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3,12(2):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盐度为20‰时就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水母体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温度设6个梯度组(16℃,20℃,24℃,28℃,32℃、变温),同时对应4级饵料丰度(20℃组设7级),通过测定海蜇水母体日生长率得出海蜇水母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佳有效饵料丰度及变温组的适宜饵料丰度,并在20℃条件下,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Y)与相对饵料丰度(X)的关系式:Y=9.43-2.69(1 X~-),从理论上推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的最大值为9.34%及停止生长(或出现负生长)时的饵料丰度为0.285次/日。实验用逐步逼近方法得到海蜇水母体致死的上限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不同饵料结构对海蜇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海蜇的饵料结构,观察海蜇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与单纯摄食丰年虫的海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丰年虫和小球藻为饵料共同饲喂,小伞径海蜇和大伞径海蜇的存活率分别为74.0%和88.0%;单纯以丰年虫为饵料,小伞径海蜇和大伞径海蜇的存活率分别为52.8%和59.7%;以自然海区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饲喂,小伞径海蜇的存活率为14%。结果表明:以丰年虫和小球藻共同饲喂的海蜇,其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饲喂丰年虫,而且摄食小球藻的海蜇色泽比较深,活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海蜇养成中的饵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在海洋中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摄食活动昼夜连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5小时食物被消化,食量很大。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计,个体日摄量在伞径20mm时0.6万个,70mm时为10万个,110mm为26万个,230mm为290多万个,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mg的碟状体幼体,经2个月生长,可达10kg以上,增重300多万倍。其生长速度与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海洋中存在大量天然动物性活饵,能够满足海蜇的正常生长繁殖。但是在池塘养殖中,由于人工放养海蜇密度较大,水体交换有限,饵料种类组成相对单一,水体中自然分布的活饵不能满足海蜇生长需要,需要人工培养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6.
在盐度28~30、水温23.6~25.8℃下,将54只初始体质量(34.82±3.79)g的健康短蛸放入500mL矿泉水瓶中,瓶体周身均匀钻直径5mm小孔约80个,每瓶1只,悬挂在4.1m×6.6m×1.4m养殖池中,投喂菲律宾蛤仔、缢蛏和肉球近方蟹3种饵料,每种饵料3个平行组,比较分析3种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28d的饲养表明,3个饵料组的成活率均为100%,但投喂肉球近方蟹的短蛸特定生长率(1.67%/d)和饵料转化效率(33.46%)显著高于投喂缢蛏(1.33%/d,14.01%)和菲律宾蛤仔(1.31%/d,19.57%)的短蛸(P0.05)。试验结果表明,蟹类是短蛸养成阶段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 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g±0.02g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60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g±0.62g,0.82%±0.34%/d)增长显著(P<0.05),鲜角叉菜次之,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g±0.31g和1.22%±0.22%/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投喂鲜孔石莼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的生长和成活效果最好。因此,在刺参海上网箱养殖阶段添加鲜孔石莼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海蜇早期螅状幼体的饵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查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的生活史(丁耕芜、陈介康,1981)之后,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都开展了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早期螅状幼体(young scyphistoma)是海蛰一个生命周期中占三分之二时间的水螅型世代的开始,由浮浪幼虫变态而来,  相似文献   

9.
对浙南海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幼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浙江的苍南和平阳两县于5-6月捕到海蜇25万多只,96年两县捕到36万多只,95年捕捞水域是;苍南县大渔湾到平阳的西湾沿岸,96年的同期范围向南扩大到苍南的下关和福建的沙埕港。浙南水域,在经三年放流后,停止放流连续两年出现一定数量海蜇,应视为是放流的海蜇进行了自然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藻粉,浮泥,人工配合饵料,混合饵料对稚幼长岛县牝一海水育苗场变色的影响。经3个胸月的投喂试验。结果:人工配合饵料组稚幼参体长,体重增长较快,纯藻粉组,浮泥组投喂效果都较差。藻粉中添加部分“海丰”牌饲料预混剂和30%的浮泥,对稚参有明显的助长作用,日均增长,增重是纯藻粉组的2倍以上,且明显快于人工配合饵料组。  相似文献   

11.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水母,是我国沿岸养殖和捕捞的重要对象。本文不仅综述了溶氧、温度、盐度、光照、营养条件、重金属离子、pH、氨氮、气候和水文状况等自然因子对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而且从养殖用水管理、机械损伤和敌害生物等方面对海蜇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生长、存活的影响做了概述。总结发现,各种因子对海蜇的生长、发育、存活都有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和我们对其的调控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海蜇研究,乃至钵水母纲动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研究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海蜇人工养殖的池塘的总面积应>6hm2,进排水条件较好。放养蜇苗的伞径为2~3cm,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4500个/hm2。放养时间为5月中下旬,在7月上中旬可放养二茬苗,捕大留小,但最迟应在9月中旬水温下降至约18℃时捕获完毕。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历来是我国沿岸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本文综述了营养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重金属、pH、氨氮对海蜇足囊繁殖与横裂生殖以及螅状体与碟状体生存的影响,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结发现:环境因子对海蜇幼体发育影响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环境突变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海蜇碟状体到水母体系统发育过程的研究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海区海蜇渔业资源状况及其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福建海区历次海蜇的调查资料,就本海区的海蜇和霞水母的渔业资源状况、群体结构、生长特性等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海蜇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照、温度及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密闭(盐度25.1,pH 7.9~8.1)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法和纳氏试剂法测定。分析不同规格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时,得出体质量(m)与伞径(D)的关系式为:m=0.0003D2-0.0007D+0.0427,r2=0.9913。幼蜇伞径从7 mm到35 mm,其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均随着伞径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分别经回归分析得到曲线:OCR=0.0063D2-0.3531D+6.1533,r2=0.9751和AER=0.4221D2-26.585D+518.83,r2=0.9587。光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别光照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大于黑暗条件(P<0.01)。分析结果表明,只有20℃和25℃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余各温度间的耗氧率差异均显著(P<0.05);15℃与25℃,20℃与25℃之间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升温至30℃时,幼蜇代谢明显加快,尤其是排氨率上升较快,与其余各温度间的排氨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幼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发现溶氧小于0.45 mg/L时,试验所采用的伞径为15 mm的幼...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a rang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imal and fish feeds were tes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juveniles of the crayfish Procambarus llamasi, an endemic species of the Yucatan Peninsula, Mexico.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implemen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ercial shrimp (Crude Protein, CP = 38%), trout (CP = 43.2%), tilapia (CP = 31.8%), rabbit (CP = 16.1%), turkey (CP = 18%), and pig (CP = 15.2%) diets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Shrimp food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in terms of growth performance, while lowest growth values (P<0.05) were obtained with farm animal diets. Trout and tilapia diets were intermediate. Pig feed wa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at US$ 0.44 per kg of crayfish growth. Where no feeds specifically for crayfish are available, terrestrial animal fee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low price, ready availability in the market, and acceptabl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sis)稚鳖(平均体重4.47g)进行了6种饥饿处理:饥饿0(C)、3(T1)、6(T2)、9(T3)、12(T4)和15d(T5),然后饱食处理,实验持续28d。结果显示T1组与C组试验末体质量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它饥饿处理组;摄食期的摄食率随饥饿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T1组饵料系数与C组相近;T1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表明:经过饥饿3d后恢复摄食的稚鳖可达到完全补偿,且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毛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毛蚶为广盐性滩涂贝类,盐度对其有着显著的影响。其适宜盐度17~37,最适盐度23~33。并且低盐条件较高盐条件有着更高的生长率,但存活率低于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