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桐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分布广,桐油用途较广,特介绍油桐的特征特性、栽增培技术及桐油的深加工及其用途,主要包括适地适树、细致整地、施足基肥、科学造林、抚育管理及桐油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外高含油量向日葵品种,经过品种间多重杂交,获得6个含油量在45%以上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油桐品种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油桐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重点介绍了桐城地区常见栽培的周岁桐、五爪桐、独果桐、大扁球、小扁球、丛果桐6个安徽地方品种,论述了包括精准选地、分类整地、施足基肥、科学造林、集约管理在内的油桐营造林速生丰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七个不同抗病性的油桐品种病叶(果皮)和健叶(果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及同工酶。油桐受病原菌侵染后,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的增加与抗黑斑病之间呈正相关;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结果表明,发病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大幅度提高,但影响范围相对较窄,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提高幅度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能反映油桐品种间抗感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LEC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测定不同含油量品种不同发育时期LEC1基因的表达量及含油量。[结果]甘蓝型油菜LEC1基因与含油量密切相关,其相对表达量在花期和角果期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花期的相关系数大于角果期相关系数。[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七个不同抗病性的油桐品种病叶(果皮)和健叶(果皮)的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健叶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病叶游离胱氨酸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低;健叶(果皮)多酚类物质含量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病叶(果皮)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健叶(果皮)相比下降值,从抗病品种到感病品种呈递减趋势;健叶(果皮)、病叶(果皮)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抗病品种均比感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有适宜油桐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属于全国油桐中心栽培区.但重庆境内地形复杂,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油桐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桐生长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光温匹配最适宜区、气候温热适宜区、气候温凉适宜区、气候炎热较适宜区、气候冷凉较适宜区、光照一般较适宜区和气候寒冷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油桐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鲍继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90-90,99
油桐属大戟科、油桐属落叶小乔木,是一种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油桐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油桐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整地建园、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桐喜温湿、怕严寒,其种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桐油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油桐栽培能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通过从油桐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油桐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生物原料树种油桐选优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田县是湖北省的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主产地之一,但其品种混杂、良莠不一,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优树选择。试验从当地主栽的地方品种小米桐(V.fordii Hemsl cv.Xiaomitong)、大米桐(V.fordii Hemsl cv.Damitong)、葡萄桐(V.fordii Hemsl cv.Putaotong)中选出了12株油桐复选入围优树,并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能力等方面考虑,12号、27号、37号单株在决选时成为优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生物柴油原料树种油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合成油漆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伤害已得到人类的日益关注,桐油的无污染性也得到重视,恢复桐油生产,发挥其在生物能源等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对我国油桐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优势与缺点和分子生物学改造对策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油桐育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元  汪阳东  李鹏  魏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53-4755
[目的]克隆油桐种子FADX基因全长cDNA。对该基因作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未成熟的油桐种子为材料,利用改良TRIzoL法提取总RNA,并根据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α桐酸合成酶基因FADX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FADX基因全长cDNA,应用Antheprot软件和InterProScan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该序列5'端和3'端非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3、47 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14~1 174 bp),编码386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脂肪酸脱氢酶结构域;相对分子量是44 343.0,理论等电点为8.33。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α螺旋含量占29%,β折叠占32%,转角占6%。[结论]该蛋白属于脂肪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4.
昝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00+22373-22300,22373
[目的]研究桐子叶水提物对小鼠的抗敏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作为致敏抗原,制作小鼠致敏模型,豌察桐子叶水提物对小鼠过敏反应的作用。[结果]高、中浓度组桐子叶水提物对卵清蛋白引起的小鼠过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桐子叶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有明显的抗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NaHSO3对油桐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 m mol/L(处理Ⅰ),5 m mol/L(处理Ⅱ)和10 m mol/L(处理Ⅲ)NaHSO3处理后的油桐叶片荧光参数、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aHSO3处理油桐以后能引起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饱和脉冲模式下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247μmol/m2.s光下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单位面积鲜重和干重增加,且这种增加作用至少能持续12天.在处理的3种浓度中以2 m mol/L NaHSO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油桐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的套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5种药用植物(玉竹、黄精、桔梗、麦冬、石蒜),分别测定了不同套种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套种模式不同土层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套种模式间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套种桔梗和石蒜对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容重最大增加33.14%,比重最大降低14.18%,总孔隙度最大降低33.58%。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最多可增加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of tung oil with methanol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with immobilized lipase NOVO435 as catalyst.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tung oil in a nonsolvent system.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rotation rate 200 r/min, molar ratio of methanol to oil 2.2: l, reaction temperature 43℃, and the catalyst amount 14% (based on the weight of oil). After reacting for 18 h, 67.5% of the oil was converted to its corresponding methyl esters (the theoretical ester conversion was 73.3%). The lipase was washed by organic solvents after each reaction and was reused again. The esters conversion of tung oil was decreased by 6% after the lipase was reused for 120 h. The theoretical amount of methanol was added in two steps, 85% ester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after 36 h of reaction (theoretical ester conversion was 100%). The molar ratio of methanol to oil, the catalyst amoun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all highly significant factors, and there was a relativ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every two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为给贵州油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2010—2012年从贵州决选出的36株3年桐优良种源为备选优树,以油桐产量为目标,根据油桐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性状相对稳定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冠幅平方产量、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和出仁率、含油率8个性状作为评分指标,取其均值和标准差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并对36株优树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36株优树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依照参选优树得分平均数进行单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确定显著低于平均分数的上限值为41.61,将大于该值的参试优树定为最终优树,共22株,分值由高到低的优树是34号、24号、1号、10号、27号、28号、32号、33号、2号、21号、36号、20号、22号、23号、29号、35号、30号、8号、19号、31号、4号和26号。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酶催化桐油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产物主要为桐酸甲酯,该产物不仅可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生物柴油,同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本文以桐籽油为原料,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工艺条件,利用Novo435脂肪酶,在无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响应面研究方法,对桐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得到了桐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醇油比2.2:1、温度43℃、脂肪酶用量14%(与油脂的质量比)、搅拌转速200rpm,反应18h后,桐油的酯交换率达到了67.5%(理论为73.3%)。脂肪酶经有机溶剂洗涤后连续使用120h,桐油酯交换率减小了6%。理论上甲醇与油脂的摩尔比为3:1,甲醇不能一次加入,分两批加入,共反应36h后,桐油的酯交换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20.
考察不同溶剂、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酸值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两种酸酐合成的最佳工艺分别为:①桐油:顺丁稀二酸酐=20:5.5 ,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115℃,不加溶剂;②桐酸:顺丁稀二酸酐=10:2.6,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140℃,不加溶剂.用红外光谱比较两者的结构.用不同酸值的两种酸酐固化环氧树脂,测试胶化时间,结果为酸值越大,胶化时间越短;游离酸值越小,胶化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