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方健《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存在将某些古籍的析出涉茶文字视作茶书的情况。本文认为古代就已被丛书收入的古籍析出涉茶文字应算茶书,但现代人从古籍析出的涉茶文字不应算茶书,因为会使古代茶书研究失去确定的范围,也易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清代茶书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清代茶书在总结我国传统茶学的同时肇始了我国近代茶学,提出重视和加强对清代荼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童云 《茶叶》2006,32(3):170-170
无公害茶产品包括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3类,它们与普通茶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要发展无公害茶产品?国内外对于无公害茶产品是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无公害茶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茶叶生产和经营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1):55-56
陆廷灿,字秋昭,一字幔亭,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任过知县、候补主事。陆廷灿因有感于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法屡变,于今多异,检索不便,故依《茶经》目次,将历代茶书、茶文以及散落于笔记、史志、诗话和其他论著中的茶事资料汇编成《续茶经》(1734年)一书3卷,以成大观。此书草创于崇安任上,编定于归田后。  相似文献   

5.
刘蓉 《福建茶叶》2016,(4):338-339
明人烹茶用水讲究颇多,择水之风盛行。明代茶书从水源的选择、水品的鉴定、好水的保管、水质的改良、煮水的火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即使以当代科学的视角审阅,也具有一定科学道理。这些关于茶、水关系的研究与品评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茶文化,而且为我们探讨明代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台湾威利集团(董事长蔡辅雄先生)在福建罗源县罗源湾经济开发区引进一套日本煎茶制作设备并高薪聘请日本静岗县资深的煎茶技师成冈武司先生来负责全面指导。现将日本煎茶制作的全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51-52
<正>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在古茶书中经常见到。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茶书中的茶具与儒家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中庸和谐的思想在古代茶书的茶具设计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中国古代茶书中记载的茶具之制造设计往往体现了浓厚的礼仪观念,茶具在儒家礼仪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茶书中的茶具强烈表达了儒家的人格思想,最典型的是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喻政《茶集》所辑明支中夫《味苦居士传》中的茶盏。儒家有很强的崇玉观念,这极大影响到了茶书中的茶具,这些茶具普遍有类玉的倾向,最典型的是茶盏和茶壶。儒家有很强的入世精神,这在唐人陆羽《茶经》中的风炉、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顾元庆《茶谱》所附盛虞《竹炉并分封六事》中的几种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10.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古茶书解读之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意思是说,将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1.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13.
用GC-MS分析了散茯茶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酸甲酯、棕榈酸等酸酯类化合物和大部分的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都随散茯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1-辛烯-3-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芳樟醇氧化物Ⅱ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对形成散茯茶的特征香气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调查法,收集整理了目前我国茶业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展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缺乏行业自律标准和法律规范的约束和指导、信息资料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从精心组织,归口管理与审批;明确会展主题,提高会展活动质量;完善会展活动效益分析评价体系,建立会展信息共享平台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胡小军 《茶叶科学》2010,30(6):489-492
宋代以建窑盏为代表的茶具以及上品茶色尚白的鉴赏标准,是该时期文化生活中的审美共识。建窑盏的出现,见证了宋代茶艺由唐入宋的文化转型,从器物中也可以考察出宋代独特的饮茶技艺。本文通过对宋代分茶、斗茶技艺和建窑黑釉瓷茶盏关系的考察,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为“宋式”精致的审美美感类型与生活方式、文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赣北地区茶园蜘蛛种类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蜘蛛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是茶园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作者近几年通过系统调查,先后采集到茶园蜘蛛,经整理鉴定有17科、82种。现将资料汇总如下。赣北茶园蜘蛛种类名录 1漏斗蛛科 Agelenidae机敏漏斗蛛AgelenadifficilisFox,1937迷宫漏斗蛛LabyrinthicaClorck,1758缘漏斗蛛A.limbataThorell,18792.园蛛科 Araneidae悦目金蛛ArgiopeamoenaKoch,1878横纹金蛛A.bruennichiiC.Scopoli,1…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全省14个茶场17块茶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状况,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微生物总数为每克于土1000万个以上,多的达到5800多万个,远较一般农田和旱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90%左右,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凡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物理性能较好、有效养分较丰富的茶园,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杨春香 《茶叶通讯》2011,38(2):39-41
本文对泾县茶业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提出四条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新疆阿克苏茶叶市场情况,笔者走访了该市的商业繁华地段和部分茶叶店铺,用询问法、问卷法结合实地观察,对阿克苏市绿茶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并取部分茶样进行感官审评。调查结果发现阿克苏市区无成规模的茶叶批发市场,部分经营者的进货渠道单一,市场监管不力,茶文化淡薄,茶叶存放不当,经营者和消费者茶叶知识匮乏,茶商多为汉族而少数名族茶商少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照市茶产量和效益构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崇恒  丁明来 《茶叶》2009,35(1):28-29
通过连续5年的定点调查显示,日照市春、夏、秋季茶叶产量构成比例为:春35.1%、夏46.2%、秋18.7%,春、夏、秋茶收入分别占年总收入的60.9%、26%和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