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3月24日,某养殖户饲养的217日龄蛋鸡发病,发病初期死亡率较低,随着病情的发展,2周后日死亡率达到2%~3%,病鸡采食量降低,约为正常量的80%,而饮水量显著增加,产蛋率由91.7%降到84.2%.笔者通过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曲霉菌病.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陆凤艳  王占平 《中国家禽》2002,24(18):23-23
首先,在无感染发病区尽量不要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一旦接种就必须支持下去.以我地区为例:在去年4月前没有发生过此病.去年4月份,一养鸡户接种了传喉苗,而其它养鸡户没有接种,使此病在本地蔓延、流行,感染发病鸡群达到20余万只.死亡率为5%~10%.而那位首次接种此苗的养鸡户,由于只接种了一次,在120日龄左右发病,尽管症状较轻,但也有约5%的死亡率.并且产蛋高峰迟迟上不去,产蛋率达到90%没有持续多久就下降.而其他养鸡户多在100日龄以后发病,严重损害了鸡的生殖系统,200多日龄还达不到产蛋高峰.可见此病的严重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某猪场发生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疫情,发病率达到100%,诊断为猪瘟病毒性感染.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育肥猪160头;1~3月龄大小不等母猪18头.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新疆昌吉市某养殖户饲养2000只柳州快麻公鸡,从8日龄开始陆续发病,发病率达到35%,死亡率达到25%,病程约为7天。发病后,用恩诺沙星、病毒唑等饮水,无明显效果,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羽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速度很快,流行性很广的急性病,如果感染发病,1~2d内雏鸭的发病率就会达到50%以上,死亡率也会达到50%以上.所以本文针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症状、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年鸡,以3~5周龄为多发.笔者曾先后统计19批鸡群共235863羽,死亡数为36101羽,死亡率为15.31%,死亡率最高的为39.6%,最低的为4.3%,发病日龄集中于21~24日龄占62.3%,27~30日龄的为31.4%,其它占6.3%,平均发病日龄为25.4日龄.在发病期间曾应用弱毒冻干苗进行二次免疫,程序是18日龄首免滴服,二免是28日龄饮水.控制失败以后亦曾应用卵黄抗体防治,也未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后通过加强免疫措施,采用中等毒力的冻干苗,并精心探索研究免疫程序,历时半年最后获得免疫预防成功,至今尚未发生过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009年至2011年上海地区发病猪群内脏样本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PCV2)检测,对PCV2阳性样本进行2a/2b分型检测,并对PCV2阳性样本进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发病猪群PCV2阳性率平均为54.34%,以PCV2b单纯感染为主。在PCV2阳性样品中,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平均达到60.2%,细菌混合感染率达到61.22%,病毒与细菌同时混合感染率为41.84%,平均混合感染率达到53.06%。研究表明,上海地区发病猪群PCV2阳性样本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高,病毒主要以PRRSV为主,细菌主要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及副猪嗜血杆菌为主;混合感染是导致猪群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上海地区猪群疫病的感染现状及发病模式。  相似文献   

8.
鸡绿脓杆菌病是有绿脓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病急,病程短促,病雏高度沉郁,衰竭,脱水,角膜浑浊,很快死亡为特征.锦州市某个体养鸡专业户曹某于2006年10月5日购进肉雏鸡5000只,7日龄注射新城疫和传支腺胃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第2d突然发病,9日龄时发病鸡达到500只,死亡200余只,发病率10%,死亡率达4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初产蛋鸡肉毒梭菌中毒引起瘫痪的现象时有发生,鸡群发病率高低不等,从0.1%到5%,严重的可达到10%以上,并且主要发生在初产蛋鸡,由于弄不清发病原因,往往怀疑与饲料有关或误认为是钙磷缺乏症.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 厦门某猪场存栏母猪近300头,公猪11头,全场猪存栏2000多头.2008年2月中旬开始发病,至3月下旬结束,在此发病期间共生产59窝,632头哺乳仔猪,这批仔猪至断奶时共死亡375头.死亡率达到59.3%,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疫苗有免疫.经笔者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和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继发副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1.
阴道脱出是舍饲养羊中羊只常发病,尤其肉用羊更为常见.通过我场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观察到肉用种母羊每到妊娠后期和产后都有阴道脱出的情况发生.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阴道脱出现象较多,发病率达到6%左右,萨福克种母羊发病相对较少,发病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12.
1 流行情况 湟中县共和镇盘道村黄某某自养79头牦牛,在2009年6月12日,有1头牦牛发病,半月内相继有16头牦牛有明显临床症状,死亡2头,发病率达到 20.25%,死亡率为12.5%.临床症状表现为:牛发病急、死亡率高,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流涎,呈线状或口吐白沫,流清涕或脓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一例规模化猪场发病病例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同时了解该猪场的抗体水平及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对该猪场的血清样品、鼻拭子、粪便样品及组织样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猪组织样品中蓝耳病病毒阳性率为71. 4%、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85. 7%、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85. 7%、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14. 3%、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71. 4%。鼻拭子中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6. 3%。血清样品中猪瘟病毒抗体、蓝耳病病毒抗体阳性率达到80%以上,抗体水平较高;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阳性率达到34. 8%;肺炎支原体疫苗只免疫了仔猪,全群抗体阳性率为59. 3%;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全场未免疫,而抗体阳性率却高达77. 1%。粪便样品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66. 7%;球虫阳性率为100%。说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轮状病毒和球虫是该场的主要病原,应加强防控,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猪群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从淄博市分离到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免疫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经测定中和效价达到1:1024.经试验,用该卵黄抗体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病毒性肝炎,对1日龄雏鸭用于预防,总体保护率达到95.14%,对发病鸭群进行治疗,总体保护率达到94.67%.  相似文献   

15.
邢兰君  高社朝 《中国家禽》2002,24(20):21-22
1发病情况 2002年8月6日河北省任县旧周乡牛王左村张某饲养的1000只肉鸡,按常规饲养与免疫,32日龄时突然发病与死亡,发病率为40%,死亡率为12%.主要症状为拉黄白水样稀便,发呆.曾用土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江苏海门某鸡场饲养的10000套肉种鸡,27周龄产蛋率达到70%时发生疾病,每天死亡5~8只,经检测诊断为弧菌性肝炎.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 2007年6月上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某私人养鹅场出现鹅发病死亡现象.该场饲养有1000余只鹅,发病鹅均为30日龄左右的雏鹅,发病鹅占全群鹅的10%,死亡的鹅占全群鹅的5%.禽主于6月10日送两只病鹅来我站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为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病率高,发病后发病鸡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液、颜面肿胀为主要特征。发病后鸡只生长缓慢,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较多,可以达到10%~40%。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2014年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共325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现,发病猪场中,这5种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2.00%、28.57%、19.43%、53.71%和9.71%,而屠宰场的感染率分别为5.33%、2.67%、5.33%、59.33%和11.33%。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猪场二重感染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11.43%,其次为PEDV+PCV2、CSFV+PCV2和PCV2+PRV,阳性率分别为5.71%、4.00%和4.00%;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EDV+PCV2以及PRRSV+PCV2+PRV,阳性率均为2.29%。屠宰场二重感染最高的是PCV2+PRV,达到3.33%;三重感染最高的是CSFV+PCV2+PRV,阳性率为0.67%。结果表明,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PCV2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PR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这2种病毒的监控对控制广西地区猪群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黎业 《广西畜牧兽医》2007,23(4):156-158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近年来国内人畜旋毛虫感染均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中南部沿海气候宜人地区旋毛虫的感染率较高,达到3%~5%左右,偏远山区和有吃烟熏肉、盐腌肉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高达到5%以上.广西德保县在1995年也曾有过此病的爆发流行,有64人被感染发病,5人死亡,病死率达到7.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