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野生雉类的孵化率,主要从3个方面论述了技术要点,通过对技术措施的分析改进,尤其是在种卵的质量控制、孵化的前期准备、孵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人工助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探讨出适合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和动物园工作特点的野生雉类孵化操作技术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雉类生存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进步  李新 《中国家禽》2005,27(18):53-56
雉类隶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雉类共16属51种。大多数雉类体型较大、羽色艳丽,野生雉类是人类早期主要的狩猎对象,同时也是现代家禽的祖先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雉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森林类型、质量和保护状况的有效指标。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29 g),15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30日龄达到117.3 g(106.27—175.11 g),45日龄前,育雏室采用电地暖进行控温,通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育雏室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步下降,直至降到常温。采用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白冠长尾雉的繁育率和成活率,对于白冠长尾雉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5.
专科学校进行雉鸡工厂化饲养、繁殖技术和利用方法的研究,雉鸡蛋的孵化需要26天,孵化制度像鸡蛋一样,育肥期16周的体重650克,要求达到750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禽》2005,27(4):52-52
由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日前经过对江西省宜丰县的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山鸡”——野生白颈长尾雉进行长达两年的跟踪考察后确认,这里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大白颈长尾雉种群分布地区,存活有1000多只野生白颈长尾雉。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著名鸟类专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平教授告诉记者,野生白颈长尾雉又俗称“野山鸡”,  相似文献   

7.
马翠芳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104-105,107
机器孵化法具有适应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孵化量大,质量好,可以满足市场各方面需要。机器孵化的操作技术是孵化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涉及到孵化的机的基本构造、孵化前的准备、孵化期及出雏期的管理操作等方面,正确地把握这些操作技术是保持高而稳定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雉鸡肉味鲜美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品 ,且具有重要的食疗作用。搞好雉鸡的繁育 ,提高雉鸡种蛋孵化效果是关键。1 搞好种雉的饲养管理 ,提高种蛋质量1.1 种雉的饲养地产雉鸡一般在 4月中旬左右开始交尾 ,美国七彩山鸡于3月下旬左右开始交尾 ,进入繁殖期。为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种雉营养是关键。要求种雉日粮全价 ,且蛋白质一般达到2 1%~ 2 2 % ,所以一些农户养殖种雉时 ,单纯喂给蛋鸡产蛋期料 ,不但造成雉鸡啄癖且使种蛋缺乏营养而导致胚胎在孵化中期死亡 ,而降低了孵化效果。另外 ,雉鸡产蛋时对脂肪的需要比家鸡高 ,当母雉进入产蛋…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生物安全、孵化技术、操作流程以及孵化成绩等方面对单阶段箱体式孵化与多阶段巷道式孵化技术进行比较,发现箱体式孵化通过标准化定制的工艺程序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孵化表现与孵化成绩。  相似文献   

11.
溪波  朱家贵  张可银 《野生动物》2011,32(3):160-160,179
难产虽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对其在野生雉类中的发生及治疗却了解较少。笔者在人工繁育我国特产濒危雉类白冠长尾雉的过程中,多次发现母雉有难产的现象。2009年,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后,根据家禽难产的一般治疗方法对2起母雉难产的病例进行了治疗,一例采用按摩、开塞露点滴和喂药的方式,使其当天成功产卵;另一例病情较为严重,在按摩和开塞露点滴无效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将卵取出,然后予以缝合和给药治疗。2只母雉在治疗后均痊愈,且恢复产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鹌鹑的生活周期、管理、蛋的孵化、饲养、营养和自然发生的疾病,还详述了日本鹌鹑的利用在病毒学研究中派生出来的胚胎和细胞培养。日本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是迁移性的狩猎野禽,属于家禽同一科的雉属(驯养的鹑鸡类)。  相似文献   

13.
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鹅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人工孵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醒抱技术和反季节繁殖技术,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1人工孵化技术 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土法孵化,有炕孵、缸孵、桶孵、沼气孵化等;另一类是机器全自动孵化.机器全自动孵化技术已相当成熟,普遍应用于现代鹅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14950万平方公里)的6.4%,但拥有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却占世界这类动物种类总数的10%以上。其中有野生鸟类1186种,兽类450种,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淡水鱼类近800种,海洋鱼类约1500种。全世界15种鹤类中我国分布有9种,雁鸭类148种中我国分布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中我国分布有56种,食肉类257种中我国分布有54种,全世界在科学实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灵长类动物约190种,我国分布有16种。我国的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还有不少闻名世界的特产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台湾猴,白唇鹿、黑麂、华南虎、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绿尾虹雉、扬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 R/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川西藏马鸡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毅 《野生动物》2000,21(5):33-34
藏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属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雉类,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主要栖息于海拔9300~4100m的针叶林及林间草地地带。1992年4~7月,对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麻绒乡境内的藏马鸡进行了观察研究,在求偶炫耀、交配、营巢产卵、孵化和出壳行为方面较前人的研究更详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繁殖期日活动节律晨5时天尚未亮时。开始发出啼叫。晨6:10~6:30当照度达到80(18~170…  相似文献   

17.
皖南的白颈长尾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一种珍稀的雉类。体形似雉,尾羽甚长,羽衣华丽,颈项具一白色羽圈,故称白颈长尾雉,为我国特产雉类,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此鸟数量稀少,分布范围较狭小,由于长期盲目猎捕,  相似文献   

18.
李莹  吴秀山  张成林  刘燕  闫鹤  杨明海  原蕾 《野生动物》2011,32(1):22-25,33
家禽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多有报道,但现有的禽流感疫苗对野生禽类的有效性尚所知甚少。本文以白冠长尾雉、蓝鹇、红腹锦鸡、白腹锦鸡4组野生雉鸡类为研究对象,以家鸡为对照,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分别在首免日、免后10 d、20 d、40 d、60 d、90 d及120 d监测禽类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显示,4组野生雉鸡类均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禽流感抗体,且达到具保护力的抗体水平。通过免疫后抗体水平的跟踪研究,证明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对野生雉鸡类动物有效。  相似文献   

19.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是我国的特产雉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其羽色华丽,肉味细嫩、鲜美,而遭到人们的滥捕猎杀,野生数量已急剧下降,因此人工养殖锦鸡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商品锦鸡售价200元/只),而且对保存拯救濒危物种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场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已积累了一定的锦鸡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的养殖爱好者参考。一、锦鸡的繁殖锦鸡具有季节性产蛋的特点,1年龄的锦鸡已有求偶行为和繁殖能力。每年的3~7月是繁殖期,繁殖期间公母配比为1∶2,一个繁殖周期每只锦鸡可产蛋30枚左右。二、锦鸡种蛋的孵化少量的锦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孵化生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禽业的发展促进了孵化设备的改进,现代孵化设备在控温、控湿、报警、通风、翻蛋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方便,孵化量大,孵化效果也好。然而,先进的孵化技术对提高孵化效果更是必不可少。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现代孵化机针对不同禽蛋设计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