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我国继新疆细毛羊育成之后的又一个细毛羊良种,属毛肉兼用细毛羊品种。其除具有可与澳美羊媲美的产毛性能外,也具有良好的肥育性能,是生产肥羔的优质品种。如何提高羔羊的成活率,使新生羔羊全活全壮,是提高养羊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工作阐述了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不同品种对本地绵羊杂交改良的最优组合,以黑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研究杂交F1代羔羊(无角陶赛特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陶甘细”,黑萨橘克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黑萨甘细”)及对照(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性能、屠柔性能和肉品质。生长观测表明,陶甘细1~6月龄生长速度高于黑萨甘细(P<0.01),陶甘细平均日增量为199.8 g,高于黑萨甘细(P<0.01);4月龄(断奶前)、黑萨甘细平均日增量最快,分别为276.6 g和244.0 g;屠宰性能表明,陶甘细热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黑萨甘细(P<0.01);肉品质测定表明,陶甘细嫩度优于黑萨甘细,根据新西兰羊肉分级标准,陶甘细肉质为PL级,黑萨甘细为ML级,陶甘细的肉品质优于黑萨甘细。可见:两杂交组合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角陶赛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改良效果优于黑萨福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在冷季放牧阶段的补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12月龄)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羊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即试验Ⅰ组(1号料)、试验Ⅱ组(2号料)、试验Ⅲ组(3号料)和对照组(不补饲),每组15只羊,测定其体质量变化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Ⅰ组、Ⅱ组的试验羊试验末期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的试验羊试验末期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组和Ⅱ组试验羊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试验羊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试验羊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的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Ⅲ组,Ⅰ组、Ⅱ组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冬春季节牧草枯草期,甘肃高山细毛羊采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技术,试验组的末质量和日增质量要明显高于纯放牧条件的对照组;随着补饲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升高,甘肃高山细毛羊血液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值有升高趋势,同时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以黑萨福克、邦德和无角陶赛特3个国外优良绵羊品种作为父本,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肉用性能杂交改良(各杂种后代分别简称"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并以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羔羊(简称"甘高细")作为对照组,研究各杂交组合及对照组羔羊在6月龄前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效果。结果表明,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的1~2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全期(初生~6月龄)平均日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的6月龄体质量达到38.11 kg、37.39 kg和36.60 kg,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75 kg、6.03 kg和5.24 kg(P0.01)。黑萨甘细的6月龄体质量、断奶后平均日增量、全期平均日增量和6月龄胴体质量均最大,其6月龄胴体质量为16.36 kg,比邦甘细和陶甘细高出1.21 kg和0.96 kg(P0.05),比甘高细高出3.36 kg(P0.01)。由此表明,这3个国外优良品种都能明显改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其中黑萨福克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放牧型甘肃高山细毛羊短期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省肃南县康乐草原,以5月龄放牧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开展60 d的短期育肥试验。试验期间试验组从夏草场转入冬草场放牧,并辅以少量补饲;对照组按照传统饲养模式从夏草场转入春秋草场,自由放牧。结果表明,短期育肥的放牧羔羊育肥后体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羔羊(P<0.01),短期育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22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长性能测定、DNA测序验证、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 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重复单位是由GT/GA组成的复合型微卫星座位。研究共检测到13个等位基因和4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201、195和193 bp是优势等位基因,201/201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为0.830,杂合度为0.847,属高度多态座位。相关性分析表明,183、191、207和197 bp等位基因对应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群体出生体质量极显著高于165、219、195、213和203 bp等位基因群体(P<0.01),同时显著高于179、189、193和201 bp等位基因群体(P<0.05),含有179、189、193和201 bp等位基因的群体的出生重显著高于165、219、195、213和203 bp等位基因的群体(P<0.05)。就甘肃高山细毛羊1月龄、2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质量综合考虑,含有197和207 bp等位基因群体的体质量较高,从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座位选择考虑,在选种时尽量保留含有197和207 bp等位基因的个体作为种用,将可能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出生体质量和出栏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邦德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邦甘细)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邦甘细初生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12月龄体质量分别比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组(简称甘高细)高14.14%、17.90%、28.17%和33.97%(P0.01)。4月龄前平均日增量、4~6月龄平均日增量、12月龄前平均日增量极显著高于甘高细(P0.01)。屠宰结果表明,邦甘细4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胴体质量和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且各年龄段胴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以邦德羊为父本对甘高细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肃高山型细毛羊优质毛品系111只KRT35CDS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并与羊毛弯曲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KRT35CDS区部分序列存在1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26,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测序结果显示,与绵羊该基因序列(EU216426)相比,A等位基因在154处发生T→C的突变.关联分析表明:优质毛品系不同基因型之间羊毛弯曲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80年代初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细毛羊品种,是毛肉兼用的优良绵羊品种之一,其毛属毛纺织业首选的优质原材料。羊螨虫病是由于螨类寄生虫侵袭羊皮肤引起的传染病,当地牧民群众俗称为"骚",感染螨病死亡率不高,但对细毛羊的羊毛品质和生产性能影响严重,轻则局部脱毛、产生癩斑,重则导致被毛大面积脱落、皮肤表面化脓结痂、羔羊生长发育受阻,成年羊丧失产毛功能,导致养殖效益下降。本文针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方式、生理特点和螨虫病的流行特点的分析探究,摸索出一套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防治措施,供广大牧区细毛羊规模化养殖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24只两周岁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采用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技术进行了羊的食盐中毒病理变化研究,按(Na++K+-Cl-)mEq/kg DM不同水平设4个处理组,即A(550 mol/kg)、B(450 mol/kg)、C(350 mol/kg)、D(250 mol/kg),饲喂6个月后,将羊只全部剖杀,进行病理学剖检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A组试验羊出现典型的食盐中毒现象,眼观其大脑蛛网膜血管怒张、充血,颞叶有淤血,切面质地柔软;镜下观察其大脑实质血管广泛充血,局部还可见出血,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现象.此外,心脏、肝脏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B组、C组和D组试验羊随DCAB的水平不同,病变有逐步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高寒牧区杂种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肉羊生产杂交模式,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AI技术开展杂交试验。生长观测表明,特甘细羔羊断奶体重为27.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6月龄体重达到31.04 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对照组分别高出8.79%、14.15%、18.42%和33.97%。屠宰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最大,骨肉比最小。同时,特克塞尔杂种羔羊肉的pH值、嫩度等肉品质指标较优。由此表明,"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祁连山高寒牧区生产优质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性能杂交改良效果,以澳洲美利奴、邦德、特克塞尔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的杂种一代(分别简称澳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羊只(简称甘高细)作为试验对象,参照新西兰羔羊胴体分级标准,评价4个群体6月龄羔羊的胴体分级,建立胴体分割方法,观测切块重量和优质切块比例。胴体分级结果表明,邦甘细为PM级,特甘细和甘高细为PL级,澳甘细为A级。建立胴体分割方法,将左半胴体分割为一等肉(肩部、腰臀部、背腰最长肌)、二等肉(颈部、胸肋部、胸椎和腰椎、腹部)和三等肉(前小腿、后小腿)共9个部位。邦甘细所有切块部位的重量均最大,其颈部重量为0.364 kg,分别比澳甘细、特甘细和甘高细高0.103 kg、0.109 kg和0.078 kg(P0.01);肩部重量为1.575 kg,分别高0.814 kg、0.329 kg和0.583 kg(P0.01);腹部重量为0.523 kg,分别高0.300 kg、0.133 kg和0.203 kg(P0.01)。4个群体间的胸肋部比例、胸椎和腰椎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邦甘细的肩部比例和腹部比例最大,后小腿比例最小。邦甘细的肩部比例是23.04%,分别较澳甘细、特甘细和甘高细高3.25%、1.80%和3.17%;邦甘细的后小腿比例是5.22%,分别较上述群体低1.73%、0.32%和0.83%。邦甘细一等和二等肉比例为91.30%,高于澳甘细的88.40%、特甘细的91.03%和甘高细的90.39%。由此表明,邦德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最好,不但可以提高6月龄羔羊胴体的分级结果,还能提高胴体切块重量和优质切块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为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选取健康、体况良好的14月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46.50±2.12 kg)和母羊(35.75±2.31 kg)各24只作为供试动物。试验共计40 d,包括5 d过渡期,10 d预试期和25 d正试期;过渡期每天早晚饲喂燕麦干草,中午饲喂少量全混合颗粒料;预试期试验羊单栏自由采食全混合颗粒料,并记录采食量;正试期根据预试期羊只的采食量进行分组并单栏饲养,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各分为4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80%(IR80组),自由采食量的60%(IR6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4个水平饲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全收粪尿法于正试期最后5d连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这期间准确记录并收集每只羊每天的饲料、粪和尿,并于最后2d采用呼吸面具间接测热法进行呼吸测热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能量利用和氮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结果】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初重在各饲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食入总能、粪能、消化能、代谢能、能量沉积量、氮采食量、粪氮、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氮采食量和沉积氮/消化氮显著降低,即AL组>IR80组>IR60组>IR40组(P<0.05)。但饲喂水平对高山美利奴育成母羊的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P<0.05),IR40组的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公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能(NEm)需要量分别为227和213 kJ·kg-1BW0.75·d-1,维持代谢能(MEm)需要量分别为283和279 kJ·kg-1BW0.75·d-1,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Km)分别为0.80和0.76,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消化能(DE)需要量分别为760和830 kJ·kg-1BW0.75·d-1,代谢能(ME)需要量分别为570和750 kJ·kg-1BW0.75·d-1,净能(NE)需要量分别为290和370 kJ·kg-1BW0.75·d-1。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氮需要量分别为220.8和190.4 mg·kg-1BW0.75·d-1,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6.25即维持净蛋白(NPm)需要量分别为1.38和1.19 g·kg-1BW0.75·d-1,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粗蛋白(CPI)需要量分别为7.75和6.55 g·kg-1BW0.75·d-1,可消化蛋白(DCP)需要量分别为6.02和4.38 g·kg-1BW0.75·d-1。【结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与既定的绵羊推荐值存在差异,可能是与品种、生理状况、年龄阶段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估算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 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产后30 d的泌乳量为40.7 kg,极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25.6 kg(P<0.01)。在初乳和常乳中,小尾寒羊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都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也高于常乳(P<0.05)。在小尾寒羊初乳、小尾寒羊常乳、甘肃高山细毛羊初乳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常乳中分别检测到16、17、13和14种SFA、6种MUFA,以及8、8、7和6种PUFA,棕榈酸、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上述4种乳样中的SFA/MUFA/PUFA值分别为13.66/6.89/1.00、16.08/9.16/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动物模型对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最佳动物模型并估计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为高山美利奴羊早期阶段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ASReml软件对固定效应进行F检验,判断固定效应中的因子是否显著,筛选出对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固定效应;其次运用ASReml软件中的AIREML算法通过不同动物模型估计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根据各模型随机效应的不同构建了4个动物模型,各模型中均包含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残差效应,其中模型1的随机效应包括个体加性遗传效应,模型2的随机效应包括个体加性遗传效应、母体遗传效应,模型3的随机效应包括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个体永久环境效应,模型4的随机效应包括个体加性遗传效应、母体遗传效应和个体永久环境效应。最后,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指数和似然比检验(LRT)对不同模型中的随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动物模型,利用最佳动物模型估计出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1)血统类型、出生年份、配种月份、初生月份、群别、性别以及出生类型对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和断奶毛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除性别和出生类型对妊娠期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各固定效应对妊娠期的影响极显著(P<0.001)。(2)各模型估计的初生重遗传力为(0.0924±0.0160)-(0.2073±0.0226),母体效应的遗传力为0.1623±0.0113;断奶重遗传力为(0.0651±0.0126)-(0.1027±0.0159),母体效应的遗传力为(0.1097±0.0407)-(0.1098±0.0112);断奶前平均日增重的遗传力为(0.0681±0.0130)-(0.1001±0.1061),母体效应的遗传力为0.0898±0.0112;断奶毛长的遗传力为(0.0865±0.0148)-(0.0937±0.0149),母体效应的遗传力为0.0173±0.0107;妊娠期的遗传力为(0.0902±0.0174)-(0.1119±0.0189),母体效应的遗传力为0.0477±0.0146。(3)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指数和似然比检验(LRT)对不同模型中的随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早期生长性状受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影响极显著,而受个体永久环境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模型2是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最佳动物模型。【结论】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比其他随机效应更显著;模型2为高山美利奴羊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最佳动物模型。基于最佳动物模型估计的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断奶毛长、妊娠期的遗传力分别为0.0924±0.0160、0.0651±0.0126、0.0681±0.0130、0.0865±0.0148、0.0902±0.0174,母体遗传效应分别为0.1623±0.0113、0.1098±0.0112、0.0898±0.0112、0.0173±0.0107、0.0477±0.0146。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高原型细毛羊的种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分析中国高原型细毛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为评价其种质特征、开展品种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以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青海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其它9个绵羊群体为对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种质特性。【结果】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推导均得出一致的结果:即所研究的11个群体可分为3类,其中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主成分值,群体遗传结构也较相似。【结论】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这与他们的育种历史等一致,表明微卫星DNA标记是研究动物种质特征的可靠遗传标记之一,在未来的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中,根据系统保种理论,可将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按一个细毛羊品种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