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概况孤岛油田是一个稠油疏松砂岩油田,由于地层构造复杂、地层非均质性、油层物性、原油物性差异所致,油田注水后,层内、层间、平面三大矛盾突出,主要问题是生产油井普遍见水。油井大量出水后,不仅增加联合站的污水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加重地面管线的腐蚀结垢,危害采油设备,而且油井出水会导致地层能量下降,地层大量出砂等。油井含水  相似文献   

2.
注水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加采收率的手段已经在世界众多油田上得到应用。水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藏的最终的采收率。但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后储层会出现高渗透层,这对最终的采收率有严重影响。为了增加采油量,降低注水后的油藏含水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值模拟理论,并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计算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智能优化注采量,从而最大化累积油产量,延缓油藏因注水造成含水率增高的情况,推迟油藏高含水期到来。  相似文献   

3.
前言油水井是采油和注水的唯一通道。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地层出砂、腐蚀、高压注水、高压措施施工频繁及地层泥岩膨胀、地层应力变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油水井套管损坏数量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生产。一般而言,错断和弯曲,修复难度较大,成功率较  相似文献   

4.
林樊家油田埋藏浅、压实程度差,导致地层容易出砂,同时受注水系统压力波动,地层返吐砂严重。随着注水工作的持续深入及油田开发难度的增加,林樊家油田注水要实现新的突破仍面临着一系列难点。结合多年水井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出砂原因为切入点,从固化油层———井筒机械防砂———井口、注水泵站等工艺方案优化和系统、支点科学运行以及设备保养管理等方面入手,积极摸索出一套水井出砂原因、诊断、治理、预防的"闭环式"注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林樊家油田水井管理水平,为同类型油藏提高水井管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胥东  蒋瑜  李勇 《山东饲料》2015,(5):61+138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配套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工艺技术,是保证油田稳产的必要工艺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常规分层注水测调工艺已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和测调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配套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工艺技术,是保证油田稳产的必要工艺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常规分层注水测调工艺已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和测调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有杆抽油作业装置在采油设备中占有很大比例,抽油机是将井底油气资源开采到井口的主要设备。随着国内石油市场和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给油田采油作业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通过提高抽油机运行效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抽油机运行成本。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现阶段影响到油田抽油机工作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抽油机工作效率的方法。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油田抽油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升油田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油101队管理着林樊家油田的现状,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指标参数和各项水井工作量变化,通过加强水井基础资料管理,完善井网和及时调整配注等措施,促进指标提升,保证油井稳产,不断提高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滩油田的不断开发,油井变频柜在现场的应用不断增加。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并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模糊控制,使机械采油的效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杜绝了设备的空耗,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油田生产由于处于特殊的生产环境,不少变频调速控制长期工作在野外,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对其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现场维修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类,以期提高变频柜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滩油田的不断开发,油井变频柜在现场的应用不断增加。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并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模糊控制,使机械采油的效率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杜绝了设备的空耗,从而实现了节能的目的。油田生产由于处于特殊的生产环境,不少变频调速控制长期工作在野外,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对其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从现场维修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类,以期提高变频柜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有杆抽油系统的目的是将地面的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从而举升井下液体。整个系统工作时,就是一个能量不断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在能量的每一次传递时都将损失一定的能量。从地面供入系统的能量扣除系统的各种损失后,就是系统所给液体的有效能量。这一将液体举升至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为抽油机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许多油田已经进入到勘探开发的后期,油井的含水率高,产液量大.通过聚合物驱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但是聚合物的加入给采油废水的破乳和油水分离带来了问题.高聚污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油田采油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油田注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提出了提高油田注聚采油污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并且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高效油水分离剂,通过实验验证了油水分离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平方王油田位于东营凹陷最西部尚店———平方王断裂鼻状构造带的东南端,为一穹隆背斜构造。目前部分井改回注污水。沙四中地层砂体发育,厚度较大,是目前开采的主要开发层系,共分四个砂层组。同时由于出砂油藏渗透率的差异及不易分层注水,导致该油田层面、层间矛盾突出,影响该油田的机采系统效率。在近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油藏与工程结合;地面与地下的有机结合;注、采、输系统的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整体优化、系统优化、技术优化,统筹安排,切实做好油水气井地下、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有效管理,优化油井的配产配注,抓好采油工艺系统整体配套,使得油井生产状况更趋合理,机采设备运转更加高效,达到机采系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北31井区为一断块遮挡、边底水活跃的岩性构造油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投入开发,目前共有油水井61口,采油速度0.42%,采出程度21.02%,综合含水83.5%。存在注水井井口压力过高导致注水困难、微裂缝发育窜层严重、压敏现象普遍、上部小层动用率低、采收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高效经济开发。本文通过对影响该油田开发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试验使用増注泵注水、平稳合理注水防止速敏体敏问题恶化、补开剩余油富集层完善注采井网等是该油田下步稳产上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厂所辖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生产,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越来越多的强化采油措施如高压注水、压裂、大型酸化、注蒸汽等不断用于生产,使地层流体场、应力场均发生变化,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固井质量、套管材质以及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套管技术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套管变形、穿孔、破裂等套损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的合理开发,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套管损坏机理的分析,并找到有效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实现油田注水系统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注水井自动控制,对建成节能、环保、运行效率高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油田注水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注够水,注好水"是油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结合采油三厂数字化建设现状,提出搭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新型油田注水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采油三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山东饲料》2013,(20):283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始终是衡量地层水驱能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平方王油田地层压力的分析,指出地层条件差异和注采关系差异是造成地层压力分布不平衡的客观原因,并具体分析了造成测压井压力值低于饱和压力的原因,从而指导压力系统调整方向。分析注采比、产液量、井底流压等动态资料与地层压力的关系,针对平方王油田对确定合理注采比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平 《山东饲料》2014,(12):272
抽油机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田的采油设备中,游梁式抽油机由于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势,游梁式的抽油机系统目前还是主要的采油设备。现阶段随着油田挖潜增效工作的全面展开,现有的抽油机系统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现有抽油机系统还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抽油机系统节能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抽油机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油抽油机的管理和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行和控制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一种节能降耗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该系统利用了原有的控制系统,增加了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变频器和隔爆型料流传感器等节能降耗的设备,使带式输送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明显变化,节省了运行中的电能消耗和机械损耗,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系统经在多个现场应用表明,运行效果良好,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效率和降低了吨煤成本。  相似文献   

20.
高慧 《山东饲料》2013,(14):311
我厂所辖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生产,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越来越多的强化采油措施如高压注水、压裂、大型酸化、注蒸汽等不断用于生产,使地层流体场、应力场均发生变化,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固井质量、套管材质以及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套管技术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套管变形、穿孔、破裂等套损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的合理开发,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套管损坏机理的分析,并找到有效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