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真益 《植物保护》1986,12(4):42-42
1980年冬在西充县义兴乡市场上收购了两千多斤甘薯,处理后窖在3个广柑窖中,因当时收的薯块开始腐烂,加之搬动多,伤口也多,防效不理想。同年南充县集凤乡从窖中取出处理后再储存的防效非常理想。任及杨姓两家3个薯窖共窖甘薯1500公斤;其中杨家有新旧窖各1个,新窖中的甘薯没有用药处理(认为新窖不会烂),旧窖中的薯全部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后入窖。结  相似文献   

2.
要想甘薯不“烂窖”必须过三关。1.收获关。甘薯收获最佳温度为旬平均温度14℃~15℃。过早收,产量低,病害多;过晚收,气温低,易遭冻。2.入窖关。①归窖消毒。窖四周及底、顶部刮去一层见新土后,用40%多菌灵胶悬剂300~倍液喷洒一遍。②选薯、消毒。去...  相似文献   

3.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是本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料。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笔者于1998~1999进行了蔗糖脂酸酯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1999~2001年在全市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5%蔗糖脂酸酯(商品名称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WP(可湿性粉剂,下同),对照药剂25%多菌灵WP(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供试甘薯品种为南薯88。试验在南充市农科所院内1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1998年11月28日处理入窖,…  相似文献   

4.
福建蒲田县笏石区北高公社九仙大队,为丘陵旱作地区,全队有八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514亩(水田451亩、旱地1,063亩),常年种植甘薯950多亩,占耕地面积62%。但是甘薯生产历年遭受小象虫严重为害,是个“十年九臭”的地方,解放前流传着“顶下坑园村,年年遭灾殃,臭薯遍地滚,  相似文献   

5.
赵占江 《植物保护》1966,4(2):66-66
马铃薯窖藏期的腐烂,在武威地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收获期遇到阴雨,或灌水过多,入窖后腐烂更为严重。 我所于1964—1965年进行“401”防治马铃薯的烂窖试验。 供试品种为洋白、深眼窝,薯块入窖前进行严格挑选,入窖后10天施药,进行窖内熏蒸,窖温在14℃以下。密闭4天,其后30天检查腐烂率。用药量每千斤薯块分别为80、70、60、50、30、20毫升。试验结果:腐烂率依次为1.75%、1.88%、  相似文献   

6.
平阴县甘薯种植面积目前达5200hm2,总产量2亿kg左右,每年的窖储量在1.5亿kg以上。由于管理不善,鲜食甘薯在储藏期间易发生病变,引起烂窖。笔者对引起烂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薯窖类型及特点本县薯窖主要是井窖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发券窖。发券窖容量大,一般1个窖可存放15万~20万kg,甘薯存取方便,但保暖保湿性差,易发生冻害、湿害和干害。井窖容量小,储量一般在0.5万~1万kg,保暖保湿性好,但甘薯存取不方便。2烂窖原因据我植保站在2001年2月调查:所有薯窖都有烂瓜现象,鲜食甘…  相似文献   

7.
一、为害情况我县十二万亩红薯原无薯瘟病,据调查了解,1973年6月下旬我县遭受了一次大洪水后,1974年宁州公社良塘大队黄磨生产队和赤江公社红光4队开始零星发病,由于当时未引起注意,控制不严,病区的薯种、薯苗不断外售,互相换种,以致病区日益扩大,红薯损失逐年加重。1978年全县发病公社4  相似文献   

8.
彭昌家 《植物医生》2001,14(5):43-43
南充市常年产鲜甘薯180万t左右 ,是全市淀粉加工和牲畜饲料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冬季因黑斑病等病害影响 ,都要造成20%左右的窖贮腐烂损失。对此 ,笔者于1998年至1999年进行了甘薯防腐保鲜剂防治甘薯贮藏期病害试验 ,1999年至2001年在全市推广 ,取得了显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5%甘薯防腐保鲜剂(简阳国光实业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吴县农药厂生产)。1.2供试品种南薯88。1.3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选择在南充市农业科学所院内的一个地下大屋窖内进行 ,1998年11月…  相似文献   

9.
纪桐云 《植物保护》1964,2(1):45-45
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以往文献记载多列为桑树病害,对其为害甘薯的严重性较少注意。近几年来,安徽有些地区由于此病的发生使甘薯受到相当损失。据1957—1958年调查,全省有25个县市发现这种病害,以后又有些地方陆续发现。1961年颖上县刘集公社苏义大队100多亩春甘薯有50%以上的面积发生了紫纹羽病;该县谢桥公社庙后大队160多亩甘薯,发生病害的面积占62%,一般病株率10—30%,严重的达66%,薯块在地里就烂毁。樅阳县在1961年调查,汤沟、长风等四个公社甘薯  相似文献   

10.
甘薯小象鼻虫在浙江省普陀县还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是甘薯生产上的一个很大威胁。此虫一旦传入保护区,经三、四年繁殖就能大面积成灾,一般减产四成左右,重的达七、八成,甚至块薯无收。面对甘薯小象鼻虫的严重为害,过去疫区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曾采取冬净、春诱、毒苗、夏保等综合防治措施,虽控制了危害,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疫区的存在对非疫区是个很大的威胁。怎样彻底消灭甘薯小象鼻  相似文献   

11.
地窖红薯贮藏期病害发生与薯块收获时间、入窖薯块质量、窖内环境条件和病原物等因素有关。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地窖红薯病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薯套种预防丛枝病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丛枝病是福建甘薯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类菌原体(MLO)。近年来,此病在福建沿海部分薯区发生普遍,危害很大。1982年莆田县的下房、上林、赤歧、铁炉大队损失严重,早薯因病每亩较常年减产2—5成。如何控制其危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年来,我们对如何防治此病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1982年秋在莆田县下房等大队  相似文献   

13.
甘薯黑斑病(即红苕黑斑病,俗称干疤烂)是生产上一种常发毁灭性病害。尤其在窖藏期间,由于薯块集中,环境适宜更易发生,往往造成“有薯下窖,无薯育苗”的现象。我们于1983年在内江靖民公社进行了药剂防治窖藏甘薯黑斑病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产)500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兴城县用硼砂温浸种薯防治甘薯黑斑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甘薯生产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4年十五年中,甘薯的栽植面积由6千多亩扩大到13万多亩,每亩产量由157斤(折粮)增加到414斤。尽管如此,黑斑病仍然是甘薯生产上的最大病害,烂窖、坏炕和栽后死苗  相似文献   

15.
外来危险性病害杂草给四川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甘薯黑斑病 1937年由日本鹿几岛传入我国辽宁省,随着某些感了该病的甘薯品种推广而逐渐扩散至全国甘薯产区,不仅造成苗期烂床,窖藏期烂窖,而且牲畜吃了带病的薯块还会中毒死亡。仅1963年,我省因此病烂薯约6亿斤,占甘薯总产的10.8%,剑阁、广安、苍溪三县牲畜吃了病薯,有317头耕牛中毒,其中死亡166头,有102头生猪中毒,其中死亡64头。1974年全国统计,因此病危害烂掉甘薯200多亿斤。此病已遍及我省甘薯产  相似文献   

16.
钟鹏飞 《植物检疫》1994,8(5):304-305
甘薯小象甲的发生和检疫对策探讨钟鹏飞(浙江省舟山市植物检疫站310009)1甘薯小象甲的发生情况甘薯小象甲是为害甘薯、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的浙江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1965年传入舟山市后,随着甘薯藤苗和薯块的调运而迅速传播蔓延。1981年普查:全市发...  相似文献   

17.
营山县从1958年发现甘薯黑斑病以来,由于秋冬气候温和,湿度较大,其为害严重性,集中表现在貯藏期的烂窖。如何做好甘薯貯藏期间的防治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徐国淦 《植物保护》1964,2(5):219-220
甘薯小象鼻虫,主要以幼虫在薯块和薯蔓基部为害。被害处变黑、发苦,并有特殊的腥臭味,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关于甘薯小象鼻虫的发生情况,1934年浙江昆虫局曾进行过调查。而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始于1956年以后。 一、甘薯小象鼻虫的种类 甘薯小象鼻虫的学名,最早在1792—1794年Fabricius订为Brentus formicarius(印度种)。1807年Olivers订为Cylas formicarius Fab.。1875年Summers订为Otidocephahus elegantulus。1918年Pierce根据成虫触角和颜色差异,认为为害甘薯Cylas属的象鼻虫有三种,另两种为Cylas turcipennis Boheman;Cylas femoralis Faust。  相似文献   

19.
熊道稚  吴春 《植物保护》1981,7(3):36-36
甘薯华叶虫Colasposoma metallicum Clark,是四川省甘薯的主要害虫。成虫为害薯苗,幼虫害薯块。我们在对甘薯华叶虫研究过程中,从室内饲养的幼虫僵死体中分离到的绿僵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  相似文献   

20.
地瓜(甘薯)是山亭区的传统产品。本区有3个乡镇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替外贸公司加工地瓜枣,年加工地瓜枣160万kg,并因此形成了一套地瓜储藏保鲜技术,效果很好。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地窖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土质以红壤土为主的地方。地窖的深度以3m左右为宜,地瓜的两个储存洞高度不低于1.8m,长宽不低于2.5m,这样的地窖可储藏鲜地瓜4000kg左右。2)地瓜入窖前,旧窖洞要重新挖一遍,以见新土为准,旧土运出窖外。如果窖内比较干燥,可泼几桶清水,以保持窖内湿润。存放地瓜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