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涝渍相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测坑试验研究了棉花花铃期涝渍相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棉花花铃期受涝渍相随的影响很大 ,不同涝渍处理棉花产量差异显著 ;涝渍胁迫对棉花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处理间差异不大。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表明 ,涝渍连续过程中涝和渍对作物的影响程度不同 ,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远比渍大 ,渍前受涝越严重 ,减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施用硅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滴施硅肥,每隔10 d调查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吐絮期测产调查,取样考种,纤维检测,分析施用硅肥与对照(CK)棉田在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 滴施硅肥处理的株高低于对照;现蕾速度、蕾转化为铃的速度和数量、果枝生长速度和数量高于对照。滴施硅肥的棉花各产量性状均优于对照。除单铃重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外(P>0.05),滴施硅肥的棉花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对照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上半部长度和伸长率有较小水平的提高,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结论】 硅肥可以加快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中后期主要是指花铃期和吐絮期两个时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干物质积累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需肥水最多的时期,管理不当易出现蕾铃脱落、烂铃、早衰等问题,因此,加强花铃期棉田管理是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环节。1、花铃期主要管理技术要点1.1重施花铃肥。正常生长的棉花在棉株下部座住2个左右硬桃时重施花铃肥,追肥数量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和地力水平而定,对磷、钾肥底施量大的棉田,每亩追施10~15kg尿素,对磷、钾肥底施不足的棉田,每亩追施10kg或20kg磷酸  相似文献   

4.
棉花花铃期是棉株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 ,也是决定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 ,若管理不当或不及时 ,会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此期的管理原则 :初花到盛花适当控制营养生长 ,盛花期后促进生殖生长。管理应做到四及时。1 及时施肥重施花铃肥是保伏桃、争秋桃、桃多、桃大、不早衰的关键措施。追肥量一般应占总追肥量的 5 0 %或更多一些 ,分初花期和盛花期两次施用。初花期施用速效与迟效混合肥料 ,盛花期施用速效化肥。施肥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棉株的长势而定。干旱年份、瘦地和稳长棉田在初花期集中施入 ;多雨年份、肥地及旺长棉田在每株有 2…  相似文献   

5.
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将生长后期的棉花分为四种类型:棉花丰产、早熟不早衰型,棉花贪青晚熟型,棉花早衰型,棉花缺肥型;并根据其生长特点提出了该期棉田的管理要点.以提高棉花霜前花率,增加优质铃比率。  相似文献   

6.
正棉花从7月上旬进入开花期,8月底至9月初吐絮这段时间为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一、棉田长相不一、气候条件千变万化,因此,棉花花铃期管理应因地制宜,分类进行。一、施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功能最强,但其生长已经减弱,  相似文献   

7.
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将生长后期的棉花分为四种类型:棉花丰产、早熟不早衰型,棉花贪青晚熟型,棉花早衰型,棉花缺肥型;并据其生长特点提出了该期棉田的管理要点,以提高棉田霜前花率,增加优质铃比率。  相似文献   

8.
<正> 棉花生长中期的肥水管理技术 棉花生长中期的肥水管理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是搞好追肥。常规品种,直播露地栽培的棉花,一般到7月中旬,重施花铃肥。每667m~2追尿素7.5~13kg。距棉株约10cm处开沟溜施,埋土。地膜棉、沙薄地早熟品种、麦套棉花或红蜘蛛危害棉田,适当早施肥,并增加次数和追肥量。旱地棉应结合雨墒追肥。 二是搞好夏灌。棉花开铃期,每天每667m~2棉田耗水量4000kg左右,干旱炎热天可达5000kg左右。此时应适时浇好花  相似文献   

9.
棉花受涝后,重则死亡,轻则倒伏,蕾、花、铃大量脱落,特别是伏桃几乎落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其主要补救措施如下:扶苗松土受淹棉田排水后立即将棉株扶正,并培土壅蔸,使棉株直立生长,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因倒伏而造成的损失。待棉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控失肥肥效期长,供肥平稳,棉花生长稳健,中后期结合追施速效花铃肥,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持续受渍7d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植株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导致棉株各部位成铃率降低,蕾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下部果枝内转部位成铃,花铃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中上部中外围部位成铃,吐絮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上部、顶部中外围成铃;持续受渍对棉花成铃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铃期,其次是蕾期和吐絮期。棉株具有较强的自身补偿能力,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提高棉花成铃和抗涝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田间池栽条件下,通过设置盛蕾期渍水(WL1)和花铃期渍水(WL2)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wLl对棉花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影响大于WL2。WLl处理结束后20d时,棉花根系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分别显著降低38.1%、48.6%和53.O%;WL2处理结束后20d时,上述指标分别显著降低27-3%、46.O%和44.8%。WLl处理氮素向根和叶中分配比例明显提高,wL2处理氮素向产量器官中分配比例明显提高。WLl和WL2处理氮素生理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增幅分别为11.4%和4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表明,WLl处理棉花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0.5%、12.4%和49.5%:而W12处理棉花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分别显著降低23.1%、6.9%和29.9%,降幅均小于WLl处理。[结论]盛蕾期渍水对棉花氮素营养和产量形成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花铃期渍水,棉花抗渍栽培工作应以防范盛蕾期渍水为重.渍水发生后加强氮素营养管理将有利于其恢复生长和降低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1982~1983年,在田间条件下,以中棉10号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黄淮海地区麦棉两熟制短季棉应用 DPC 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开花时间、开花部位、铃期、铃重等多因子相关的综合评价,确定了单株较佳的时空成铃结构,为定向诱导成铃提供了科学依据。(2)肯定了应用 DPC 化控措施对短季棉中棉10号早熟优质丰产的效果:可以促进提早开花结铃、增加前期成铃数;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每亩6000株提高到8000株),增加了群体最佳部位成铃的比重;皮棉单产可增加11%以上,并提高了霜前花百分率。(3)提出了在棉花优质栽培上应用 DPC 诱导最佳部位成铃的一般原理,以及适应于黄淮海棉区的化控技术指标参数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有利于提高干旱胁迫下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最佳外源物质。【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大田试验采取控水的方法,分别施用不同类型的黄腐酸、6-BA、甜菜碱、油菜素内酯和水杨酸。测定各处理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及产量等指标,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5种外源物质对增强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的综合效果。【结果】在干旱胁迫下,供试的外源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棉花花铃期的抗旱能力,棉花株高、茎粗、果枝台数、主茎叶片数增大,地上部干物质、鲜重、籽棉产量增加;不同外源物质对棉花花铃期抗旱能力的调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值(D)排在最前外源物质是水杨酸。【结论】外源物质增强棉株对干旱环境适应性,可作为一种补偿途径,减轻花铃期缺水对棉花的伤害,利于棉花的高产、稳产,其中喷施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 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田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的基础上,研究增施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增产和土壤控盐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沙湾县共设置5个处理:对照(不施肥),常规化肥,常规化肥+改良剂,专用肥,专用肥+改良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随机区组设置;测定指标为棉花产量、干生物量、土壤pH和电导率。【结果】常规化肥+改良剂处理平均有效铃数6.8个/株,平均单铃重5.95 g,获得了最佳产量6 640 kg/hm2,比常规化肥处理提高17.4%,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改良剂降低土壤pH;距滴头0 cm处的土壤电导率比距滴头30 cm处的电导率低,滴灌洗盐效果好。【结论】增施改良剂可提高棉花结铃数和促进单铃重增加,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且有降低土壤pH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运筹对棉花产量形成期根系及叶片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为调控滴灌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土柱栽培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控制水氮的供应量及分配比例,共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运筹共8个处理,研究水氮供应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其它水氮供应方式相比,播前灌条件下盛花期前限量滴灌后恢复充分滴灌配合重施花铃肥的水氮供应方式显著促进了棉花深层根系生长、增强了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延缓了植株衰老进程,提高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增加铃重,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播前灌溉条件下,适当减少盛花前水氮供应、增加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是提高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湘杂棉8号为试材,采用一基多喷、一基一追及当地常规施肥3种不同的施肥方式,比较司尔特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对不同收花期棉铃性状拉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铃性状以一基一追处理最好,其次为一基多喷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以一基一追处理的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619.9 kg/hm2,籽棉产量比常规施肥高568.6 kg/hm2,增幅为15.71%,差异极显著。一基一追处理,即基施1 500 kg/hm2专用缓控释肥,盛花期追施尿素117 kg/hm2+氯化钾90 kg/hm2+过磷酸钙192 kg/hm2,可解决棉花生长关键时期(花铃期)因天气干旱或雨涝难以追肥等问题,减少施肥次数,在节省施肥用工的同时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