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糖浆浓度冬季蜜源稀少,适当给蜂群添加其他养分,如奶粉、维生素和食用盐等,并搅拌均匀,以提高投喂质量。糖浆浓度要适当提高,以1∶0.8左右为佳。二、饲喂时机初次饲喂时,糖浆的温度可略高于当时气温,以便招引蜜蜂吸食。饲喂量要适当。要根据蜂种的不同和群势强弱差别"量蜂而投"。在严寒到来之前,饲喂完毕。过早易误导蜜蜂大量出勤,徒劳空飞;过晚气温低,蜂已结团,易造成不采不吃,或采后加工难度增加,蜜蜂体能消耗过大的后果。若连续多天饲喂,也可适当打破  相似文献   

2.
杨岳明 《蜜蜂杂志》2007,27(7):29-29
本人自小酷爱中蜂.在过去的岁月里,曾较长时间用郎式平箱养中蜂,常用糖浆奖饲、救助中蜂.由于所给糖浆量多、浓度高,加上饲喂的随意性,结果蜂群逃的逃、盗的盗,异常情况常有发生.甚至本人尚未"披挂整齐",就出现蜂群飞逃,真是"天上蜂子飞,地上'疯子'追",其狼狈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相似文献   

3.
<正>寒冷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外界花源越来越少,给蜜蜂采集食料带来诸多不便,人工进行补足饲料对蜂群越冬尤为重要,主要是对蜂群补充糖浆和少量粉料,其中糖浆的补充必需讲究方法,否则适得其反。一、提高糖浆浓度糖浆浓度应适当提高,以1∶0.8左右为宜,再添加其他养分,如维生素等,搅拌均匀。根据蜂种的不同和群势强弱差别量蜂而定。初次饲喂时,糖水温度可略高于外界气温,以便招引蜜蜂吸食。  相似文献   

4.
杨春红  张发 《蜜蜂杂志》2020,40(3):28-29
对蜂群进行饲喂是蜜蜂被人工饲养后才有的行为,野生蜜蜂是不需要人工饲喂的。20世纪初西方蜜蜂刚刚引入中国时,蜂群采集到蜂蜜后,养蜂者首先要给蜂群留足饲料,多余的才是人类的收获。蜜蜂依靠天然的蜂蜜和花粉生存,体质才会健壮。加之当时的蜜蜂饲养基本上是定地或小转地的模式,蜜蜂极少患病,所以很少对蜜蜂进行额外的饲料补充或者药物饲喂。现在由于人类对蜂产品的过度掠取,使蜜蜂很少能吃到天然的蜂蜜,多以后期喂入的糖浆为食,体质较食用天然蜂蜜花粉的蜜蜂会有所下降,并且南北大转地饲养方式的增多,蜜蜂患疾病的几率增大,各种因素导致人工饲喂的需求较以前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一些初养蜂者,蜂群越喂越少,是不得要领。对蜜蜂长期饲喂的结果,最终使该种蜂种南野生变成家养。下面阐述本人在中蜂饲喂中用糖的一些要点。饲喂主要有补充饲喂和奖励饲喂。补充饲喂是解决巢中贮蜜不足,蜂群饥饿的问题,用收存的封盖蜜或未封盖蜜为最好,不耗蜂,不盗蜜,如果用糖浆则浓度65~70%为好,连续饲喂,直到喂足,以见巢脾有1~3寸宽封盖蜜为度。奖励饲喂以调动蜂群积极性为主,糖水浓度15~25%为好,每日1次或隔日1次,以不压子圈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08,59(5)
我们在给蜂群大量补喂糖浆时,饲喂器中常有很多蜜蜂滞留,再添加糖浆是会淹死很多蜂。为了减少取出饲喂器清理蜜蜂和避免招来盗蜂的麻烦,不妨用手提水壶喂糖浆,先在水壶嘴上套牢一根细塑料管,塑料管的长度可按使用的饲喂器大小来定。使用时,向饲喂器里倒糖浆的一头要插入饲喂器内防止饲喂器淹蜂饲喂法  相似文献   

7.
(续2005年第2期) 5月是蜜蜂繁殖关键时期,饲料一定要充足.在黑龙江省此时一般不会缺粉,缺蜜的可加入上一年的蜜脾或用糖浆进行饲喂;用糖浆进行饲喂时要注意防止盗蜂;补助饲喂后要以奖励饲喂为主,促进蜂群繁殖.5月20日开始繁殖采集椴树适龄蜂,同时也进入了春季分蜂阶段.  相似文献   

8.
赵静 《中国蜂业》2008,59(5):36
我们在给蜂群大量补喂糖浆时,饲喂器中常有很多蜜蜂滞留。再添加糖浆是会淹死很多蜂。为了减少取出饲喂器清理蜜蜂和避免招来盗蜂的麻烦,不妨用手提水壶喂糖浆,先在水壶嘴上套牢一根细塑料管,塑料管的长度可按使用的饲喂器大小来定。使用时,向饲喂器里倒糖浆的一头要插入饲喂器内漂浮物的下方,然后稍慢的倒人糖浆,缓慢上升的漂浮物迫使蜜蜂向上退缩,减少蜜蜂被淹。  相似文献   

9.
龚凫羌  宁守容 《蜜蜂杂志》2009,29(10):15-16
(接上期) 3.3饲喂浓度 3.3.1贮糖饲喂浓度依据上述原理和意蜂、中蜂的贮备用蜜浓度都高的特点,蜜蜂贮糖饲喂用的糖浆浓度,就应该越浓越好,只要还在蜜蜂尚能较快吸取的浓度范围内就行.一般可以采用浓度66%、74%,甚至是糖的饱和溶液.即分别为:取2份向砂糖,加入1份水;取3份白砂糖,加入1份水.  相似文献   

10.
喂糖小经验     
正有些养蜂新手,蜂群越养越少,不得要领。下面介绍我在中蜂饲喂实践中用糖的一些要点:就糖的饲喂来说,主要有补充饲喂和奖励饲喂。补充饲喂主要是解决巢中蜂粮不足,蜂群饥饿问题。用贮备的封盖蜜或未封盖蜜最好,不耗蜂,不起盜。如果用糖浆则浓度在50~75%为好。采用连续饲喂,直到喂足为止。何为足?以脾中有3~5指宽封盖蜜为度。奖励饲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不在缺蜜期用蜜、糖浆饲喂蜂群。在缺蜜期急需补充蜜、糖的蜂群,以调入整框封盖蜜为最好。处于缺蜜期又必须饲喂的,一般应在傍晚、夜晚进行,喂给量要限定在天亮前"吃"完。如不小心糖浆倒在箱底流出来了,可用大蒜素溶液喷在蜜液上,盖住蜜味即可防止他群蜜蜂寻味来盗。不过有2个时期饲喂一般不起盗:一是低温时期(5℃及以下),蜜蜂不能正常飞行采集故不会起盗,但此时饲喂本群蜂一般也不采食,可采用下述塑料袋  相似文献   

12.
花粉、糖浆饲喂器过去,我制作了一种萨博箱顶饲喂器,它需要有大量的蜜蜂,并且天气温暖得足以使蜜蜂上到饲喂器取食,不然糖浆就会发霉。萨博箱顶饲喂器的糖浆瓶插座上装糖浆用的大口玻璃瓶的确简单、实用,但在采用玻璃纤维隔热的蜂群上使用,要想不干扰蜜蜂,而且蜜蜂...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分蜂,是蜂群的群体繁殖方式,是蜜蜂种群繁衍的本能表现。即蜂群发展到特定的时期,蜂群中的老蜂王连同半数的工蜂结群离去,另筑新巢,原群留下的蜜蜂和所有蜂子,待新蜂王羽化出房后,形成一个新蜂群的过程~([1])。中蜂养殖过程中,很多蜂农需要扩大养殖规模,获得新的蜂王是增加蜂群的前提,但是学习蜜蜂的人工育王技术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此情况介绍利用蜂群自然分蜂来获得更多蜂王、扩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地区一般在白露前蜜源断绝,这时由于气温较高,蜂群处在活跃状态,养蜂人应注意以下管理:1.防止盗蜂由于外界气温仍较高,检查蜂群或抽调巢脾时要注意,不要把少量蜜脾和花粉脾长时间暴露,容易引起盗蜂。东北地区给蜂群饲喂糖浆通常在秋分前后完成。若是提早,易起盗,使蜜蜂空飞,既耗蜜又消耗蜜蜂体力;若是过晚,糖浆中的水分没有及时排出,会导致蜜蜂冬季下痢。如果发生盗蜂,可采取简单方法加以制止,如缩小  相似文献   

15.
花粉是蜜蜂不可缺少的一种饲料。如果蜂群缺乏花粉就不能发展壮大,直接影响蜂群的繁殖和生产。为了保证蜂群繁殖、蜂儿有充足的花粉就要在蜜粉源丰富的时候采集和保存一些花粉,在外界缺少花粉时喂饲。对于花粉的采集、保存和使用方法,在过去的养蜂杂志上也有过一些报导。但在花粉的饲喂时一般均采用花粉饼或加糖浆的方法。据我们多年的试验,不管是采用花粉饼或是加糖浆的方法饲喂,蜜蜂的取食效率都不高,特别是加糖浆饲喂的,蜜蜂在取食糖  相似文献   

16.
生物离开水就不能生存,蜜蜂也不例外。蜜蜂不仅活动的季节离不开水,越冬期如果饲料不良(结晶的蜜、甘露蜜、没经过工蜂酝酿成熟“变硬”的糖浆),也能够引起蜜蜂“口喝”,严重时蜂群散团或全场蜂群死亡,过去曾多次受过这样的损失。蜂群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以后,哺育蜂用水将蜜和花粉制成蜂粮饲喂幼虫。这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中蜂在秋繁季节饲喂营养饲料得到营养补充,繁蜂效果更好,达到采集冬季蜜源优质高产的目的。2009年8月25日至2009年1 0月1 2日饲喂几种营养饲料,进行蜂群的取食情况和蜂群群势增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乳品+花粉+糖粉揉成的团状饲料蜜蜂取食较快,蜂群群势增殖效果较好。对中蜂蜂蜜质量安全和蜂群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渊 《中国蜂业》2019,(7):40-40
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虽群势小,产蜜量不如西方蜜蜂,却不会像西方蜜蜂那样离开人工饲养和人为防病治病就生存不下去.近些年,有些平原地带中蜂出现一种外侵者,它干扰蜂群,吞食蜜蜂浆液和幼虫,把整群甚至整场蜂搞垮,这一外侵者就是蚤蝇.  相似文献   

19.
《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6期第 1 4页《中蜂大有饲养价值》一文中 ,编者针对该文用中蜂把西蜂蜜加工成巢蜜出售来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的做法 ,提议蜂友讨论。我姑且不避浅薄 ,谈谈自己的想法 ,仅作抛砖引玉。我认为 ,用中蜂把西蜂蜜加工成巢蜜的做法不足取。因为这样做 ,既费人力 ,又费蜂力 ,还耗蜜粉。这样取巢蜜 ,就需要养蜂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购蜜、饲喂、取蜜和进行饲喂期间的蜂群管理。在蜜粉源不好时喂蜜 ,由于蜜味香甜 ,中蜂嗅觉又特别灵敏 ,最容易引起盗蜂 ,这就更需要养蜂者加强蜂群管理。这样取巢蜜 ,蜜蜂虽然少了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