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农田畜禽粪便的安全消纳量,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研究施用猪粪后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和Mehlich3–P)、水溶性磷(Ca Cl2–P)的累积特征,评估磷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在100%猪粪N处理后快速增加,增幅分别为21.87~90.58、53.25~262.82 mg/kg,Ca Cl2–P含量在100%猪粪N水平后急剧增加,增幅为0.18~2.40mg/kg;在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Olsen–P含量和Mehlich3–P含量流失的临界值分别为50、125 mg/kg,Ca Cl2–P含量流失的临界值为0.6 mg/kg;稻麦轮作周期内腐熟猪粪用量为23 364 kg/hm2时(50%化肥N+50%猪粪N处理),土壤的磷素积累量明显小于磷素流失临界值,能够安全地最大化消纳猪粪;50%化肥N+50%猪粪N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小麦产量的和最高,达13 309.7 kg/hm2,相较于常规化肥处理的总产量增加了10.01%,其综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有机替代为基础的施肥方式对滴灌玉米生长和磷素营养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滴灌农田施用提供参考.[方法]设置CK(不施肥对照)、化肥、秸秆还田、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秸秆还田分别与精制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混施8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玉米干物质量、磷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用6 000 kg/hm2精制有机肥和6 000 kg/hm2玉米秸秆处理,分别较单施化肥的玉米植株干物质量、产量、含磷量和吸磷量分别增加了5 320 kg/hm2、1 810 kg/hm2、0.48 g/kg和34.6 kg/hm2.6 000 kg/hm2精制有机肥和6 000 kg/hm2玉米秸秆配施化学磷肥利用率最高为67.0;,比单施化肥提高了38.5;.[结论]不同有机替代方式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植株含磷量和吸磷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长期秸秆还田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设置0、1500、3000、4500和6000 kg/hm2共5个玉米干秸秆还田量,小麦收获期考察产量结构性状,测定籽粒产量.[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第一个试验年度产量提高3.50%~7.10%,平均增长4.95%,3000 kg/hm2的中等秸秆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长期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籽粒产量有重要影响.与对照相比,4个年度试验,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96%~6.31%、1.87%~5.87%、0.76%~8.70%和2.27%~8.58%,平均增产5.12%、3.63%、4.31%和6.27%,幅度逐渐增大,后2个年度的增产效应达显著水平,显示了稳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当前生产条件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长期秸秆适宜还田量为4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西瓜生产中化肥减施措施.[方法]利用农业废弃物木薯酒糟沼渣和菇渣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栽培西瓜,设定减施化肥25%和30%2个目标,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化肥减施后,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西瓜产量及品质均显著提高,减施化肥25%各处理均优于减施化肥30%处理;化肥减施25%时,施6000和7500 kg/hm2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施7500 kg/hm2品质略好.[结论]化肥减施25%、施微生物菌肥6000~7500 kg/hm2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减施10%钾肥,研究其对双季稻水稻的产量以及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并减施10%钾肥(LK+S)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的生长性状和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处理(F)的早稻增产97.5 kg/hm~2、晚稻增产106.5 kg/hm~2。同时秸秆还田并减施10%钾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1.2 g/kg和0.07 g/kg。另外,秸秆还田并减施10%钾肥处理与全量施肥并添加秸秆处理(F+S)相比,水稻的产量和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差异较小,这表明在实现秸秆还田的同时,减少化学钾肥10%,可以实现水稻的稳产和保证土壤的基本肥力。  相似文献   

11.
重点分析了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石漠化地区种植山核桃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得出:山核桃营养价值高,与其他坚果相比,山核桃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上具有优势;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14年生山核桃林纯收入1273530元/hm2,产投比为9.74,投资收益为8.74。与当地常见农作物按照经济效益作比较,山核桃>金银花>烤烟>水稻>甘薯>玉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分析了中园林绿地在其中所发挥的效益,探讨了如何更好发挥园林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拟从本馆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探讨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科学发展地位.文献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力求找出一种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文献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城市环境功能分区的原则、方法的基础上,以大连市为例研究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及常见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并由此提出了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受益者负担制度与中国的行政收费制度具有相似之处,研究其对于规范中国的行政收费具有借鉴意义。受益者负担作为日本地方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是指对于特定公共服务的特别受益者,在其受益的范围内,以分担金、负担金、使用费、手续费等形式使其承担该经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制度。其理论基础在于"特别受益"应当由"特别负担"来补偿的理论,因此,界定受益者负担的范围就是要界定被征收者与特定行政支出之间是否具有这种"特别受益"关系,而界定"特别受益"关系应当以受益范围的"特别性"与受益程度的"显著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16.
被农民誉为"小工程,大德政"的小型农田水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1]。该文通过对泌阳县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个方面加以论证,以实例证明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徐涞  刘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75-1476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某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具体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土地整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干旱绿洲区果园复合种植高产高效节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疆塔里木盆地葡萄园间作复合种植种类、经济效益及水效益的研究表明,葡萄间作复合种植是一种节水增效的种植模式;葡萄间作花生、马铃薯、饲料甜菜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有促进的作用;萄葡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高,而葡萄间作棉花的综合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低,因而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干旱绿洲区葡萄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是适于推广的高效、节水的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森工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等问题,生产经营由单纯规模效益经营转向森林多功能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森工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