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分别混种稗草、红蓼、小飞蓬、千里光4种农田杂草对水果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水果玉米单种分别显著提高了58.89%和8.76%,且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较水果玉米单种有所提高;混种红蓼及千里光降低了水果玉米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就锌吸收而言,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锌含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锌含量分别较水果玉米单种提高1.24%和3.89%,而混种红蓼及千里光的水果玉米锌含量低于水果玉米单种。因此,混种稗草及小飞蓬能够促进水果玉米的生长及锌吸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分别混种稗草、红蓼、小飞蓬、千里光4种农田杂草对水果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水果玉米单种分别显著提高了58.89%和8.76%,且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较水果玉米单种有所提高;混种红蓼及千里光降低了水果玉米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就锌吸收而言,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锌含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锌含量分别较水果玉米单种提高1.24%和3.89%,而混种红蓼及千里光的水果玉米锌含量低于水果玉米单种。因此,混种稗草及小飞蓬能够促进水果玉米的生长及锌吸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锌氮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选用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和浚单20两个玉米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0.08、4、8 mmol·L~(-1))和3个锌水平(0、10、100μmol·L~(-1)),共9个处理(N0.08Zn0、N0.08Zn10、N0.08Zn100、N4Zn0、N4Zn10、N4Zn100、N8Zn0、N8Zn10、N8Zn100),于2015-06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氮素范围内,施锌显著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及氮素吸收。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株高和生物重数值达到最大;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的分根数和根尖数达到最大,而在N8Zn10水平下,浚单20达到最大值;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植株氮含量达到最大。而且随着植株氮吸收量的升高,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因此,适宜的氮水平下施锌能够调节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增加根系对氮的接触面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锌对玉米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第四纪红土红壤上进行玉米盆栽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施锌浓度0.5~200 mg/kg土范围内,施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玉米对氮的吸收;施锌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吸锌强度最大,随着玉米的生长,玉米体内含锌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供锌水平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锌水平对玉米的幼苗生长发育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在10^-8-10^-5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中锌浓度的提高,玉米苗的长势越来越好,生长的最适供锌浓度为10^-6-10^-5mol/L,生长的最差营养液锌浓度不是0,而是10^-8mol/L;茎叶的锌浓度,在供锌水平为0-10^-7mol/L时,随着供锌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供锌水平为10^-7-10^-5  相似文献   

6.
缺锌对玉米吸收锌的动力学及氨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Zn水平下,研究了缺锌对玉米基因型Zn动力学和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玉米基因型在缺条件下,白单9表现出较强的锌亲合力和缺锌的能力。3个玉米基因型在缺锌条件下根系分泌氨基酸的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波斯菊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Zn2+浓度溶液(0,10,50,100,200,400mg/L)对波斯菊种子进行处理,研究波斯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Zn2+浓度的增大,波斯菊种子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指数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mg/L的Zn2+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指数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随着Zn2+浓度的增大,波斯菊幼苗根长表现出下降趋势,苗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随着Zn2+浓度增加,对根系和苗高的抑制作用也加强。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21,49(1):7-11
为了探明不同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螯合剂与七水合硫酸锌按1∶4的比例配制成富锌浸种剂,对玉米芽苗菜的生长特性、锌积累及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经七水硫酸锌(Z-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27.2%;经柠檬酸+七水硫酸锌(C-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了36.1%,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02.6%;经木糖醇+七水硫酸锌(X-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发芽率显著增加了29.4%,发芽势显著增加了29.8%,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198.3%;经EDTA+七水硫酸锌(E-Zn)处理的玉米芽苗菜的发芽率显著增加了19.3%,POD活性显著增加了50.2%,锌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11.7%。综上所述,试验拟推荐使用E-Zn来提高玉米芽苗菜的锌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FY206号西瓜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以无锌的Hoagland溶液为基础营养液,研究不同浓度锌(ZnSO4^·7H2O浓度分别为0、0.1、0.2、0.4mg/L)对西瓜幼苗根系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S04·7H:O用量的增加,根系的根尖数、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均呈上升趋势;根系平均直径在ZnSO4·7H2O浓度02mg/L达到最大。随着锌浓度的增加,西瓜幼苗根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以0.1mg/L处理的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在0.2mg/L处理下达到最低;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本试验表明,西瓜是一种耐高锌的作物,当ZnSO4·7H2O浓度达到最高浓度0.4mg/L时,西瓜根系的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属抗性促生菌对锌污染土壤中玉米生长和Zn吸收的影响,为利用微生物缓解重金属对农作物胁迫和减少重金属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促生菌Ⅱ2R3和Ⅳ8R3是否能够缓减Zn对玉米的毒害作用,减少玉米对Zn的吸收和积累.【结果和结论】促生菌Ⅱ2R3、Ⅳ8R3不仅有很强的抗Zn胁迫能力,而且具有较强地吸附、积累Zn的能力.在中、轻度Zn污染(200和400 mg·kg-1)土壤上,单独接种促生菌Ⅳ8R3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当土壤Zn污染水平达到800 mg·kg-1时,同时接种促生菌Ⅳ8R3+Ⅱ2R3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单独或同时接种促生菌Ⅳ8R3、Ⅱ2R3使不同Zn污染水平土壤中的有效Zn含量均显著降低.当土壤Zn含量达到800mg·kg-1时,单独接种菌株Ⅱ2R3或同时接种Ⅱ2R3+Ⅳ8R3均显著抑制玉米对Zn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而在中、轻度Zn污染(Zn≤400 mg·kg-1)土壤上,3种接种处理对玉米吸收Zn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高锌污染(800mg·kg-1)土壤中,接种促生菌Ⅳ8R3、Ⅱ2R3能显著抑制玉米对Zn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菌株Ⅳ8R3、Ⅱ2R3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与土壤Zn污染水平和菌株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玉米行距试验,旨在探明间作玉米在不同种植行距下对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差异。试验设置5个间作玉米的种植行距处理(D0:10 cm、D20:20 cm、D40:40 cm、D60:60 cm、D80:80 cm),测定了作物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累积。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配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间作玉米产量; 2010年,两间作体系间作玉米产量、体系混合产量、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vity)均以D60最高,2014年均以D40最高;随玉米行距增大,系统生产力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均出现在D60;玉米行距变化显著改变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麦/玉米体系,两年单株粒重峰值分别出现在D60(132 g·株-1)和D40(216 g·株-1);蚕豆/玉米体系均出现在D40,分别为158 g·株-1(2010年)和220 g·株-1(2014年);不同行距处理下玉米共生期和单独生长期生长速率均存在差异,共生期各处理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单独生长期,无论哪个时期,D40和D60处理的生长速率均占优。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中玉米种植的最佳行距为40 cm和60 cm,此行距下间作系统可得到最大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玉米与大豆间作共生体系的高产复合群落提供合理的田间配置技术参数,设置玉米与大豆间作的行距变化试验,研究高秆强势作物玉米对矮秆弱势作物大豆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与玉米的行距在25~60cm,随行距增大,大豆单株产量增加,群体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大豆与玉米行距为45cm时,大豆群体产量最高(59.65kg/667m~2);随着大豆与玉米行距减小,大豆株高增加,行距在40~45cm时,大豆平均株高为55cm(大豆最适高度);大豆与玉米行距在40cm以下时,玉米对大豆有效荚及籽粒的形成抑制明显,对大豆百粒重、底荚高度、主茎节数等影响不明显;大豆与玉米距离越近,大豆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M型变化,脯氨酸含量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呈波浪形不规律变化;生产上大豆与玉米间作应选择玉米与大豆的行距在30~45c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Weed control is one of the major constraint factors in crop production around the world.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8-2009 under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volving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  相似文献   

14.
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氮素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经济产量和氮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氮素养分吸收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50%,生物学产量提高10%~26%;而魔芋的吸氮量比相应单作降低9%~37%,生物学产量降低18%~39%。间作系统的氮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为优势种,竞争能力强于魔芋。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及相应单作不同时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物学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氮素养分吸收量比相应单作提高57.53%,生物学产量提高47.02%. 而大豆的吸氮量只比相应单作降低1.21%,生物学产量降低14.56%.  相似文献   

16.
选用50%莠去津WP 4个不同施用浓度,对玉米地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进行药效试验,探索不同浓度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对玉米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250 g/667m2防效最佳,其次是200 g/667m2。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豫星1887、6629、金矮红3个番茄品种和甜糯八号、田蜜二号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间作,研究番茄—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番茄—玉米间作农资投入为20 812.5元/hm2,比番茄单作降低13.28%,纯收益达到160 742.70元/hm2,比豫星1887、6629、金矮红单作纯收益分别提高了9.13%、10.63%和23.90%,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套种对其生长和吸收土壤中Z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隔膜处理(即无隔膜处理、400目尼龙筛布隔开和PVC板隔开),将超积累和非超积累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套种,探讨不同程度根系互作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生长和吸收Zn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根系互作对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根系Zn浓度有显著影响.当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共享1个根际土壤(无隔膜处理)时,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比根系完全隔开处理增加了25%左右;与另外2种根系互作处理相比,当与超积累生态型的根系采用400目尼龙筛布隔开时,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系锌含量和土壤中NH4COOH提取态Zn含量显著增加,其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