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梨小食心虫成虫行为节律,为开展梨小食心虫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箱(温度(24±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为15h光期和9h暗期)条件下,系统观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节律。【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主要发生在光期05:00-10:00这个时段,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90%以上,其中以05:00-06:00羽化率最高,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羽化后第3天,呈"一"字形交配,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1~35min,平均为22.07min,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17:00-21:00,交配率超过90%;梨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产卵节律与其交配节律颇具相似性,其产卵活动也主要发生在17:00-21: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87.43%,显著高于其他时段。【结论】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具明显的生物节律,其中羽化行为主要发生在上午05:00-10:00,交配和产卵行为主要发生在傍晚17:00-21:00。  相似文献   

2.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时空分布与产卵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成虫在柑橘园及其附近杂树林的觅食产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开始到羽化盛期,以柑橘园与杂树林交界区域的成虫密度最大,并于6月11日达到高峰,在Z3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5m)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数为(24.0±5.6)头,J1监测带(柑橘园与基准带相距5m)为(74.7±21.9)头,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带;羽化盛期60%以上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Z3监测带和J1监测带的交界带内活动;羽化盛期过后的产卵期,诱捕虫数明显下降,且柑橘大实蝇在柑橘园中的分布比较均匀,Z1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100m)没有诱到成虫,其他不同监测带的诱捕虫数也没有显著差异;柑橘大实蝇产卵时对果实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其中果腰处的产卵痕数量分别是果蒂和果脐处的7倍和4倍,而且果实阴面的产卵痕数量显著高于阳面,是阳面的7倍;柑橘大实蝇对柑橘果实所处的空间位置没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了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成虫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成虫大部分羽化于晚上20:00-次日5:00,高峰时段为20:00~22:00;雌雄成虫在1~5日龄均可交配,羽化后次晚为高峰期;成虫一天中的交配发生于20:00-6:00,高峰期为1:00-3:00;成虫交配持续时间15~130min,平均83.53 min;成虫在夜间产卵,平均单雌产卵42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2.13天和11.45天.  相似文献   

5.
泽兰实蝇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泽兰实蝇的生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般在17:00~18:00时交配,16:00~17:00时产卵,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雌成虫有多次产卵行为,卵为聚产,室内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110.8±9.47)粒,室外单雌产卵量为(147.6±5.05)粒。雌成虫随交配次数的增多,其产卵量增大、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延长,并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对虫瘿的室内观察及解剖发现,泽兰实蝇蛹有2种寄生蜂,其寄生率平均为22.7%,最高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的时长及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的昼夜节律,为探索更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和性诱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活体九里香幼苗和成株为试验材料,以自制塑料杯及养虫笼为试验载具,在室内控制环境条件及室外自然状态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前期及繁殖行为昼夜节律数据.[结果]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交配前期分别为10.64±2.25和9.84±1.79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12.58±2.90 d.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2:00—21:00进行,其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0:00、11:00—12:00和9:00—10:00.[结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卵和若虫羽化集中在白昼进行,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成虫羽化日节律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可根据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日节律的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柑橘大实蝇[ 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成虫人工饲养的最适配方,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蜂蜜水、糖醋液、啤酒酵母蔗糖水以及蛋白胨蔗糖水等4种人工饲料对柑橘大实蝇成虫寿命、交配次数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人工饲料均能满足柑橘大实蝇成虫存活和繁殖的营养需求.以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成虫可存活23~45 d,期间交配3~5次,且4种配方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还显示,以蛋白胨蔗糖水喂食的成虫单雌产卵量最高,约为20粒,与其他3种配方间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大实蝇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可持续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了解靖远松叶蜂的繁殖特性,本研究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Xiao et.Zhang)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靖远松叶蜂雄蜂羽化从8:00-13:00,高峰期为上午9:00-10:00,占雄蜂羽化总量(95头)的72.6%雌蜂羽化时间从9:00-15:00,11:00-12:00为高峰,占雌蜂羽化总量(168头)的76.2%。对新羽化的雌雄蜂进行配对交配观察,发现靖远松叶蜂的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有一些雌雄蜂相遇多次也不互相交配,而有些雌雄蜂之间很容易交配。雌蜂交配率为56.39%,雄蜂交配率为35.42%。为此对交配和未交配的雌雄蜂的体长、头宽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交配的与未交配的雌雄蜂虫体大小没有显著差异。靖远松叶蜂雌雄蜂均能多次交配,单个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9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26.7%,交配2~3次的占36.7%,交配1次的占30%,没有交配的占6.7%。单个雄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3.3%,交配2~3次的占6.7%,交配1次的占50%,没有交配的占40%。雌雄蜂交配持续时间较长,交配时间最短为19 min,最长为58 min。雌雄蜂从羽化第一天就可以交配,平均寿命分别为4.1 d和2.4 d。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气候室(26±1)℃恒温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蛹的性比为11.0430,羽化之后的成虫性比为11.0154;甜菜夜蛾羽化集中在化蛹后4~8 d,且化蛹具有显著的昼夜分布特点.夜间羽化数占总数的80%左右,其中000~800之间羽化数达一半以上;成虫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40~100min的发生概率占70.44%,85%以上的交配集中发生在夜间200~700;成虫主要在夜间产卵,其中在000~500时辰占65%以上.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甜菜夜蛾羽化、交配和产卵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均表现出夜间特点,尤其是交配、产卵以000~60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整饲喂含酵母蛋白人工饲料的天数,观察蛋白质对橘小实蝇生殖器官发育及交配、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人工饲料提供天数的增加,橘小实蝇精巢颜色加深变快,周围脂肪体出现的日龄早、数量增多。(2)橘小实蝇卵巢发育、交配和产卵对蛋白质有致病依赖性。在提供人工饲料少于2 d的情况下,卵巢发育不明显;在不提供人工饲料的情况下,橘小实蝇交配次数仅为16.666 7次,且没有产卵现象。(3)4日龄是橘小实蝇对蛋白质需求的关键日龄。在提供人工饲料3 d的情况下,后期未见成熟卵;从4日龄开始提供人工饲料的情况下,除有极个别个体发生卵巢不对称发育外,交配日龄和产卵日龄也发生相应推迟。(4)橘小实蝇卵巢发育对蛋白缺乏有一定的耐受性。在羽化第4天才开始持续提供人工饲料的情况下,未发现蛋白质对卵巢发育速度的影响;从第8天才开始持续提供人工饲料的情况下,卵巢还能部分发育和产卵。  相似文献   

13.
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柑橘大实蝇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柑橘大实蝇防治技术要点。通过柑橘大实蝇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测蛹的羽化期,提出在羽化期间进行地面喷药诱杀刚羽化的成虫,是防治柑橘大实蝇的关键技术。同时辅以成虫产卵期间的诱杀防治,虫果处理以及加强田间管理,桔园种植三叶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棉大卷叶螟主要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大卷叶螟生物学习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当天或第二天晚上交配,交配时间多在夜间20:00~2:00,交配时雌雄个体附于攀附物上呈“一”字形,交配持续时间1~4h。交配后的成虫一般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产卵,少数在第4天产卵。成虫不同世代、同世代不同雌虫产卵量差异大,从73~638粒不等。成虫性比随世代的不同有着一定变化,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实验种群性比也有所不同。幼虫多在下午及夜间孵化,上午孵化量少,同一天产的卵孵化时间比较整齐。幼虫共有5龄,主要在夜晚蜕皮,5龄幼虫老熟后即觅地化蛹,预蛹持续期2—4d。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室内研究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的交配和产卵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该虫的交配前期17~25 d,平均19.33±3.54 d;交配期12~47 d,平均34.00±13.40 d;交配持续时间最短7 min,最长为95 min,平均时长为44.42±22.56 min。该虫的产卵前期28~37 d,平均33.13±7.43 d;产卵期19~41 d,平均24.80±9.58 d;产卵行为中的定位、穿刺、排卵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7.45±9.62 min、6.42±2.64 min、23.29±11.94 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苜蓿籽蜂田间发生及为害规律.[方法]从苜蓿种子田播种后第1年开始,连续2年对田间苜蓿籽蜂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苜蓿籽蜂在田间日活动高峰时间为12:00,00:00降至每天最低.日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22:00~00:00羽化数仅占总羽化数的0.84;.籽蜂9日龄以后选择苜蓿种荚进行产卵,多集中于11~14日龄种荚,从13日龄的种荚开始出现1龄幼虫,1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2龄幼虫,3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0 ~23日龄种荚内,4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2~26日龄种荚;从22日龄种荚内开始出现蛹,成虫羽化出现在25日龄至43日龄种荚内.[结论]苜蓿种子被害率随收种时间后移、种子田收种年限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籽蜂在苜蓿田间各方位和种荚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9.
棉大卷叶野螟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温度为25±2℃、光周期为L13:D11(光照时间为06:00~19:00)的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棉大卷叶野螟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雌、雄虫的平均交配前期分别为3.96±0.16d和3.56±0.16d;雌虫的平均产卵前期为4.00±1.52d;熄灯后40min,交配发生概率逐渐升高,交配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雌成虫在熄灯后约30min开始产卵,产卵高峰发生在20:00~22:00之间。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