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_1)、50%基施+50%在苗期追施(T_2)及25%基施+50%在苗期追施+25%在块根膨大期追施(T_3)3种方式对木薯新选056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叶片生理性状,其中在苗期T_1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较高,而T_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T_3处理上述各项生理指标较高,而丙二醛含量较低。施氮后,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18.1%~25.4%、4.7%~20.9%、4.9%~12.4%、9.8%~35.9%,且增幅均随施氮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可见,本试验条件下T_3处理施氮方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和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以常规施肥(单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及种植方式为对照(CK).收获期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块根的鲜重、干重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及鲜薯淀粉含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养分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均能提高木薯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养分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与CK相比,地上部、块根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47%~ 17.89%、21.97%~53.03%和16.74%~38.33%;块根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10%~21.43%、3.60%~12.61%和3.39%~8.47%;块根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分别提高14.95%~24.47%、4.79%~9.01%和5.58%~12.22%;每公顷积累的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20.22%~38.85%、29.90%~45.76%和24.25%~38.12%,其块根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35.23%~68.84%、36.42%~56.98%和33.73%~52.31%;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2.50%~20.83%、4.05‰6.76%和4.92%~11.48%,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0~8.63%和24.54%~47.53%;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增产提质效果最佳.[结论]同等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可明显提高木薯的干物质、养分的积累与利用,并可提高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即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方式为木薯的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上优化氮、磷、钾配比和基追比例,测定棉花干物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结果]在氮肥全部滴灌追施和50;钾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的情况下,磷肥65;基施和35;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优化处理)比磷肥全部基施的棉花干物质提高17.35;,产量增加5.80;,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13、8.41和7.67个百分点.初花期之前滴灌追施氮肥和磷肥,初花期之后滴灌追施氮肥和钾肥的滴灌配方肥处理干物质量显著小于优化处理,但两种滴灌配方肥处理的棉花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优化处理相当,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结论]棉花初花期之前滴施氮和磷、初花期之后滴施氮和钾能够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氮肥运筹模式间糯稻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糯稻的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氮肥运筹模式以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50%∶20%∶30%为佳。  相似文献   

6.
冬油菜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 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素收获指数随氮肥的施用而明显下降,磷及钾素收获指数则呈现上升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7 kg?kg-1、6.2 kg?kg-1、18.5 kg?kg-1和34.6%。【结论】在磷、钾及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油菜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还不高,改进技术措施提高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 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 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63-166
[目的]研究水稻生长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选用秀水为供试品种开展1季大田试验,设置常规及缺氮区(CK、T1)、减肥20%及缺氮区(T2、T3)、减肥20%有机肥配施区(T4~T7)和减肥20%缺氮有机肥配施区(T8~T11)共4组12个肥料运筹处理。测定水稻长势及植株养分吸收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生长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均最高,但氮肥利用率较低;在常规施肥减量20%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有机肥,利于植株氮养分含量的积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完全不施氮肥,磷钾减肥20%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养分积累较为不利,产量明显偏低。[结论]综合考虑投入产出,当常规施肥减肥20%,有机肥配施量为3 750 kg/hm~2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P<0.05),为最优无机有机肥配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与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长,但对早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无明显影响。各减氮施肥处理虽然相比于常规施肥处理早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6.18~15.9个百分点。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的早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1.58%,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7.84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处理稻田田面水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浓度均于施肥后缓慢升高,而其他施氮处理的于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高峰,然后浓度迅速下降,其中减氮施肥处理的均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由于减氮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素含量较低,因此当暴雨等因素而产生径流时可有效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施肥的主要依据。该文通过夹江县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农业部标准对夹江县范围内土壤采样3950个,按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标准对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6个指标进行测试,并与夹江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对,分析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制定了改良对策,从而为全县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水平下鄂麦18氮养分积累规律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素6水平4重复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计,研究鄂麦18氮素营养积累规律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鄂麦18的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含氮量均增加,但当氮水平达到225kg·hm-2时再增加施氮量增产不显著;从苗期到成熟期,不同处理小麦植株含氮量逐渐下降,氮吸收积累量在齐穗开花期前呈逐渐增加趋势,成熟期出现下降,这可能与植株氯素挥发和淋溶损失有关.所以,在湖北省小麦种植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鄂麦18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单产可达6 948 kg·hm-2.  相似文献   

14.
简析氮素营养对超高产小麦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代谢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小麦籽粒氮一方面来自开花后吸收的氮素,另一方面来自开花前营养体积累氮素的再运转。在营养体氮素的再运转中,蛋白质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的降解又与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相关,小麦籽粒中的氮素绝大部分来自开花前植株贮存氮素的再运转,只有少部分是开花后吸收的。因此,在小麦生产中除了强调提高植株后期吸收氮素的能力外,应十分重视叶片蛋白质的降解,即氮素的再运转分配,选择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氮素再运转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既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又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此外,小麦籽粒也具有氮素同化能力,关于籽粒的氮素同化能力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氮素对小麦光合能力、生理活性、群体质量、籽粒产量及粒质量的调控,以及对库源流关系的影响,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截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入湖小流域中,水塘湿地系统对氮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使得农业非点源氮产生量与入湖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确定自然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负荷的降低程度,从而有效控制入湖非点源氮量,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境内的自然水塘湿地系统,于2004年7月7日至14日、2005年1月14日至20日和2005年3月8日至14日开展了降雨径流进入水塘中农业非点源氮的截留效应研究,分析了塘中总氮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在各试验期对非点源氮均具有显著的截留和净化效应,3个试验期持留时间内T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70.4%、14.5%和36.3%,氮截留量分别为0.903、0.987和0.660g·m-2。说明水塘湿地系统能显著降低入湖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进入地表水体中的氮源负荷,为入湖流域中氮营养元素的输移规律和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研究植株吸收氮、磷能力对去除水体营养盐的贡献,以及对底泥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富营养化水体初始氮浓度增加,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氮量占水体可溶性总氮(TDN)去除量的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作用在净化不同浓度氮的效率和贡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低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三个生长阶段凤眼莲对水体TDN、TDP去除效果和效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净化中、高浓度水体氮时(TDN浓度约为7、13 mg·L-1),生长初期凤眼莲对水体TDN在实验前期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生长后期,而生长中期净化效率最慢,但在实验中、后期各生长阶段凤眼莲净化速率趋于一致。在中等氮浓度水体中(TDN浓度约为7 mg·L-1),凤眼莲吸收氮量占水体氮损失量百分比为生长后期生长中期生长初期。种植凤眼莲水体中底泥总氮、总磷含量均显著降低;凤眼莲对磷吸收量高出水体可溶性总磷(TDP)损失量,不同生长阶段凤眼莲吸收作用对消减水体磷的贡献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说明生长初期凤眼莲通过主动吸收净化高浓度水体氮的速率最快、贡献最高,而通过凤眼莲根系调节的生物脱氮途径理论上较弱,凤眼莲不仅能够快速去除上覆水体中的磷,而且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  相似文献   

18.
茶树菇对不同碳氮营养源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探讨茶树菇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结果表明,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其次是蔗糖、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麸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结果】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生物量、产值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供试棉田推荐施氮量为220 kg/hm2。当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形成100 kg籽棉,需吸收N 4.25 kg、P2O5 1.14 kg、K2O 3.61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