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地区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生长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于2019年在天津市宁河区实验林场选择了21个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进行物候期观测、农艺性状比较及在抽穗期收获后测定鲜草产量及干草产量.结果 表明:参试的饲用高粱属作物品种的物候期有显著差异,其中晋牧1号、晋牧3号的生育期最短,光明星、甘露400的生育期最长.辽甜13号的株高最...  相似文献   

2.
《饲用作物学》是台湾大学王启柱撰著的一本大学教科书,1977年发行第二版本,全书740页,分为四篇十四章。第一篇饲用作物总论中,包括饲用作物概论、土—草—畜的关系及饲用作物与水土保持的关系等。第二、三篇分别讲述了豆科和禾本科饲用作物,对其中一些重要属、种的来源、分布、形态和性状、适应性、栽培与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江西饲料》2022,(2):48-49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  相似文献   

5.
《农业新技术》2005,(1):6-7
一、EM对农作物的作用 1.用EM稀释液浸种或作基肥有明显的促进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作用:经EM处理的水稻、玉米、小麦、豌豆、油菜、萝卜、苋菜等作物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EM微生态制剂用于小麦、大麦拌种,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增产幅度达17%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田作物病虫危害的综合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使作物免受或少受病虫危害,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一系列农业栽培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素,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及其天敌生长繁育,削弱或减少虫害发生的有利条件,从而将病、虫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还可通过选育和利用抗病虫作物良种,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播种期,合理间作套种,轮作倒茬,深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正确用水用肥,清洁田园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在保持水土耕作中,用萝卜、油菜、羽衣甘蓝及芜菁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作为饲料,已为人们所注目。美国农业研究站的一位农学家 GeraldA.Jung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牧草研究室开展了如何利用这些高产、优质、高消化率的作物来提高草地生产效益的研究。Jung 和昆虫学家 Robert A.Byers 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Lynn D.Hoffman 在  相似文献   

8.
部分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中,由于用肥不当,技术欠妥,致使肥料利用率不高,用肥成本增加,甚至使作物受害而导致减收.总结起来主要有6大误区.  相似文献   

9.
饲用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的属间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饲用小黑麦作为新作物已在饲草工业和生态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能源牧草柳枝稷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能源作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因其种植成本低、管理简便、生长用期短、收益高并对环境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成为能源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柳枝稷的能源开发特性、栽培与管理方式、生物技术改良方法以及生物燃料的转换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能源作物柳枝稷的研究进展.并以生物技术为出发点,针对柳枝稷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如何引种...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正成为饲料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农艺性状增强的转基因作物.作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其籽实成分实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亲本相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已经获得了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即生物组成被真正改变的转基因作物.第二代转基因作物改善了籽实的营养,提高了有益成分比例,减少了有害成分含量,最终改善了作物产品的品质.文章讨论了营养增强型转基因作物在家禽饲养中的应用.根据现有数据可以推论,富含可利用磷、高限制性氨基酸、转基因酶或抗生素等成分的营养增强型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家禽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籽粒苋是一种粮饲兼用作物,是畜禽的优质饲料.对籽粒苋的饲用价值、饲喂方式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选展进行阐述,为籽粒苋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神奇保水剂     
保水剂,具有神奇保水功效,是一种高吸水性高分子树脂.经树脂浸泡拌和种子插入土后,能把雨水或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种子周围储存起来,再缓慢释放供农作物生长所需.其吸收水量等于自身重量400~500倍.施于作物根部或叶面,在作物周围形成一个“小水库”,并能维持30多天,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实践证明,保水剂使用方便,用于水稻、花生、玉米、甘蔗等,可使作物出苗率提高,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提前成熟,具有保产、高产的效用,特别是在旱区施用效果更佳.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新产品,每亩只用一小包七分钱,亩增收益十元;广西化工研究所研制的成功产品,亩用100~600克,每公斤价20元,其投入产出比1:5~15.  相似文献   

14.
《江西饲料》2021,(6):50-51
黑土耕层变薄,有机碳储量下降,以及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肥力降低,是侵蚀黑土农田的主要特征.由于土壤退化过程缓慢,评估土壤侵蚀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较为困难.目前,研究土壤侵蚀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主要有剖面线法、小区比较法及人为加土和削土法等人工模拟方法.作物产量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取决于作物类型、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和气候特征.然而,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变薄,降低中国黑土不同作物生产力的研究,尤其是有关作物根系吸收养分方面的研究缺少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238-238
硫与氮、磷、钾一样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上有独特的功效,施用硫肥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增强豆料作物固氮能力.硫肥在多种作物上都有显著的增产效益,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施硫肥的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3以上,如果在缺硫土壤施用硫肥,投入产出比可达1∶9~10以上.现将硫肥的合理施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草地学报》2008,16(1):F0004-F0004
内蒙古农业大学“饲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建成,该实验室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基因工作实验室,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面积1200m^2.  相似文献   

17.
岑慧连  唐祈林 《草业科学》2016,33(3):535-539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种养殖业与饲用作物种植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库》,查阅了1981-2012年近30年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西南地区的实情,对西南四省农区近30年来种植业、农牧比例以及养殖业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西南地区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为主导,经济作物其次,饲用作物种植偏低,畜牧业仍是养猪为主,草食牲畜在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0、50、100、200、400、800、1600μmol·L-1)引发18 h和800μmol·L-1 NaHS引发不同时间(6、9、12、15、18、2...  相似文献   

19.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技术,主要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原则以及方法、步骤,旨在探寻节本增效显着的科学施肥方法. 我国当前农业用肥普遍存在肥料的表施或浅施、过量施用氮肥和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造成肥料易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月巴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种子的烧伤或铵中毒,还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对于施肥来说,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或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正确施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供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其特征是"产前定肥".  相似文献   

20.
作物一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物与家畜是农业系统的核心组分,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系统不断进化.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中,作物生产与家畜生产之间构成较为完整和通畅的物流与能流网络,它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原始的食物收集系统(OHF)→原始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OICL)→粗放的专门化生产系统(ES,ESC和ESL)→粗放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EICL)→集约化的专门生产系统(IS,ISC和ISL)→集约化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IICL),经过2次专门化和3次整合,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主要综合系统类型包括传统的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C-ICL)、作物/天然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R)、草田轮作-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CF)、栽培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SP)、农林牧复合系统(ICL-W)和作物-家畜/基塘综合生产系统(ICL-P),相互之间沿着一定的环境梯度演替.集约化系统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粗放型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较为普遍,两者在系统结构、作物与家畜的互作模式、外部投入与生产力水平、生产目的等方面明显不同.作物-家畜互作对农业系统中土壤、植物、微生物、家畜、营养物质循环、能量平衡和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国内外对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内涵、发展阶段、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有诸多异同,但是尚存在研究对象不全面,尺度单一,方法不可靠,主要针对的是作物系统,及能流分析与物流分析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