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黄坚 《中国蜂业》2005,56(6):15
一、自然分蜂的危害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强盛时候,就会出现自然分蜂.然而,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证明:凡起了分蜂热的蜂群,必然会改变群内稳定有序的状态,使群体协调功能丧失,出现工蜂采集积极性骤然下降,出勤蜂大大减少,呈"怠工"状态,许多工蜂呆在巢门口和箱壁两侧结成"胡子蜂";蜂王腹部收缩,体形变小,产卵量大减;王浆框上吐浆蜂稀少,蜂王浆产量骤降.此时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蜂群必然在某个晴好天气日发生分蜂.结果,分蜂群群势必大大削弱,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分蜂的现象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蜂是蜜蜂繁殖的特有现象,它不满足于在箱内生儿育女,而是在繁殖到一定程度后,老王带上原群中的1/2或2/3的工蜂飞离原群,另找新址,独立成群,这叫做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意味着蜂群管理上的失败,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原群失掉了一半工蜂,变成了弱群,当年蜂蜜生产无望,越冬困难.因此,应当防患于未然,控制自然分蜂.本文所述的分蜂现象是指意蜂在温带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自然形态,大多数西方养蜂者认为分蜂是蜂群管理的失败.历史上分蜂是养蜂的组成部分,蜂群分蜂是必要的,但新分群飞逃,对养蜂人来说是一种损失.面对这些问题,古代养蜂者想出了许多控制分蜂的方法.现在控制分蜂已被视为蜂群管理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7):41-42
<正>(续《中国蜂业》2016年第6期)2.圆桶早春分蜂管理养土蜂的蜂农没有习惯去人为分蜂,多数都是蜜蜂自然分蜂,就把它收捕回来,就有了一桶新群。不知道里面是处女王还是老王,心中没数,弄的不好产生第二次分蜂,都不在可控范围内,影响蜂场整体的采集和正常秩序。值得大家共同研究探讨。下面介绍两种分蜂方法:(1)原场移位分蜂法:按照每年蜂场日记,查看每年的分蜂期,在分蜂前就开始人工分蜂。什么叫移位分蜂,就是在蜂桶原来的位置上放上新的桶(消毒处理好  相似文献   

7.
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就中蜂而言,野生蜂群分蜂行为是按其自然习性进行的;人工饲养的蜂群,则受人为操作影响,如果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偏差,那么,蜂群在自然习性和人为操控的双重作用下,分蜂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一、正常分蜂1.自然分蜂蜂群的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天气温和,蜜源丰富的春、秋两季。此时,适宜的温湿度促使工蜂采集兴奋,蜂王大量产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蜂猛增,群势迅速增大。在满足分蜂条件时,蜂群会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分蜂。分出的蜂飞离原巢,通常在100m范围内的较矮附着物上结团,蜂量约占原群的3/5左右。少数蜂群还会进行第二次分蜂。  相似文献   

8.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4,55(2):17-17
自然分蜂是蜂群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行为,但对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生产者都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进行分蜂.由于蜂群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分蜂期自然分蜂情况仍时有发生,它不仅给生产者增加劳动强度,也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10.
也谈解除分蜂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4,55(2):17-17
自然分蜂是蜜蜂生物学特性之一.但在养蜂生产中,自然分蜂是不受欢迎的,为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解除分蜂热,如给有分蜂意向的蜂群下浆框、调入幼虫脾并适当提出老蛹脾及出房子脾或者与弱群互调箱位等措施,以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解除分蜂热的作用,但我认为应根据当时外界的蜜粉源情况以及生产目的采取有针对的、对生产有利的措施为佳,下面谈谈我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西方蜜蜂在不同方法下进行分蜂后的繁蜂效果和生产性能,对2011年石榴花期前1个月左右已达11脾的蜂群,采取异地和本地分蜂两种方法进行人工分蜂,并对两种分蜂方法的蜂群增殖情况和蜂蜜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1种分蜂方法优于第2种分蜂方法。第1种分蜂方法分出的蜂繁殖快、进蜜好,是一种理想的分蜂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养蜂要遵守规律 养蜂师傅的秘诀往往不肯轻易示人.比如,不起台不分蜂,不见赘脾不加础,不松巢脾只松础,消灭空穴只需小隔板外1脾蜂,蜂箱可以不被光照,巢门不可被雨淋,等等,都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下面做详细解释: 1.不起台不分蜂 起台说明有了分蜂热,往前推断,起雄蜂房就是有了分蜂热,但新手一般辨认不了.有分蜂热的蜂群分蜂,...  相似文献   

13.
转眼又是秋季分蜂的时节,据一位老养蜂人的介绍,本人在春季分蜂时经过实践,认为下述方法在分蜂季节收捕中蜂非常有效,现在介绍给蜂友们,对中蜂有兴趣的蜂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养蜂生产中"分蜂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影响、蜜蜂种质特性及蜜蜂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蜂(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采用活框蜂箱实行新法饲养之后,表现出强烈的分蜂倾向,很难培养和维持强群.因此严重地影响中蜂的生产能力.为了了解中蜂的分蜂特性,以便提供控制分蜂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63-1964年分别在北京、福州两地对当地中蜂的分蜂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20,(1):21-22
<正>目前养蜂人常用蜂群自然分蜂、人工远距离转移蜂群分蜂两种方法,这两种分蜂方法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但存在可控性差、跑蜂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蜜蜂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管理。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分蜂实践,发现等距离均衡分蜂、前后巢门分蜂、关王择机分蜂、蜂王剪翅分蜂和未认巢蜂小转移分蜂方法结合上述两种分蜂法可有效满足养蜂人不同需求,减轻因分蜂带来的工作压力。第一招:等距离均衡分蜂法将原蜂箱拿开,在原箱左右两边等距离放置2个相同的蜂箱,巢门开口相同,把原有群的巢框均分放入。  相似文献   

17.
蜂群的自然分蜂,通常是发生在春末夏初时期,秋季也有时发生.当外界气温逐步升高,巢内幼蜂积蓄过多,无工作负担.蜂巢拥挤,管理不及时,分蜂情绪也随之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延安特有的自然条件 ,形成了延安中蜂特有的性状 ,现就本人 2 0多年对延安中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延安中蜂有如下特点。1.分蜂季节性强 除自然分蜂的季节外 ,多年来在其它季节从未发现自然分蜂 ,无论是新法或土法饲养 ,蜂群十分强壮 ,而且工作有序 ,采集勤奋。延安中蜂自然分蜂每年发生 2次 ,第 1次发生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根据群势强弱 ,每群分出1~ 4群不等。弱群不发生分蜂。第 2次分蜂是少数特强群 ,发生在 8月上中旬 ,一般只分出 1群。在产生分蜂热的初、中期 ,只要摇取多余存蜜 ,保留少量饲料蜜 ,蜜蜂就会自…  相似文献   

19.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1,52(3):44-44
在分蜂季节到来之前 ,应加强分蜂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即蜂群经过调整 ,分群 ,准备交尾群 ,添加继箱等 ,这样才不致于发生自然分蜂。不过 ,有时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处于分蜂状态的蜂群 ,大量蜜蜂密集在巢箱外 ,尽管外界蜜源很好 ,亦不去采集 ;蜂王停止产卵 ,巢内仅有少量卵虫 ,王台即将封盖。那么 ,怎样处理好自然分蜂 ?割掉王台 ,增加更多的继箱 ,分群。然而 ,在分蜂热严重的情况下 ,这样做也很难控制分蜂 ,有效的补救措施是要使蜜蜂感觉到它们已经分过蜂。1 .防止分蜂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需要 1块隔王板和 1块Snelgrove板 (…  相似文献   

20.
中蜂实行活框饲养,人工分蜂比原自生自灭的自然分蜂优越多了。但人工分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在原场进行人工分蜂,分出群真正闹分蜂热的青壮年蜂并没有觉察到人工为其分了群,结果都飞回原址原箱,分出群剩下的只是少量刚出房不能飞的幼蜂,造成原群蜂消极怠工,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