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毛竹笋用林旱季人工浇水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2000,2001年连续2a在7-8月旱季对毛竹笋用林人工浇水试验表明,旱季人工浇灌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竹笋总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2082.4kg/hm^2。增幅14.16%,鞭笋产量平均增长17.16%,冬笋产量平均增长19.35%。春笋产量平均增长14.62%,无论是鞭笋,冬笋,春笋的产量,连续2a的试验,第2年增幅明显高于第1年,竹笋总产值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19.81%。  相似文献   

2.
毛竹笋用林覆盖对竹鞭生长及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地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及竹鞭和竹笋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覆盖使土壤温度得到明显提高,其土深20、40和60cm处的土壤温度分别比未覆盖林地相应提高12.5、12.8和11.3℃,而各土层间温度差异不显著;覆盖和未覆盖的平均鞭芽数量分别为5.00万个/667m2和3.86万个/667m2;鞭芽的萌发率随鞭龄的增加而提高,1~2年生、3~4年生、5~6年生鞭的鞭芽萌发率分别为10.4%、51.4%和64.6%;覆盖后对毛竹笋用林大小年现象影响明显,出笋小年竹笋产量可达1000 kg/667m2以上,大小年春笋产量比为1:0.61~1:0.97。  相似文献   

3.
毛竹笋用林梅前开山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毛竹笋用林习惯于伏天开山、施肥,且以挖春笋为主,近年开始挖掘少量的鞭笋和冬笋,通过2a的梅前开山、施肥和大量挖掘鞭笋、增挖冬笋的试验,笋产量产值比原来显著提高,产量增长49.62%,竹笋产值增长57.95%,纯收入增加75.82%,每工工值增加43.53元,投入产出比为1:3.37。  相似文献   

4.
在出笋期和虫入侵期,用2.5%溴氰菊酯乳剂1000倍液防治竹笋夜蛾2次,每亩用药2—4毫升,竹笋虫退率比对照降低79.26—88.27%,成竹率提高31.68—55.54%。防治1次虫笋退率比对改照降低78.87%;成竹率平均提高32.09%。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施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的3种典型的毛竹笋用丰产林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宁波,安吉和湖州三地的毛竹林都有各自的特点,宁波模式产量,产值,投入产出比都为最高,湖州模式的产量比安吉高,但产值与安吉差不多,这主要是安吉模式重视了冬笋的培育,认为毛竹笋用林要适当增加地下鞭根生物量,这样有利于竹林高产。  相似文献   

6.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如:立地条件、肥料品种、施肥量等),沟施结合伐桩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沟施的方法次之;伐桩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可见采用沟施结合伐桩施肥的方法可较大地提高毛竹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毛竹笋用林产量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笋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年产量最多的笋用竹林。通过对竹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提高竹笋产量,科学经营竹林,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遭受持续性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袭击,造成毛竹林受灾严重。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受损程度毛竹林灾后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度间和施肥处理间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施肥处理4为最佳施肥技术措施,各项因子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随机过程的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笋期生长与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固碳功能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毛竹笋期生长模型意义重大。本研究指出毛竹笋期生长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其实质上是随机过程,并应用随机过程理论与Sloboda生长方程构建了毛竹笋期生长的随机过程模型,及对该模型的特征函数进行研究。用本文构建的模型结合实测数据资料表明:1)毛竹笋期生长在大约55天完成,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1~25天为第1阶段,该阶段毛竹生长比较缓慢,25~55天为第2阶段,该阶段毛竹处于爆发式生长;2)对于给定的生长时间(本文指天数),毛竹的累积生长量是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曲线由左偏峰逐步转化为正态分布,且其分布的峰值起初显著下降,后逐步变为平稳;3)毛竹笋期生长的第1阶段(1~25天),其生物量的累积量不大,但在生长的第2阶段(25-55天),因竹高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且地径不变,其生物量的累积速度非常快,体现了毛竹超强的固碳功能;4)对于不同的毛竹,Sloboda生长方程参数k,b的值相同,而SI的值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给出的毛竹笋期生长随机过程特征函数(均值函数、相关函数与标准差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毛竹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经营毛竹笋用林目的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浙江省宁波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可为竹笋罐头厂提供原料,吸纳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毛竹笋用林供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进行秋季供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季供水可以明显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其出笋株数可提高30.12%,出笋产量可提高54.1%,竹笋的单株重可提高18.75%。翌年的新竹留养株数可以提高13.79%,新竹的胸围可以提高10.95%,枝下高可以提高25.61%,全高可以提高11.90%。所以对竹林林地水分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行科学经营竹林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四方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竹种之一,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林分密度对四方竹发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四方竹的出笋量,以施有机肥并进行覆盖效果最好,笋产量较对照提高56%;最佳施肥方案为,以见效快的复合肥作为先导肥料保证当年的生产量,而以见效慢但持续性长、能改善土壤温度条件的有机肥作为长效肥保证持续生产。竹林密度是影响发笋的重要因子,试验结果显示,立竹量在2 500株/667 m2时,所发笋个体形态明显减小,笋产量明显降低,建议四方竹适宜的立竹量控制在1 500~2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南靖县开展了麻竹笋用林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田间试验,采取氮总量控制,设置有机氮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的试验处理,分析了各处理之间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总氮施入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有机氮施入量对增加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影响排序表现为67%>0%>100%>50%>CK>33%;当有机氮施入量占67%时出笋的数量和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增加6.1%和10.3%,对促进麻竹笋生长和产量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开展了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生物有机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下,连续施用2年生物有机肥和实施竹林标准化培育措施,明显增加研究区毛竹的新竹、冬笋和春笋产量,有效提高竹林生产能力。有机肥施肥区(埂尾区、吴大元区)新竹产量是不施肥对照区的1.94~2.21倍,其冬笋和春笋总产量则比同期常规复合肥施肥区增加28.9%;埂尾区和吴大元区竹笋产量比施肥管理前分别增产138.2、127.9 kg/667 m2,增长率相应达43.1%、40.2%。沿水平等高线开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具有改善土壤综合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作用,以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明显,碱解氮增长率达38.4%(埂尾区)、31.9%(吴大元区),速效钾增长率达35.7%(埂尾区)、24.3%(吴大元区);同时,竹林科学管理促进了竹笋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竹笋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保持良好状况。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丰产培育和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雷竹四季出笋高效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竹园地进行温、肥、水条件的调节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水分满足的情况下,竹园竹林一年四季都能出笋,并能在1~2月市场最高价时大量出笋,每公顷鲜笋产量达23.048t,产值达283574.80元,提高了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马蹄笋施肥试验表明:在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竹林出笋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兔粪有机肥出笋早、产量高,效益好;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混施效果次之;单一施用尿素、复合肥、竹类专用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毛竹林施用双氰胺渣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氰胺渣是化工厂生产双氰胺过程的剩余物。本试验利用双氰胺废渣对衰败低产毛竹林进行施肥,采用3种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渣肥1125kg加复合肥225kg,年增鲜笋57.6%,新竹增产101.4%;单施渣肥2250kg/hm~2,年增鲜笋49.3%,新竹增产102.8%。单施渣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年增收入381元/hm~2,说明利用双氰胺废渣改造毛竹低产林,既增产增收又避免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冬季对红哺鸡竹林进行覆盖可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及提高出笋产量;采取不同覆盖物及覆盖厚度,产生的效果不同。覆盖稻草+鸭粪对提早出笋、增加笋产量及提高早期笋比例的效果最好。覆盖竹叶在提早出笋上比覆盖稻草、谷壳好,但出笋数、早期笋数少。覆盖厚度30 cm促进出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郑郁善  洪伟 《林业科学》1998,34(3):32-39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62695.245+6.5413N+7012.5195D+8.4548X1+11.0870X2+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697.5569+0.2052N+1.8514D-0.6414X1+1.2493X2+0.7636X3+0.3790X4-0.8833X5(R1=0.98,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